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近代汉语语法二题的论文

中古近代汉语语法二题的论文

ID:10579078

大小:69.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07

中古近代汉语语法二题的论文_第1页
中古近代汉语语法二题的论文_第2页
中古近代汉语语法二题的论文_第3页
中古近代汉语语法二题的论文_第4页
中古近代汉语语法二题的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古近代汉语语法二题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古近代汉语语法二题的论文”、“自……之外”、“自……以外”、“自……而外”是古汉语中的四个固定格式,在中古近代汉语中,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用法,即表示不计算在内,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除……外”。这种用法是由当“此外、其他”讲的“自外”演变而成的。“凡诸”是中古近代汉语的一个固定组合,意义为“凡(此)众多”或“凡是众多”,极少数作定语可理解为“所有(的)”。“凡诸”是由“凡a诸b”格式演变来的。  关键词:中古汉语;汉语语法;固定组合;语法结构  中图分类号:h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28

2、3(2012)03-0136-05  收稿日期:2011-06-12  作者简介:刘百顺,男,陕西西安市人,西北大学文学院教授。  一、固定格式“自……外”、“自……之外”、“自……以外”、“自……而外”  “自……外”、“自……之外”、“自……以外”、“自……而外”是古汉语的四个固定格式,前一个由介词“自”和方位词“外”构成,后三个在方位词“外”前面多了个连词“之”、“以”或“而”。它们的用法互有异同。“自……外”最初是表示动作行为进行的处所,意思是“从……外面”。介词“自”后可以出现宾语,也可以不出

3、现宾语。如:  (1)杜蒉自外来。(《礼记·檀弓下》)  (2)圉人荦自墙外与之戏。(《左传·庄  公三十二年》)这种用法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汉语研究室编撰的《古代汉语虚词词典》已作解释。  “自……外”还表示最后一个年龄段,意思是“从某一年龄往后”。“自”后出现宾语。.如:  (3)身衣布衣,木绵皂帐,一冠三载,一被二年。自五十外便断房室。(《南史·梁本纪中·武帝纪》)  “自……之外”最初是表示空间距离,意思是“从某一地点往外”。“自”后出现宾语。如:  (4)南方之极,自北户孙之外,贯颛顼之国,南至

4、委火炎风之野,赤帝、祝融之所司者,万二千里。(《淮南子·时则训》)“自……之外”还当“在……外面”讲。如:  (5)外,自其私土之外,天子畿内。(《礼记·曲礼下》“于外曰‘公’”郑玄注)“自……以外”也表示空间距离。如:  (6)自王城以外五千里为疆,有分限者九。(《周礼·夏官·大司马》“又其外方五百里日蕃畿”郑玄注)“自……以外”也表示最后一个年龄段。如:  (7)二十二载,父母之年,自此以外,丈人之赐也。(《南史·李元履传》)  “自……而外”也表示空间距离,实际用例较晚。如:  (8)平江府自城而

5、外,无不被害。(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239宋汪躁上奏)  四个固定格式的上述这些用法都很容易理解,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本文重点讨论的是下面这种用法。  大约从晋朝开始,“自……外”、“自……之外”、“自……以外”、“自……而外”共同产生了一种新的用法,即表示不计算在内,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除……外”。这种用法介词“自”后都出现宾语,运用相当广泛,从晋朝一直沿用到20世纪30年代,例以百数。为避烦琐,下面酌引数例:  (9)谓今正可更加梁州文武五百,合前为一千五百,自此之外,一仍旧贯。(《晋书·殷仲堪

6、传》,收入《全晋文》卷129)  (10)尝白高祖日:“穆之家本贫贱,赡生多阙。自叨忝以来,虽每存约损,而朝夕所须,微为过丰。自此以外,一毫不以负公。”(《宋书·刘穆之传》)  (11)李穆叔言齐氏二十八年,今果然矣。自神武皇帝以外,吾诸父兄弟无一人得至四十者,命也。(《北齐书·广宁王孝珩传》)  (12)狱吏议夷张敖三族,自公主而外,皆当从坐。(《汉宫春色》)(旧题东晋时人撰,恐不可靠)  (13)仆少好学问,自五经之外,百氏之书,未有闻而不求,得而不观者。(唐韩愈《答侯继书》)  (14)三月丙戌朔

7、,诏河东管内,自前税外,杂色征配一切除放。(《旧五代史·汉书·高祖纪上》)  (15)自贡献之外,毫不敢受。(《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33回)  (16)顺之喜唐宋诸大家文,所著《文编》,唐宋人自韩、柳、欧、三苏、曾、王八家外,无所取。(钱基博《中国文学史》第6编第1章)  这些固定格式虽然在汉语史上沿续了一千七八百年,但在不同语言形式的文献里使用频率相当悬殊。诗(《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全唐诗》)词(《全宋词》)曲(《全元散曲》)等韵文由于字数、节律等因素,只有极个别用例,而散文中则用例较多。从语

8、体上,文言书面语出现频率较高,而口语程度较高的语言里运用较少。我们对尹小林《国学宝典》几类文献作了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元杂剧113种没有一例,白话小说132部一共也就十多例,而《明史》一部就有60例,《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前50卷就有36例。但这种差别在不同时代的文献里表现不一样,《宋史》是二十四史中字数最多的一部,却只有19例,是《明史》1/3。《朱子语类》是公认的口语程度较高的文献,字数不到《宋史》的四成,却有20例。这说明这些固定格式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