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重叠盾构隧道设计施工关键技术

上下重叠盾构隧道设计施工关键技术

ID:10604541

大小:817.69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07

上下重叠盾构隧道设计施工关键技术_第1页
上下重叠盾构隧道设计施工关键技术_第2页
上下重叠盾构隧道设计施工关键技术_第3页
上下重叠盾构隧道设计施工关键技术_第4页
上下重叠盾构隧道设计施工关键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上下重叠盾构隧道设计施工关键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图1深圳地铁2号线大剧院站至湖贝站区间隧道平面示意Fig.1PlanoftherunningtunnelfromGrandTheaterstationtoHubeistationofShenzhenmetroline2上下重叠盾构隧道设计施工关键技术周明亮(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都610031)摘要文章结合深圳地铁2号线大剧院站至湖贝站上下重叠小净距盾构区间隧道工程实例,针对重叠盾构隧道的施工关键问题,进行了受力分析,提出下洞采取钢管支撑的施工技术措施,并通过实测进行了验证,为后续项目提供了经验。关键词上下重叠隧道中图分类号:U45

2、2.2+5受力分析变形监测钢管支撑文献标识码:A变为叠加隧道出洞,右线(下洞)先于左线(上洞)始发和到达。重叠段里程(Z)YDK32+996.162~(Z)1工程概况及特点1.1工程概况深圳地铁2号线大剧院至湖贝站区间隧道线路从大剧院路站往东沿深南东路前行,下穿一号线老街站至国贸站区间及众多公路立交、人行天桥,到达东门站。深南东路现为双向八车道道路,路面交通繁忙。区间左、右线隧道分别采用维尔特和海瑞克φ6280mm复合式土压平衡盾构机进行施工。左、右线盾构从大剧院站平行始发,到达东门站前120mYDK33+116.162,左、右线隧道上下净距

3、为2m。间平面如图1所示。区重叠段位于深南东路北侧人行道下方,地面建筑物有振华大厦、富丽华大酒店,重叠段隧道顶部距地面埋深约9.33~9.67m。1.2隧道平、纵断面设计深圳地铁2号线大剧院至湖贝站区间隧道区间起讫里程为(Z)YDK31+464.81~(Z)YDK33+116.162,右线长为1651.429m,左线长为1651.428m,合计修改稿返回日期:2011-04-20作者简介:周明亮(1970-),男,高级工程师,从事隧道工程施工和研究工作,E-mail:379528125@qq.com.第48卷第3期(总第338期)2011年6

4、月出版105Vol.48,No.3,Total.No.338Jun.2011图2重叠段地质剖面示意Fig.2Geologicprofileofoverlappedsection现代隧道技术MODERNTUNNELLINGTECHNOLOGY上下重叠盾构隧道设计施工关键技术3302.857m,区间均为地下线路。线路平面上左线有5个曲线段,右线有4个曲线段,最小曲线半径为450m,最大曲线半径为3000m;最小线间距约为12.24m,最大线间距约为25.35m;隧道最大纵坡26.808‰,最小纵坡2‰;竖曲线左右线各5处;隧道轨面埋深约19.25

5、2~36.118m。1.3地质条件分析(1)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区间所经地段为冲洪积平原地貌,地形较平坦,地面高程2~12m,地面坡度小于6°。区间范围上覆ml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筑土(Q4)、冲洪积al+plel(Q4)粘性土及砂层、残积粘性土层(Q4),下伏基3岩为燕山期花岗岩(γ5)、震旦系花岗片麻岩(Z1)、侏(2)水文地质区间范围内地下水主要表现为第四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第四系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砾(砂)质粘土层中。地下水埋深1.6~4.5m,以孔隙潜水为主,局部地段微承压。基岩裂隙水较发育,但广泛分布在花岗岩、花岗片麻岩、凝灰质

6、砂岩的中—强风化带、构造节理裂隙密集带及断层破碎带中。富水性与基岩裂隙发育程度、贯通度,以及地表水源的联通性有关;基岩裂隙水主要由大气降水、孔隙潜水补给。因地层分布的不均一性、岩土层富水性及透水性的差异性导致基岩裂隙水局部具微承压性。罗系中统凝灰质粉砂岩(J2tn)。区间范围内分布罗湖区北东向断裂之FL4断裂与线路交于YDK32+700(对应左线ZDK32+730)附近,交角约23°,分布于水库新村—湖贝村一带,长7.6km,宽2~30m,走向N45°~70°E,倾向NW,倾角45°~48°。平面上呈舒缓波状,被北西向断裂错移。FL5断裂分布

7、于中行大厦—金城大厦一带,长1.8km,宽5~8m,走向N65°E,倾向NW,倾角55°~65°,平面上呈直线,与线路以约27°交于区间末端,即东门站小里程端(YDK33+115附近)。本区间隧道穿越地层大部分为全风化花岗岩、土状强风化花岗岩、半岩半土状及角砾状强风化花岗岩;区间中部穿越中、微风化花岗岩层,隧道埋深较大。重叠隧道左线主要处于<9-1>全风化花岗岩、<21-2-1>和<21-2-2>强风化花岗岩片麻岩、<15-1>全风化凝灰质粉砂岩、<15-2>强风化凝灰质粉砂岩地层中,局部地段隧道地质为上软下硬,洞身上部为<15-2>强风化凝

8、灰质粉砂岩,下部为<15-3>中风化凝灰质粉砂岩。重叠隧道右线1020~1078环为全断面<21-3>中风化花岗岩片麻岩和<21-4>微风化花岗岩片麻,局部地段为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