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世旭小说新作评论三篇的论文

陈世旭小说新作评论三篇的论文

ID:10575816

大小:5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07

陈世旭小说新作评论三篇的论文_第1页
陈世旭小说新作评论三篇的论文_第2页
陈世旭小说新作评论三篇的论文_第3页
资源描述:

《陈世旭小说新作评论三篇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陈世旭小说新作评论三篇的论文陈世旭小说新作评论三篇 裂缝中的诗意陈世旭小说《边唱边晃》读后  涂 薇    陈世旭的长篇新作《论文联盟边唱边晃》虽然主要展现的是世俗生活画卷,却仍有一些诗意从它的裂缝中渗出,对于我来说,至少有三个片断是富于超越性意义的。    片断一:噩梦与悬崖  这是一个与性幻想有关的梦,梦中出现了女孩、死亡、花堆、逃亡、追逐,最后是悬崖的坠落。作为一名男性话语者,这个梦对于主人公何为意味着诱惑、危险和罪感,它既是何为女性崇拜意识的一个重要隐喻,同时也暗示着异性关系对生活形态的彻

2、底颠覆。女性崇拜对何为而言最重要的根源在于性启蒙。对于一个生长中的生命,这种启蒙就是一次蚕蜕,是生命新形态的一次孕育,它给他带来了崭新的飞升和圆满,同时也导致了生存秩序的紊乱和失控。对于何为来说,性既是一种掠夺的力量,同时也是一种赋与的力量。它夺去的是简单的单纯的精神气质,施与的是欲望的无尽滋生以及由此而来的种种精神勒索。  看起来仿佛是性使一切变得不同,如果我们能够控制住性的欲望,是不是也就控制住了所有其他的烦恼呢?并不如此。实际上生命的本能对于人的存在影响是刚性的,正如约翰格雷所言:改变我们自

3、身的信念并不会改变我们的需求。.这也就意味着我们能够改变的只是信念。性不过是生命展开过程中一个等待跨越的关节点,本身并不代表任何形而上的意义,由它开启的一切之所以显出不同只在于人对它的想像。所以控制本能是没有意义的,应该控制的是观念。  何为在被启蒙后的混乱中一直在寻找这种精神控制力,直到小说结束他也还在寻找中。他的这种寻找在我看来就是一个悬崖和深渊的意象:被本能开启后的欲望就像悬崖下的深渊模糊而不可预测,人站在悬崖之上审视着自己深渊般的未来,战战兢兢,无依无靠。  但是作者似乎要赋予何为一种挺立

4、悬崖的诗意姿态,其支撑的力或者就是刘小枫先生所言的复杂的单纯,一种来自于经验又超越于经验关于善的纯粹信念,尼采也说:强有力的人。你的善良当是你最后自我的征服。    片断二:怀旧的老楼  与这个片断有关的人物是郑子健,一个在飘摇现世中努力自持的中年知识分子。  失意的郑子健有一天突然对自己工作的省作协那栋灰色的旧楼生出几许感慨。三十多年前这幢楼里常放映外国电影,它因此散发着神秘而幽雅的味道,为了沉入这股味道,小郑子健不惜气力帮人推板车挣钱来这里看电影把自己隐藏于成人的世界并窥探他们的生活多少是有一

5、点浪漫的。  现在他面对着这幢已经开始衰老的大楼却无法回去。因为我们曾经喜欢的地方并不是位于空间中,而是处在时间里,因为重游旧地的人不再是那个曾以自己的热情装点那个地方的儿童或少年(普鲁斯特)。  因此回忆并不是历史的容器而是经验的容器。三十年后的郑子健正是在经验之中体悟着老楼的变迁:高大宽阔的墙面整块整块剥落。墙缝像松动的牙床,爬满枯瘦的蕨类植物。班驳的水泥墙上,不断更换的各种政治口号的油漆结成的外壳,龟裂得像令人憎恶的牛皮癣。这种憎恶之感并不完全来自于楼的外观,而在于郑子健的人生阅历,在于他亲

6、眼目睹了楼中不断上演的蝇营狗苟,勾心斗角。  其实从来就没有什么纯粹的过去在等待着我们怀念,我们能够看到的只是带着新鲜的现实印记的过去。怀旧也因此成为了对生命此刻的玩味。  此刻郑子健感到被现实的恶重重包围,他恍惚地站在这灰色的老楼前,想像着时间怎样慢慢浸润每一块灰色的砖头也慢慢浸润自己每一根充满生气的神经。  呵,这老楼,它其实也可以是古朴端庄诗意盎然的而不必然要在丑恶中溃烂。郑子健突然明白了经验其实可能带给人两种向度:既可以从容自守,亦可以怨恨刻毒,一切只在于精神气质的自我塑造。  郑子健的幸

7、福在于他得到了前一种为其珍视的正面价值,他并以这种价值的获得来对抗世俗生活的烦愁。    片断三:一首诗本身的歧义  名叫猴子的女孩在对何为进行性启蒙的过程中提到了一首台湾现代诗,因为对它暧昧的联想,这首诗在小说的情境中显出几许香艳的色彩。其实它完全可以作另一种解读。  诗中第一个层面是感慨生存现实的烦杂无度混乱迷惑茫如大海,描述人们对此状态的逃离。问题首先是逃向哪里,于是出现了荒岛,海中的陆地。但是坚固的东西并不见得必然带来安全感,就像这飘浮的岛屿,除了让人更清晰地看到被无名的恐慌包围的生存真相

8、,它并不能提供更多的庇护。于是问题就变成了如何逃离。人们认识到逃离对于现代人来说永远只能是个相对的概念,绝对的倒可能是过程,因此如何走过生存的恐慌就成了问题的关键。诗中的第二个层面就此出现了。在诗人看来,逃离是一个需要合作的回溯性过程:因为两性是生命开合的裂口,是一切苦乐的泉源与河流,他们因此成为了抗拒虚无的天然伙伴。回溯则意味着一种简化,意味着一种完全敞开的裸露的极度简单的原始的生命感觉。诗人也许是要我们满足于外观的美而不贸然探询存在的意义,以此抗拒现代物质与理性带来的复杂的混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