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崔案对北魏政治之影响 大学论文.doc

浩崔案对北魏政治之影响 大学论文.doc

ID:10596605

大小:29.54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7-07

浩崔案对北魏政治之影响  大学论文.doc_第1页
浩崔案对北魏政治之影响  大学论文.doc_第2页
浩崔案对北魏政治之影响  大学论文.doc_第3页
浩崔案对北魏政治之影响  大学论文.doc_第4页
浩崔案对北魏政治之影响  大学论文.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浩崔案对北魏政治之影响 大学论文.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崔浩案对北魏政治之影响【摘要】崔浩作为北方汉人士族的领袖,不顾鲜卑贵族的反对与阻挠,始终践行着世族政治的理想,最终因威胁北魏皇权而被拓跋君主所诛。崔浩案是北魏汉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历史悲剧,亦是北魏前期胡汉两种势力斗争的产物,对北魏的政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该文将从皇权的强化、政治势力的升降、孝文帝改革的先声三方面来阐述崔浩案对北魏政治的影响。【关键词】崔浩鲜卑贵族汉人士族汉化崔浩案是北魏前期重要的政治事件,也是一次牵连甚广的冤狱,对日后北魏政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后代史学家对之多有探讨,尤以崔浩之

2、死为重,但由于史籍记载不详,对崔浩案的研究众说纷纭。近代学者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探讨崔浩被诛的原因,但就研究成果而言,对崔浩案的研究稍嫌不足。70年代末以来,史学界对崔浩案的讨论开始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景象,并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但是,学界对崔浩案的讨论多侧重于崔浩死因,忽视了对修史问题和后世影响的研究。修史问题和后世影响作为研究崔浩案的两个层次,虽没崔浩案本身重要,但却为我们认识崔浩案和北魏前期的历史提供了新的视角。汉化与反汉化贯穿了整个北魏政权,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研究崔浩案对北魏政治的影响,可

3、以对北魏前期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斗争有一个新的认识,也便于理解此后北魏政治的发展和变化。一、崔浩之国史案崔浩(381—450),字伯渊,小名桃简,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县)人。他历仕道武、明元、太武三朝,官至司徒,深得北魏君主的宠信,却最终因国史之狱而身死族灭。崔浩虽在拓跋政权中为官,但却不愿沦为一个只为北魏王朝出谋划策的工具,他有着魏晋以来士族共同的政治理想。为了实现改造拓跋政权的理想,完成用夏变夷的使命,他甚至不惜与鲜卑勋贵和拓跋皇室为敌。崔浩的政治理想代表了北方汉人士族的愿望和北魏深入汉化的历

4、史趋向,但却遭到鲜卑勋贵坚决地抵制和疯狂地报复。崔浩之死不仅是北魏前期统治集团内部政治势力斗争的结果,也是北魏政权在汉化与反汉化背景下一个不可避免的历史悲剧。据《魏书》三五《崔浩传》记载:“真君十一年六月诛浩,清河崔氏无远近,范阳卢氏、太原郭氏、河东柳氏,皆浩之姻亲,尽夷其族。”《魏书》三五《崔浩传》崔浩凭借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谋略被北魏君主所赏识与依仗,正欲借助拓跋皇权来实现其世族政治的理想,却在汉化日渐深入之际遭到举族诛戮的厄运,成为历史上的一大冤狱。崔浩自入仕北魏以来,尽心辅佐三位君主,备受

5、皇帝的恩宠,为何最终会遭遇如此灭顶之灾,还要株连姻亲?同书《崔浩传》记载:“初,郗标等立石铭刊《国纪》,浩尽述国事,备而不典。而石铭显在衢路,往来行者咸以为言,事遂闻发。”《魏书》卷三五《崔浩传》从史书记载来看,崔浩被诛是由于其记载北魏历史颇为详备而有失典雅,而又刊布于石受行人议论,伤害了鲜卑贵族和拓跋皇室的自尊心,以至触怒了太武帝而招来杀身灭族之祸。然而修史问题并非崔浩被诛的真正原因,而只是他被北魏统治者送上断头台的一个借口。太武帝曾就修史问题对崔浩说:“命公留台,综理史务,述成此书,务众实录”

6、。同上这就可以看出太武帝诛杀崔浩不是因为秉笔直书。高允也曾说“浩之所坐,若更有余衅,非臣敢知。直以犯触,罪不至死。”《魏书》卷四八《高允传》高允参与了北魏国史的修撰,但却在崔浩的国史案中得以全身,并负责崔浩案的审理,他说的话足以证明崔浩之死并非因国史案。崔浩的政治理想虽有损拓跋贵族的利益,但能够置他于死地只有世祖拓跋焘。崔浩作为三朝元老,在北魏政权中位高权重,能够与他抗衡的鲜卑贵族多已去世,唯一能对他构成威胁的就是太子拓跋晃。然而拓跋晃也只是太武帝用来制衡崔浩的一枚棋子,即使他与崔浩在举士、灭佛等

7、问题上存在争论和矛盾,在崔浩国史案的审理中,他也只是一个配角,太武帝的个人意志才是关键。对于太武帝来说,汉化也只是其强化皇权和巩固统治的一种手段,当崔浩的世族政治理想与他的皇权发生冲突时,他毅然舍弃了崔浩。在太武帝掌权前期,崔浩的政治主张与他的皇权强化是一体的,崔浩需要借助拓跋氏皇权来实现他的世族政治理想,而太武帝也需要利用崔浩的汉化改革来削弱鲜卑贵族的势力。然而在太武帝掌权的后期,经过举士、灭佛一系列汉化措施后,汉人士族的势力不断膨胀,崔浩的贵族政治理想与拓跋焘的皇权直接发生冲突。太武帝作为北魏

8、王朝的掌权者,努力在汉人士族和拓跋贵族两个政治势力之间寻求平衡点,决不允许任何一方潜在势力来挑战他皇权的权威性。因此,崔浩国史案并不是太武帝对鲜卑贵族的一次妥协,而是他为了缓和统治集团内部矛盾而精心策划的一场政治阴谋。二、北魏前期的汉化与反汉化对于北魏政权来说,汉化是一种历史潮流,也是一种必然选择。拓跋族在军事上征服了汉族之后,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统治一个比自己先进的民族,然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与汉人士族合作,接受汉化。正如马克思所言:“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