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若干问题思考——以警察意识养成为视角

公安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若干问题思考——以警察意识养成为视角

ID:10592120

大小:5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7

公安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若干问题思考——以警察意识养成为视角_第1页
公安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若干问题思考——以警察意识养成为视角_第2页
公安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若干问题思考——以警察意识养成为视角_第3页
公安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若干问题思考——以警察意识养成为视角_第4页
资源描述:

《公安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若干问题思考——以警察意识养成为视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公安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若干问题思考——以警察意识养成为视角摘要:公安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通过调整招录对象、改革招录程序、调整培养费用承担者和培养侧重点,实现了入学与入警的有机统一,促进了公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公安大学生在校期间是警察意识养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对其进行有计划、按步骤的警察专业知识、技能教育和警察意识强化,有利于合格警用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公安招录培养体制改革应针对警察岗位职业要求区别对待。关键词:警察意识养成警察职业公安教育论文下载中图分类号:D631.15文献标志码:B:1672-1020(2012)06-0172-0

2、3公安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是公安教育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公安队伍素质,促进公安院校健康发展的战略决策。笔者试从警察意识养成的角度,就招录培养体制改革的有关问题作一探讨。一、公安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势在必行1997年,国家教育部门在全国实行普高并轨招生,即取消公费生、自费生和委培生,实行以一种形式和同一标准招生,学生上学自己缴纳部分培养费,毕业后自主择业。受此政策的影响,21世纪初开始,部分公安院校毕业生进入警察队伍即遇到了障碍,即使部分省份和部属院校学生入警率比较高,也是体制外的因素所致。为此,部分公安院校开始新的尝

3、试,逐步停止招收高中毕业生,改学历教育为在职培训;部分公安院校让在校生在公务员招录考试中与社会考生同场竞技,结果使得公安院校毕业生进入公安队伍难度增大,从而带来一系列问题。特别是2008年国家人事部和公安部联合发文明确规定:公安院校毕业生进入人民警察队伍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有关规定,参加招录考试。这使学科建设起步晚、底蕴不够深厚,靠招收学生数保障办学经费,维持发展的公安院校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2008年在全国部分公安院校试行,2009年全面推开的公安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是集保障机制改革、院校管理体制改革、教育训练模式改

4、革于一体的综合配套改革。这一改革在保持院校性质和地位不变、学历教育不变的前提下,通过调整招录对象、改革招录程序、调整培养费用承担者和培养侧重点,实现了入学与入警的有机统一,从而解决了长期困扰公安院校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保障性障碍,为公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然而,同其他任何一项改革一样,一个新的改革方案、改革措施的出台都有其积极意义,可以有效地解决前改革时代滋生的矛盾和障碍,但改革并不是灵丹妙药,也不是万能的。从表象上看,制约公安教育发展的矛盾和关键似乎是入学和入警的不统一,其问题的实质凸显的是公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与公安工作

5、、公安队伍建设的高要求不相协调,是公安教育内涵不同程度的缺失。因此,对待改革不可冒进,不可否定前改革时代的一切、采取颠覆性的措施,也不可止步不前、犹豫不决。要善于抓住改革的有利方面,正视矛盾,锐意进取。在入学与入警统一的问题上,尽管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有关规定,现行的政策模式无法实现公安院校普高学生的入学即入警,但招录培养体制改革中高中毕业的士官可以作为招录对象为公安院校普高学生实现入学即入警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路径。二、公安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必须遵循教育规律人才培养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与确立以及

6、某种意识的养成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公安人才成长与培养也不例外,自有其内在的规律。从人的成长规律来说,脑科学的研究表明,人脑的发育存在关键期,在这一时期,脑的结构和功能特别容易受到环境和经验的影响,适宜的刺激和经验是运动、感觉、语言及其他脑功能正常发展的重要前提。某些脑功能的建立要比到青春期脑发育成熟后更容易,也更具有常说的可塑性。因此,关键期也是最具可塑性的时期。从生理学上来讲,个体的生理成熟从11岁、12岁至18岁、19岁,即20岁以前,人的生理包括大脑达到了完全的成熟和稳定。此时,从生理意义上,个体开始进入成年早期。在这一时期,个体的

7、自我意识得到迅速发展,自我同一性逐步建立,人生观、价值观趋于稳定。根据艾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八个阶段的观点,在第五阶段(12岁至19岁)是青少年确定自我意识,学习社会角色规范的关键时期,而第六阶段(19岁至25岁)是成人寻求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为事业定向的关键期。这些科学论断都非常明确地告诉我们:人才的成长与培养以及某种意识的养成应该有年龄段的要求。教育学认为,一个人从出生到长大成人,他们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这一发展过程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如

8、,童年期的思维特点具有较大的具体性和形象性,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弱,对抽象的道理不易理解;少年期的抽象的思维已有很大的发展,但经常需要具体的感性经验作支持;青年初期的抽象思维居于主要的地位,能进行理论的推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