白话文学的鲁迅传统的论文

白话文学的鲁迅传统的论文

ID:10558093

大小:4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07

白话文学的鲁迅传统的论文_第1页
白话文学的鲁迅传统的论文_第2页
白话文学的鲁迅传统的论文_第3页
资源描述:

《白话文学的鲁迅传统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白话文学的鲁迅传统的论文白话文学的鲁迅传统一  论文联盟  来到新加坡谈鲁迅,最先想起的是他的几个友人在这里的旧事。郁达夫、胡愈之都是懂得鲁迅的人,他们在新加坡也自觉不自觉地传播过鲁迅的思想。今天的华人文学里,是否还有这些人的影响,我一无所知。但鲁迅的传播是经过这些人的努力则是无疑的。  骆明先生告诉我,他这个年龄的华人,是深受鲁迅的影响的。老一代南洋的华人欣赏鲁迅,也许和自己的境遇有关。据说在座的许多朋友都熟知鲁迅的文本,可见他的传播之广。大陆也是这样,五十岁以上的人,几乎都熟知一些鲁迅的文章

2、,年轻的一代不太这样,情况有点复杂。但近些年青年学者关注鲁迅的渐多,论文的数量加大。这固然与学术生产有关,其实根本的在于,人们在其身上发现了深切的精神隐含。  现在我想谈谈民国的白话文学中的鲁迅话题,或者姑且叫做鲁迅的传统。  在鲁迅还没有从事小说创作前,文坛上的主角是些旧式的士大夫。文章的套路基本是从明清时代那里来的。那是个世风大变的时代,不久就有了康有为、梁启超这样的求新的人物,慢慢地改写了文学地图。在学问上有突破的渐渐被人注意,像章太炎那样的学者在思想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创作上有一点新风

3、的是苏曼殊,他用佛学和西洋浪漫诗学的精神创造了新的诗文。这些人和同光时代的诗人不同,近代性的因素增加了。于是文章多了偏离八股的新气象。至于民间,是才子佳人的旧小说流行,白话文有吴语的痕迹,江南文人的才情与市井的因素缠绕着,对百姓都很有影响。.cOm  《新青年》提倡新文化运动,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其意义是别于康、梁的思想的。那就是回到民间和个人本位的立场,向现实挺进,也向内心挺进。鲁迅的作品问世后,是风向转变的一个标志。由于他,中国白话文学翻开了新的一页。  为什么说是一个标志呢?他写出了社

4、会被遮蔽的隐秘。指出专制文化奴役人的现实。根本点在于,传统文化窒息了个人的潜能的发展,把精神矮化了。在创作里,他一方面还原了历史面貌,另一方面,写出了人的畸形的形态。鲁迅对现实的认识,是有种历史的眼光的。在他的笔下,人在历史的进程里,而一切选择都是旧梦的投射。这给他很大的痛苦。在他看来,不能达到个体生命的自立,总有些问题。人必须走出铁屋子,才可能进入阳光的所在地。  研究界对鲁迅艺术世界的成就,一直有很高的评价。归纳起来一是对国民劣根性的批评,写出了阿q这样的人物。二是对自我的解剖,意识到认知的

5、有限性。三是把悲怆的气息和幽默的味道一体化,颠覆了一般文人的习惯表达手段。四是不断改造自己领略世界的方式,与一切非人道的存在的不妥协的战斗。这是很了不得的。此间他大量的翻译与整理国故的业绩,都给人不小的惊奇。蔡元培在其身上发现了精神与学问的深,毛泽东在他那里看到了革命性,激进知识分子则在他那里读到反抗压迫的快意。  自1918年起,鲁迅就在白话文世界建立了自己的地位。二十年代后,其著作得到不断再版的机会。陈独秀、胡适、蔡元培等人都对他给予很高的评价。很快,日文、俄文、法文的译本出现了,他的作品成

6、了那时候中国文学的一个象征。从此,一个鲁迅的话语方式便在中国悄悄出现了。    二    和一般的小说家不同,鲁迅的作品弥散着一种人生哲学的因素。吸引人的首先是知识分子的话题。在他之前,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的写作。鲁迅说,真的知识阶级是不计较利害的,精神纯净而高远。他和北洋政府的对立,与国民党的对立以及不服从周扬等人的指示,都很有点斗士风采。这个不屈服一切势力的选择,在中国文学界一开始就引起反响。从未名社开始,到左翼作家群,那些青年的喜爱鲁迅,都和这个因素有关。瞿秋白、冯雪峰、胡风的欣赏鲁

7、迅,除了其审美的伟力外,知识分子的情怀大概更浓厚吧。五四的许多文人度进研究室,躲到书斋里去,文字日趋老化、油滑,好似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子。年轻人不喜欢这些,他们在那里看到的是一些老气,与鲜活的人生殊远。鲁迅和那些人不同,他身上的热力和悲悯的情怀,打动了许多文学青年。其译作里的反叛理念和杂文里透彻的社会解析,有着巨浪般的气韵,直逼人心。  1925年左右,狂飙社的高长虹对鲁迅的痴迷很有代表性,结果出现了许多模仿的作品,在情绪走向上是很像鲁迅的。高长虹只取尼采式的微茫,温情远弗及鲁迅那样深远,就失之浅

8、薄了。另一类文人台静农从鲁迅小说的乡情里取得灵感,遂写出《建塔者》《地之子》这样的农村题材的作品,把鲁迅的乡土意识延续下来,是很有味道的尝试。至于许钦文的系列小说,不妨说是鲁迅乡村写实的一种翻版,鲁迅式的幽怨和明丽却没有得到,那只能是失败之作,而老师的影响力在那代人身上有所放大,则是不言自明的。  模仿鲁迅的杂文的作家在三十年代形成了一个群落,巴人、唐弢、徐懋庸、聂绀弩的文字,都在鲁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