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受托”到“决策”看我国会计目标定位

从“受托”到“决策”看我国会计目标定位

ID:10558649

大小:5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7

从“受托”到“决策”看我国会计目标定位 _第1页
从“受托”到“决策”看我国会计目标定位 _第2页
从“受托”到“决策”看我国会计目标定位 _第3页
从“受托”到“决策”看我国会计目标定位 _第4页
从“受托”到“决策”看我国会计目标定位 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受托”到“决策”看我国会计目标定位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从“受托”到“决策”看我国会计目标定位一、引言受托责任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会计学家井尻雄士、厄里斯特•J•帕罗科等,其主要代表文献有井尻雄士所著的《会计计量理论》。主要观点为:资源的受托方接受委托,管理委托方所交付的资源,受托方承担合理有效的管理与应用受托资源,使其尽可能保值、增值的责任;受托方承担了如实向委托方报告其受托责任履行过程和结果的义务;受托方还负有重要的社会责任,即最大限度的保持并提高企业所处社会的良好环境,有效利用并培养人力资源等。决策有用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罗伯特•N•

2、;安东尼、罗伯特•T•斯普罗斯等。他们的主张得到了美国会计学会(AAA)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的强力支持,并于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中得以阐述。其主要观点为:财务会计的目标与财务报告的目标具有趋同性。会计是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而最终向外部传递信息的主要手段是财务报表。财务会计的目标与财务报表的目标是相互影响的,财务报表的目标直接影响财务会计采纳的一系列程序与方法对财务报表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财务报告应提供有利于现有的、潜在的投资者进行合理投资、信

3、贷决策的有用信息本论文出自无忧;财务报告应有助于现有的和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财务报告的使用者评估来自股利或利息及其来自销售、偿付到期债券或借款的实得收入和预期现金收入的金额、时间分布和相关的不确定性信息;财务报告应该能够提供关于企业的经济资源、对这些资源的要求权以及对这些资源的要求权发生变化的交易、事项和情况影响的信息;采纳权责发生制基础所得出的企业利润方面的信息,作为一个说明企业获得现金流量的现实和持久能力的指标,比单纯依靠现金收付说明的财务情况更加有用。二、“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的比较“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

4、观”都建立在两权分离的基础之上,其逻辑前提都是资产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均注重会计信息为企业的外部使用者服务,而忽视了为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者服务;所提供的会计信息都有一个侧重点,在使用过程中都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然而,两学派的观点又存在明显的差异,其差异分析见(表1)。三、“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的评价(一)“受托责任观”的评价“受托责任观”的合理性:首先它注重人们利用会计的目的———用来评价和解除受托责任;其次认识到会计在认定受托责任履行情况中的作用,较好的完成了立足会计自身实际,满足委托方和受托方对会计信息需求的任务;

5、再次简单、明确,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指引性。“受托责任观”的局限性:首先其逻辑前提是两权分离,委托方与受托方之间是一种直接的委托———受托关系。但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既存在两权合一的企业,又存在着非直接的委托———受托关系。尤其是在资本市场高度发达的今天,直接的委托代理关系变的模糊,众多投资者关注的是投资的风险与收益,而不是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因此,“受托责任观”没有全面的反映客观经济现实,已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其次它没有很好的着眼于需求,只注重资源委托者的信息需求,而忽视了其他使用者的需求。尽管其对责任进行了扩展,但会计并不单是为

6、了评价和解除各种责任而服务,其功能也并非只在于此。(二)“决策有用观”的评价“决策有用观”的合理性:“决策有用观”是对“受托责任观”的扬弃,相对于“受托责任观”是一个进步。首先对客观经济现实的认识更加全面,充分考虑到非直接委托———受托关系的存在。其次对会计信息使用群体的认识更加清楚,强调会计信息不仅要为资源的委托者和受托者服务,而且还要为其他的利益相关者服务。从其主要内容上看,在某种程度上包含了“受托责任观”的内容,是对“受托责任观”的批判、继承和发展。“决策有用观”的局限性:首先,对“有用性”的评价过于主观,可操作性低。会计信

7、息的使用者是多元的,不同的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有着不同的要求,即使是同一使用者在不同时期对有用性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加上他们对会计信息的理解、运用等方面各不相同,必然对信息的有用性有不同的评价。其次“决策有用”与审计的目标不协调。为了提高会计报表的质量,要求对公开的会计报表进行审计鉴证。审计介入的目的就是为了推动会计目标的实现。然而,如果会计目标定位于“决策有用”,审计就有可能达不到目的。从审计产生的背景看,它产生于受托责任而不是决策有用;从审计的实践操作看,它首先关注的是报表的合法性而不是决策有用性。但以“决策有用观”的观

8、点,公允的会计信息较合法的会计信息对决策更加有用,即“决策有用观”特别强调的是报表的公允性,而审计则强调的是其合法性。因此,作为会计鉴证的审计不一定有助于实现会计目标的决策有用。再次,“决策有用观”追求的是一种“实质公平”,本论文出自无忧即重视各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