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西地区杨树主要害虫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豫西地区杨树主要害虫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ID:10596219

大小:5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7

豫西地区杨树主要害虫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_第1页
豫西地区杨树主要害虫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_第2页
豫西地区杨树主要害虫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_第3页
豫西地区杨树主要害虫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_第4页
资源描述:

《豫西地区杨树主要害虫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豫西地区杨树主要害虫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摘要介绍豫西地区杨树卷蛾科、潜蛾科、叶潜蛾科害虫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危害症状,结合当地实际,提出综合防治技术,以为该地区杨树害虫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杨树;害虫;发生;防治技术;豫西地区    1形态特征鉴别  1.1卷蛾科(Tortricidae)  (1)杨小卷叶蛾(GypsonomaminutanaHubner)。成虫为小型的蛾子。体长5mm,翅展12mm。前翅茶褐色,翅面有黑褐色和灰白色相间的横波状纹及斑点,翅中部有一条较宽的灰白色波状横带。后翅灰褐色。卵圆球形。幼虫体较短粗,灰白色,老熟时体长6mm。头淡褐色,前胸背板褐

2、色,两侧下缘各有2个黑点。胸足灰黑色。体节上的毛片浅褐色,上生白色细毛,腹部第5节背面透过皮层可见到2个椭圆形褐色斑块。蛹褐色,长6mm。  (2)苹褐卷叶蛾(PandemisheparanaDeniSchiffermuller)。成虫黄褐色,体长8~10mm,翅展18~25mm。前翅褐色,基部斑纹浓褐色,中部有1条自前缘伸向后缘的浓褐色宽横带,上窄下宽,横带内缘中部凸出,外缘弯曲,超前缘外端半圆形斑浓褐色。各斑纹边缘有深色细线[1]。后翅灰褐色。卵扁椭圆形,长径0.9mm,短径0.7mm。卵排列成鱼鳞状卵块。末龄幼虫体长18~20mm,头壳近似方形,淡绿色。前胸背板绿色,大

3、多数个体前胸背板后缘两侧各有1个黑斑。虫体深绿色稍带白色,毛片色稍淡。臀栉4~5根。蛹长11~12mm,全体淡褐色,唯胸部腹面绿色。腹部背面各节有2横排刺突。  1.2潜蛾科(Lyoiidae)  (1)国槐潜叶蛾(PhyllonorycTeracucillaMn)。成虫体长2mm左右,翅展6mm左右,全体银白色,有光泽,前翅顶端有星状金纹。卵圆形,黄白色。幼虫体长5mm左右,黄白色。蛹长2mm左右,锥形,胸背黑褐色,腹部黄色。茧丝质白色,两端各伸出2根丝带,附着叶背、树皮或建筑物上。  (2)杨白潜叶蛾(LeucopterasusinellaHerrich-Schiffer

4、)。成虫体长3~4mm,翅展8~9mm。体腹面及足银白色。头顶有1丛竖立的银白色毛;触角银白色,其基部形成大的“眼罩”。前翅银白色,近端部有4条褐色纹,l~2条、3~4条之间呈淡黄色,2~3条之间为银白色,臀角上有1个黑色斑纹,斑纹中间有银色凸起,缘毛前半部褐色,后半部银白色;后翅披针形,银白色,缘毛极长[2]。卵扁圆形,长0.3mm,暗灰色,表面具网眼状刻纹。老熟幼虫体长6.5mm,体扁平,黄白色。头部及胴部每节侧方生有长毛3根。前胸背板乳白色。体节明显,腹部第3节最大,后方各节逐渐缩小。蛹浅黄色,梭形,长3mm,藏于白色丝茧内。  1.3叶潜蛾科(Phylloistida

5、e)  (1)杨银叶潜蛾(PhylloistissalignaZeller)。成虫体纤细,体长3.5mm左右,翅展6~8mm。全体银白色,头顶平滑;复眼黑色,椭圆形;触角着生于复眼内侧上方,梗节大而宽,密被银白色鳞片,其他各节暗色;下唇须较长,3节。中足胜节具长短不等的端距1对,后足脏节外侧生有稀疏的长毛,并具中距及端距各1对,中距着生于近基部1/3处。前翅中央有2条褐色纵纹,其间呈金黄色。上面纵纹的外方有1条源出于前缘的短纹;下方纵纹的末端有1条向前弯曲的褐色弧形纹。前线角的内方有2条斜纹,在外侧缘斜纹的下方有1个三角形的黑色斑纹,斑纹的下侧尚有1条向后缘弯曲的斜纹,其内方

6、呈现金黄色,并由此向外发出放射状的缘毛[3]。后翅窄长,先端尖细,缘毛细长,呈灰白色。腹部腹面可见6节。雌绒腹部肥大,雄蛾腹部尖细。卵灰白色,扁椭圆形,长0.3mm,宽0.2mm。幼虫浅黄色,体表光滑,足退化,头及胸部扁平,体节明显,以中胸及腹部第3节最大,向后渐次缩小。头部窄小,口器向前方突出,褐色;触角3节,其后方各有微小褐色单眼2个。腹部第8、9节侧方各生1个突起,腹部末端分成二叉。老熟幼虫体长6mm。蛹细小,长3.5mm左右,淡褐色。头顶有1个向后方弯曲的褐色钩,其侧方各有1个突起。腹部末端两侧有1对突起,各腹节侧方有长毛1根。  2发生规律  2.1卷蛾科(Tort

7、ricidae)  (1)杨小卷叶蛾(GypsonomaminutanaHubner)。1年发生4代,以幼龄幼虫在树皮缝隙中结茧过冬。翌年杨树萌发时,幼虫开始危害,5月中旬成虫羽化。以第2代幼虫危害最重,由于世代重叠,各虫期不整齐,直到9月上旬仍有成虫出现,最后一代幼虫危害至10月底,即在树皮缝隙中结灰白色茧越冬。成虫夜晚活动,有趋光性。卵产于叶面,单粒,散产。幼虫孵化后吐丝将2片叶粘结在一起,啃食表皮呈网状,常几片叶连缀在一起,形成一小撮叶。幼虫极为活跃,受惊即弹跃逃脱。老熟幼虫在叶片粘结处吐丝结白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