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共财政的若干思考

关于公共财政的若干思考

ID:10603141

大小:62.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07

关于公共财政的若干思考_第1页
关于公共财政的若干思考_第2页
关于公共财政的若干思考_第3页
关于公共财政的若干思考_第4页
关于公共财政的若干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公共财政的若干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公共财政的若干思考毕业论文[提要]公共财政是主义市场体制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本文作者对这1问题提出的背景、过程、意义、基本特征、主要因素等进行了系统思考,并就如何推进公共财政体制改革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1、公共财政———财政转型的产物  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邓小平同志南巡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随之确立起来。财政转型问题客观地摆上议程。当时的矛盾已非常明显,普遍感到财政职能被肢解,政府财政被分割成各种大块小块:预算内、预算外、小金库及各个部门自己掌握的“驴打滚”的资金。分配关系没理顺,运行上年

2、年赤字,财政压力很大。所以提出要“经济、振兴财政”。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央决策层明确地把“振兴国家财政”写入了中央的文件和国家的发展规划。这对社会各个方面关注和重视财政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并且部分地解决了1些矛盾突出的运行问题。但是“振兴财政”的表述本身还看不出来财政的转型到底应怎么样把握和认识。  1998年项怀诚同志出任财政部部长,他重提1994年当财政部常务副部长时在中央安排的1个电视讲座里面讲到的概念:“公共财政”。在1998年末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原国务院主管财政税务工作的李岚清副总理,非常明

3、确地提出要建立公共财政框架这个要求,并提出了4个要点:1是把保证公共支出作为财政的主要任务,该管的要管好,不该管的1定不要管;2是依法促进公平分配;3是充分利用预算、税收和国债等经济手段做好宏观经济调控,并做好转移支付工作;4是要调节市场配置资源的偏差,体现国家产业政策,搞好对国有和国有资产管理。其中前面3个主要是讲与财政公共职能相关的1些带有导向性的要求。第1个讲的是怎么解决政府职能“越位”和“缺位”的问题,怎样体现公共支出作为主要的必保目标;第2个讲的是财政要依托法治从全社会的公平和效率的权衡方面做好公平分

4、配的事情;第3个主要讲的是以经济手段为主来实行宏观间接调控,对地区差异等的调节要用转移支付的手段;第4个原则强调的是政策倾斜问题。公共财政里面也必须包括怎么处理好政策倾斜事项,如产业政策、搞好国有企业及国有资产管理这些事情。以后,各个方面对公共财政的讨论就得以正面展开,领导层也非常强调公共财政问题。比如,2000年中央举办的两期省部级领导干部研讨班上,中央领导都强调了公共财政问题。后来,建立公共财政框架正式写入了中央全会文件和国家发展计划文件。不久前的全国财政厅局长座谈会上,专门提出了要对公共财政建设经验和进1

5、步发展的问题。  在我国搞市场经济,实现化战略目标,财政怎样转型,政府理财怎样合理地形成1个能够胜任的框架和型态?核心就是建设公共财政框架。至于学术上的讨论有很多,争论也还会继续,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在具体工作中,积极地、合乎实际地从市场经济现实需要的角度,来把握公共财政的实质性和推进相关的制度创新、制度建设。建设公共财政就是要与时俱进地处理好随着经济社会转轨、政府职能转变而带来的财政职能转变和财政转型问题。在1开始我们并不能把公共财政看成是已经设计好了的1套严丝合缝的管理体系或施工蓝图,而应该把公共财政理解为财政

6、转型、政府职能转变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从财政角度考虑的1种理念和基本导向。这个导向是要在动态之中发展和加入1些东西,排除和扬弃1些东西,从原来的供给型财政、生产建设型财政,1步1步转变成相对成熟的、能够跟新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再生产发展要求相适应、相匹配的1个财政形态。显然不论是对于财政改革还是对于全局配套改革而言,这都是需要解决的1个基本的方向性、战略性问题。这也就是提出公共财政的重大意义之所在。  2、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  可以从4个角度来考虑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  第1,以满足社会公

7、共需要为主要目标和工作重心。  这个特征包含1个颇为复杂的实质性问题,就是怎么样正确地处理公共性和阶级性的关系。1般在宣传里面很少提阶级性的问题,如果说作为基础来探讨,阶级还是比阶层在理论上更为严谨1些。它首先强调的是社会上1个群体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关系。原来由革命战争时期那种阶级矛盾、斗争所引发出来的冲突,现在有所解决,但又没有彻底解决,因为还牵涉到现在整个的世界军事格局。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还没有消亡。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后,性的转变就是如实承认我们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现在,又进1步提升到发展

8、观,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样1个非常正确的认识,进1步提升到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这个转变的过程里,财政作为国家职能实现的1个理财系统,必须适应这个转变,需要在自己整个运行过程中合乎现实要求地淡化原来支持专政职能的1些力量,越来越多地去体现对公共利益、公共需要和这方面的保证。按照马克思主义“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这个逻辑来解释我们现在的国家形态,这个逻辑并不失效;同时,列宁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