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土壤水分及地表径流的影响

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土壤水分及地表径流的影响

ID:10591828

大小:5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07

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土壤水分及地表径流的影响_第1页
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土壤水分及地表径流的影响_第2页
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土壤水分及地表径流的影响_第3页
资源描述:

《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土壤水分及地表径流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土壤水分及地表径流的影响摘要:现阶段我国水土流失情况相当严重,为解决这一问题,选用老头松改造、补植乔灌、草灌乔混交3种水土保持措施进行试验,采取控制变量法选取样本,并通过对数具的整理分析得出经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处理后的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地表径流情况,从而总结出3种措施对二者造成的不同影响。中国8/vie  关键词:研究方法;采样记录数据  中图分类号:S157文献标识码:A  近几年来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和乱砍滥伐现象的加重,水土流失不断增多,这将造成我国的耕地面积进一步减少,因此,寻找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显得尤为必要。目前我国针对不同地区正在研究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

2、在本文中,主要研究了3种水土保持措施。  一、研究方法  1.控制变量法选设试验地  在选择标准地时要注意采用控制变量法,首先要保证选择的标准地有相同的无关变量,即坡度、植被情况等相同。此项研究中需要设置4块标准地,在每块标准地中分别按照4�O的面积随机选取3块试验地以进行3次试验,在每次试验中,3块试验地采取3种不同的水土保持措施,另外1块试验地作为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  (1)草灌乔混交:按“品”字形挖3个水平沟,注意保证3块水平沟相同,规格为50�M×30�M×40�M,各水平沟之间间隔相同,然后将挖出来的部分土放在水平沟的1/2处,用1.5�K肥料与之混合均匀,然后再在各

3、个沟内植入1株乔木4株灌木,完成后将拌有草籽的稻田土埋于其上。  (2)补植乔灌:按照一定的密度(250000穴/�O)等间隔植入乔木与灌木,乔木与灌木要进行隔株混交,施肥量为0.3�K。  (3)老头松改造:与补植乔灌等密度挖施肥穴,注意施肥量应与补植乔灌的一样。  (4)保留未经处理的试验地,其上主要为一些野草,植被很少。  2.采样记录数据  进行完3次处理之后,几年后用取样器进行等深度、等量的的随机取样,对于每块地要采10个左右的样本进行物理性质的测定,并取平均值,本试验主要进行测量的物理量有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土壤质地、土壤微团聚体、土壤入渗性质,并注意每一物理量的测

4、定需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  土壤的容重和孔隙度:老头松改造的容重1.36g/cm3,孔隙度总量比46.52%,毛管孔隙度35.00%,非毛管孔隙度11.52%;补植乔灌的容重1.34g/cm3,孔隙度总量比51.47%,毛管孔隙度34.20%,非毛管孔隙度17.27%;草灌乔混交1.26g/cm3,孔隙度总量比53.36%,毛管孔隙度34.24%,非毛管孔隙度19.12%;对照组的容重1.47g/cm3,孔隙度总量比44.62%,毛管孔隙度34.10%,非毛管孔隙度10.52%;  二、不同水土保护措施下的土壤物理性质分析  1.不同水土保护措施对于土壤孔隙度的影响  通过对上文

5、中的信息进行分析可以得出,总体上,治理后土壤得到了改善。容重有所降低。土壤容重是土壤物理性质的重要指标,它与土壤的结构、透气性、保水能力等有很大的联系,同时,它是土壤机械阻力的重要影响因素,而土壤的机械阻力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进一步知道,土壤容重降低程度从小到大排列依次为:老头松改造、补植乔灌、草灌乔混合。  2.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于土壤结构组成和团聚情况的影响  不难看出,经过处理后的土壤石粒和砂粒的含量降低,而粉粒和黏粒有所增加,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可能是植被的覆盖能够对土地细微颗粒起到拦截作用,从而使砂粒等较大的颗粒含量相对降低,而对照组由于植被太少而使小颗粒的粉粒和黏粒大量

6、流失,因此,其大颗粒的石粒等就相对较多。  土壤团聚情况能够反映出土壤的透水性和分散率,其对于土壤的结构组成和抗侵蚀能力有重要的影响。可以看出经过实施水土保持措施的土地土壤团聚体明显增多,团聚情况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分散率相应变低,其中草灌乔混交最为明显,其次是补植乔灌,最后是老头松改造。  改造后的土地样本团聚体分布比较均匀稳定,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经过实施保土措施的土地含有的粉粒和黏粒相对较多,而砂粒相对较少,这样土壤就更容易产生团聚,并且由于土壤得到了充分的保护,从而使土壤的结构组成不易改变。  土壤的主要结构组成和团聚情况:老头松改造>100�L砾石35.18%,砂粒43.5

7、5%,粉粒34.90%,黏粒21.55%,1~0.25�L团聚体17.65,团聚度37.67%,团聚状况25.05%,分散率66.03%:老头松改造>100�L砾石34.96%,砂粒33.42%,粉粒40.05%,黏粒26.53%,1~0.25�L团聚体22.05,团聚度52.08%,团聚状况26.56%,分散率65.85%:老头松改造>100�L砾石28.67%,砂粒32.38%,粉粒40.27%,黏粒27.35%,1~0.25�L�F聚体22.98,团聚度50.03%,团聚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