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大蒜油的工艺研究

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大蒜油的工艺研究

ID:10600774

大小:2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7

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大蒜油的工艺研究_第1页
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大蒜油的工艺研究_第2页
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大蒜油的工艺研究_第3页
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大蒜油的工艺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大蒜油的工艺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大蒜油的工艺研究2007年第l6卷第23期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大蒜油的工艺研究制剂技术黄力,张宝川.(1.北京军区联勤部药品仪器检验所,北京100071;2.西北核技术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24)摘要:目的探索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大蒜油的最佳工艺.方法通过改变影响大蒜油产率的主要因素——脱皮技术,蒜/水比例,酶解温度,辐照剂量等,确定提高产率的最佳条件.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为大蒜一切蒂一浸泡(水,8h)一脱皮一搅碎一放置1h(45~)一蒸馏【蒜/水=1/1.6(g/g)卜+油水分离一存放(室温).结论采用最佳工艺条件提取的大蒜油产率大于3.0%.;辐

2、照有利于大蒜保鲜,并能提高大蒜油的产率.关键词:大蒜油;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中图分类号:TQ461;R28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931(2007)23—0033—01大蒜油是从大蒜中提取的挥发油,是大蒜主要生理活性的有效成分,具有强烈的杀菌,抗菌作用,能调节血脂,改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抗癌,防癌等….它主要含有二烯丙基一硫化物,甲基烯丙基二硫化物,二烯丙基二硫化物,甲基烯丙基三硫化物和二烯丙基三硫化物5种成分,其中二烯丙基三硫化物的含量最高.笔者对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大蒜油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1样品制备采用陕西咸阳产的大蒜,通过直接对蒜和水

3、的混合物进行加热产生挥发油和水的混合蒸气,经冷凝和油水分离后即可得到大蒜油产品.2影响因素考察2.1脱皮条件在不同条件(表1)下对大蒜进行浸泡脱皮.结果表明,盐水和碱水都优于水,但考虑成本因素采用水浸泡,浸泡时间越长越有利.表1脱皮条件选择结果2.2蒜/水比例将大蒜脱皮,搅碎,采用不同的蒜/水比例直接进行蒸馏提取,当蒜/水(g/g)分别为1/5,1/3,1/2,1/1.6时,对应的产率依次为1.6%.,1.8%.,2.1‰,2.2%.,表明蒜/水比值越高越好.但本试验采用的是直接在水中蒸馏的水蒸气蒸馏法,不能再提高比值.如果采用通入水蒸气进行蒸馏的水蒸气蒸

4、馏法,则蒜/水比值还可以提高.2.3酶解温度提取试验.表2结果表明大蒜油的产率随反应温度的升高而提高,但在60%时则会向反方向转化.2.4反应时间在不同的酶解时间,蒜/水比例为1/1.6(g/g)和温度为45℃的条件下进行提取试验.表3结果表明大蒜油的产率随反应时间的延长而提高.2.5辐照用钴放射源对大蒜进行辐照后再蒸馏提取大蒜油,结果见表4.此外,放置4个月后未辐照的大蒜已发芽,辐照的大蒜均未发芽.26大蒜油稳定性试验表2酶解温度影响试验温度(℃)大蒜量(g)蒜油量(g)产率(‰)查壁竖塑受生垡酶解时间(min)大蒜量(g)蒜油量(g)产率(‰)辐照奈件

5、(kGy)大蒜量(g)蒜油量(g)产率(‰)注:条件为酶解温度45℃,酶解时间将大蒜油于室温10~1h,蒜/水=1/1?6(g/g).30℃下放置,在不同时间内进行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结果表明,二烯丙基三硫化物的含量至少在1年内无变化.3讨论3.1通过改变影响大蒜油产率的主要因素确定的提高产率的最佳条件为大蒜一切蒂一浸泡(水,8h)一脱皮一搅碎一放置1h(45℃)一蒸馏【蒜/水=1/1.6(g/g)卜+油水分离一存放(室温).采用本流程提取的大蒜油产率大于3.0‰.3.2辐照有利于大蒜保鲜,并能提高大蒜油的产率,当辐照剂量达到0.10kGy时,大蒜油产率可提

6、高到3.7%..参考文献:[1]何力,何进.大蒜油的研究进展[J].军队医药杂志,1997,5(7):60.在不同的酶解温度和蒜/水比例为1/1.6(g/g)的条件下进行(收稿日期:2007-01-21;修回日期:2007-05-23)3讨论用比色法测定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的含量,因受试剂及操作步骤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实际检测过程中最大吸收峰常会出现偏移,测定结果与HPLC法相差较大.根据薄层色谱分析结果,与莪术醇显相同颜色的成分较多,说明比色法专属性不强,且由于莪术醇与其他挥发油中成分未加以分离(莪术油中有效成分也不明确),因此比色法不能准确测定莪术醇的含

7、量.200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规定莪术油中"含拢牛儿酮(C.H::0)不得少于10.0%",中国药业ChhtaPharmaceuticals因此,应控制本品中栊牛儿酮的含量,并保证原料药与制剂有效指标的同一性,以利于制剂质量的有效控制.参考文献:[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592.[2]国家药典委员会.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f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79.(收稿日期:2007—09—27;修回日期:2007—09—28)?3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