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笔画的中西技法融合及其发展探索

工笔画的中西技法融合及其发展探索

ID:10606684

大小:5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7

工笔画的中西技法融合及其发展探索_第1页
工笔画的中西技法融合及其发展探索_第2页
工笔画的中西技法融合及其发展探索_第3页
工笔画的中西技法融合及其发展探索_第4页
资源描述:

《工笔画的中西技法融合及其发展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工笔画的中西技法融合及其发展探索  从古到今,历史上的工笔画曾有很多次或被动、或主动的中西融合,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工笔画的中西技法融合发展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借鉴。  一、工笔画之起源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国画的初始形态曾经是工笔画,后在工笔画的基础上发展形成写意画;而后,工笔画成为中国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至宋以降,文人画兴起,文人画的理论思想亦渗入工笔画创作。从马王堆汉墓的帛画,到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到宋代翰林图画院精雕细琢的作品,再至元、明、清各代的帝后肖像,历代工笔画之佳作浩如烟海,不胜枚举。  笔墨当随时代,任何

2、事物都会在发展过程中优胜劣汰。由此看来,任何艺术形式若不创新,其结果就会衰退。  纵观中国美术史,随着历史的演进,中国画有了独特的审美标准和审美系统,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步发展;横顾中西方文化交流,随着时代的发展,西方艺术的一些精华在交流中被中国画吸收,从而丰富了中国绘画的表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工笔画的发展。  二、工笔画之中西技法融合  公元15至17世纪,欧洲的船队现身地球各大洋,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打通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明代万历年间,意大利的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来华,带来了在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深刻影响下绘制的《圣母子像》,令人耳目一新。由此,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工笔画开始吸收西方

3、艺术的造型手法,把油画的凹凸丹青法融入工笔画的创作,使当时的工笔肖像画出现了中西融合的面貌。  晚明至清初年间,肖像画家曾鲸始创波臣派,其绘画作品、明人肖像系列精致地描绘出明代士大夫的生动形象及他们的精神状态。当时,在坚持工笔画传统审美标准的前提下,波臣派在自己的绘画中引入了一定程度的西方油画的解剖理论和光影技巧,从而增强了笔下人物的立体效果。可贵的是:这些融合中西画法的作品,并没有带给观者突兀和生硬的感受,也没有出现类似油画般的阴影给人物脸部造成污染;这些中西融合的技法丰富了工笔画的表现语言,拓展了工笔画的表现深度,使工笔画作品更加生动形象。在此过程中,中国的传统工笔画其审美标准和表现形式的

4、根本构架没有改变,但其写实的表现力却大大增强了。  公元18世纪60年代,英国产业革命进展迅速,英国人瓦特发明的蒸汽机促使中西方交流日渐频繁。意大利人郎世宁来中国传教,随即入宫成为清廷画师。这位历经康、雍、乾三朝的洋画家,其笔下的宫廷绘画带给中国人以新的视觉体验。但一直以来,学术界也有一种说法,认为郎世宁的一些作品格调不高。有学者认为,郎世宁崇尚逼真,将物象刻画得过于写实;同时,他的绘画手法夹杂着西方的曲线趣味和巴洛克风格;还有,他运用的是西方传统的光影画法,缺乏中国传统工笔绘画的书写性这些西方画师的作品曾一度引起国人的关注,有其积极的一面;但从深层剖析,这些作品有悖于中国传统的人文情怀,有悖

5、于中国画强调的精神境界,有悖于中国书画的笔墨质感。如果以中国文人的欣赏惯性来评价,以中国正统文化的标准来衡量,此类画作仅处于非雅赏也的品位,也许还处在好古者所不取的尴尬境地。  由此可见,中国画原本就不追求仅貌遗神,而是把以形写神当作根本宗旨。如果我们把西方的审美观念和造型方法生硬地与中国工笔画的工具材料相结合,看来是不恰当的。  三、工笔画之新纪元  时至近代,国力衰微,中国画逐渐受到西方艺术的冲击。近代文化先驱康有为在《〈万木草堂藏画目〉序言》中指出:如仍守旧不变,则中国画遂应灭绝。康有为抨击文人画传统,倡导西方的写实方法。他认为,唐宋绘画极尚逼真;应恢复古代唐宋时期的工笔画法,遂吸收西画

6、造型方法,以达到合中西而为画学新纪元。  近代以来,广东画家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等人受到日本画和油画的启发,反对摹古,重视写生,最终形成了折衷中外、融合古今的岭南画派。继而,在康有为影响下的徐悲鸿崇尚唐宋绘画经典,将西方解剖透视的写实手法及色彩技巧与中国画笔墨有机融合,创作出《愚公移山》《巴人汲水》等佳作。而后,林风眠、蒋兆和、李可染等画界先觉者锐意进取、承古开今,开创了现代中国画之先河。  共和国成立初期,工笔画得到了有效改进和蓬勃发展,出现了《中华民族大团结》《在毛主席身边》等社会主流题材的工笔画作品。国家改革开放后,历经85美术新潮的一部分中年和青年画家吸收了西方现代艺术的表达方式,在

7、中国大陆形成了多元化的审美格局,其艺术创作繁荣多产,亦不乏工笔画的经典之作。  四、工笔画之探索  从古到今,历史上的工笔画曾有很多次或被动、或主动的中西融合。如今,古老的工笔画已经打破了传统的僵化套路,引入西方美术理念的发展思路已经深入人心。在中西融合的过程中得以发展的工笔画,虽然有些勇于探索的作品如过眼烟云;但还是有些执著追求的作品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些范例告诉我们,只有充分尊重中国传统工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