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调水调沙分析与思考的论文

黄河调水调沙分析与思考的论文

ID:10560981

大小:5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7

黄河调水调沙分析与思考的论文_第1页
黄河调水调沙分析与思考的论文_第2页
黄河调水调沙分析与思考的论文_第3页
黄河调水调沙分析与思考的论文_第4页
黄河调水调沙分析与思考的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黄河调水调沙分析与思考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黄河调水调沙分析与思考的论文摘要:黄河自2002年7月首次调水调沙试验,连续3年成功地进行了试验,2005年调水调沙由试验正式转入生产运用,至2009年7月8日,调水调沙历经9次,实际历时133天,经利津站进入大海的泥沙累计3.67亿t,最小主槽平摊流量由1800m3/s提高到3880m3/s,河道向下冲刷1m左右。调水调沙年份黄河来水来沙偏小,黄河调水调沙作用随着河道主槽的冲刷作用有所降低,建议特枯水年份可以暂缓调水调沙更多的用于发电与利用,抓住并遵循利用自然规律与趋势,不仅塑造洪水洪峰,还应充分利用“中常洪水”挟沙,

2、并抓住机会将是更伟大的治黄实践。关键词:调水调沙冲沙量洪水资源化趋势黄河黄河是多沙河流,每年从中游携带大量泥沙,一部分淤积在下游沿途平原河道,造成河床抬升,过洪能力变小,洪水威胁两岸。在干流河道修建水库,虽然拦蓄大量泥沙,但同时也造成水库淤积而报废,三门峡水库即是例子,水库建成后,虽然使黄河水变清,但也带来严重问题,三门峡水库因大量泥沙淤积库容逐渐减少,最后不得不进行工程改造,进行调水调沙尝试。小浪底水库建成后进行大规模调水调沙,目的就是通过三门峡水库和小浪底水库联合调度,达到利用少量的泄水,携带淤积在水库的泥沙,排入大

3、海,而不造成沿途淤积,一方面使水库冲淤平衡,另一方面又不造成沿途河道淤积,同时制造人工洪峰过程,改变河道河势,缩小断面宽度,增加深度。.调水调沙,就是在充分考虑黄河下游河道输沙能力的前提下,利用水库的调节库容,对水沙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节,适时蓄存或泄放,调整天然水沙过程,使不适应的水沙过程尽可能协调,以便于输送泥沙,从而减轻下游河道淤积,甚至达到冲刷或不淤的效果,实现下游河床不抬高的目的。黄河特点是“水少沙多、水沙不平衡”,首任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著名水利专家王化云和他的同事们,在“上拦下排”的治黄方针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

4、提出了“调水调沙”的治黄思想。三门峡工程的运用实践中,三门峡水库的建设使“调水调沙”得以实施,2001年小浪底水库正式建成使用,使规模性调水调沙的水库条件具备,而且为调水调沙由理论到实践的飞跃提供了先决条件。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李国英说:“多年来,治黄人一直在探索通过人工手段,塑造一种人工的理想的水沙关系,利用自然规律改变当前天然不平衡的水沙关系,但这要有两个前提,一是要有大型调节水库,二是运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2002年7月,利用小浪底水库开展了首次调水调沙试验,至2009年8月,调水调沙历经8年9次。1.黄河调水调沙

5、2002年7月,利用小浪底水库开展了首次调水调沙试验:7月4日上午9时,小浪底水库开始按调水调沙方案泄流,7月15日9时出库流量恢复正常,历时共11天。水库平均下泄流量为2740m3/s,出库平均含沙量为12.2kg/m3,下泄总水量26.06亿m3,沙量0.32亿t。7月21日,调水调沙试验流量过程全部入海。经过对实测资料的分析计算,调水调沙试验期间,黄河下游河道净冲刷量为0.362亿t,其中小浪底至艾山河段冲刷0.137亿t,艾山至河口河段冲刷0.225亿t。全下游主槽沿程冲刷1.063亿t,滩地淤积0.701亿t。

6、河道排洪能力得到一定提高。2003年9月,渭河、伊河、洛河相继出现洪水,洪水分别进入黄河三门峡、小浪底水库、陆浑水库、故县水库,同时沁河也出现洪水。为实现小浪底水库库区减淤及解决水库泄水建筑物闸前淤堵问题,并充分利用小浪底水库至花园口区间较清洪水的输沙能力,在使下游河道发生冲刷或至少不发生大的淤积的要求下,黄河水利委员会开展了基于空间尺度的黄河第二次调水调沙试验。2002~2004年,黄河防总连续3年成功地进行了调水调沙试验,在此基础上,2005年调水调沙由试验正式转入生产运用。2.黄河调水调沙成果经过8年9次调水调沙,

7、实际历时133天,黄河下游河道主河槽河底向下冲刷,高程平均下降1m左右,经利津站进入大海的泥沙累计3.67亿t,下游主河槽最小平滩流量由2002年首次调水调沙时的1800m3/s增大到2009年的3880m3/s,见表1。4.黄河调水调沙看法与意见4.1调水调沙使河道过流能力提高明显黄河下游河道主河槽河底向下冲刷,高程平均下降1m,下游主河槽最小平滩流量由2002年首次调水调沙时的1800m3/s增大到2009年的3880m3/s。“96.8”洪水之后,平滩流量从6000m3/s降到2000m3/s左右。2002年,黄河

8、下游出现流量为1800m3/s的洪水,发生漫滩灾情。2003年,黄河河南兰考段洪水流量为2400m3/s,出现重大漫滩灾情,滩区内近12万人被洪水围困。为此,自2002年起,黄委连续进行了五次调水调沙,用“人造洪峰”冲刷下游河道,使下游泥沙淤积状况改善,河道过流能力逐步提升,下游河道得到全面冲刷,主河槽河底向下冲刷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