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集群通信系统在创伤急救中的应用

无线集群通信系统在创伤急救中的应用

ID:10605645

大小:5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7

无线集群通信系统在创伤急救中的应用_第1页
无线集群通信系统在创伤急救中的应用_第2页
无线集群通信系统在创伤急救中的应用_第3页
无线集群通信系统在创伤急救中的应用_第4页
资源描述:

《无线集群通信系统在创伤急救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无线集群通信系统在创伤急救中的应用【摘要】目的将无线集群通信系统运用于创伤急救,从而提高严重创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将运用无线集群通信系统抢救严重创伤患者的急救模式与过去不运用无线集群通信系统急救模式进行死亡率比较。结果运用无线集群通信系统抢救严重创伤患者的死亡率低于过去急救模式,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线集群通信系统运用于严重创伤患者抢救,提高了救治效率,降低了死亡率,是值得推广的现代急救模式。【关键词】通信系统创伤急救模式当今社会自然灾害、突发事件频繁发生,从地震、矿难、冰雪灾害,到建筑物倒塌、交通事

2、故等,造成的创伤患者越来越多,全球每年因为各类突发事件的死伤人数在数千万人以上,创伤已成为当今人类的主要危害,在医院病人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如何缩短抢救时间,抓住“黄金一小时”[1],成为严重创伤救治成功的关键。传统的急救观念往往使得处于生死之际的伤员丧失了最宝贵的几分钟、几十分钟“救命的黄金时间”,因此提倡和实施现代创伤救护的新概念和技能势在必行[2]。我院与市120急救中心通过联合使用数字集群通信系统救治创伤病人,缩短了患者抢救时间,降低了死亡率。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统计我院急诊室200

3、6年~2008年由市120急救中心送至的创伤病人,包括多发伤、复合伤、脑外伤、脊髓损伤、四肢骨折、肋骨骨折肺挫伤、腹部闭合伤等(创伤病人分类见表1,其中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25分的严重创伤病例数见表2)。将患者分成2006年、2007年、2008年3组,3组ISS25~54分,年龄20~70岁,3组病例经统计学分析,无统计学差异。以下情况不列入3组病例范围:(1)在120急救中心转运途中发生心跳呼吸骤停者;(2)在120急救中心救治前发生心跳呼吸骤停者;(3)入院后自动出院不足24小时者。

4、  2治疗方法  3组病人由120急救中心接到呼救后,救护车接到病人后上报急救中心,并将病人信息上报给医院,到达医院后医院立即根据创伤治疗原则,使用常规急救、对症、支持治疗,休克病人常规抗休克治疗,创伤病人常规清创、手术、抗感染等治疗。治疗组由市120急救中心与我院通过无线集群通信系统救治,对照组由市120急救中心与我院未使用集群通信系统救治。  3观察指标  观察我院急诊室2008年度由市120急救中心通过无线集群通信系统收治严重创伤病例的24小时死亡率,以及2006年、2007年度由市120急救中心

5、未使用集群通信系统收治严重创伤病例的24小时死亡率,见表3。  4统计学方法  将3组病例的24小时死亡率进行比较,经SPSS13.0统计软件包处理,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2006、2007、2008年度我院接诊创伤病人分类(略)  表22006、2007、2008年度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性别、年龄、评分比较(略)  P﹥0.05为无统计学差异  表3运用集群通讯系统前后严重创伤患者24小时死亡率(略)  2008年度与2006年度、2007年度比较,P<0.0

6、5  结果  经SPSS13.0统计软件包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我院2008年度由市120急救中心通过无线集群通信系统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24小时死亡率为15.11%,与2006年、2007年度由市120急救中心未使用集群通信系统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24小时死亡率(分别为26.32%,26.80%)进行比较,死亡率明显降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   讨论  我市120急救中心在2008年度应用无线集群通信系统全市各医院共完成病人救治转运约20000余例,其中车祸引起的创

7、伤病例7000余例。120急救中心接到患者呼救后,立即对患者发病地点定位,120急救中心根据定位台、调度台信息通知就近急救分站、派救护车救治病人,救护车接到病人后将病人信息上报给医院,医院的无线联网终端——LED显示屏上显示出病人的信息,医院则根据病人信息做好救治准备,病人到达医院后立即给予积极有效的抢救措施,缩短了救治病人的时间,提高了救治效率,大大减少了严重创伤患者的死亡率。  GoTa无线集群通信系统是中兴通讯独立推出的基于CDMA技术,面向未来技术演进的"新一代"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其功能如下:(

8、1)该系统不仅可以使指挥中心对被调度车辆进行一对一的呼叫,更可以进行一对多群组呼叫,并可进行动态重组,相关急救单位的协调指挥,有效地提高了急救效率。(2)系统与位置业务相结合,自动推荐离急救地点最近的车辆和急救医院。(3)调度员确认了急救地点、急救医院、急救车辆后,可通过短信、集群对讲等方式向救护车或急救分站下达出车命令或急救指令。(4)基于网络高速的数据传输能力,可向急救中心传送出车状态报告、车辆运行数据等信息。(5)急救中心、急救车辆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