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背景下当代视觉文化的审美特征研究

后现代背景下当代视觉文化的审美特征研究

ID:10609011

大小:61.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07

后现代背景下当代视觉文化的审美特征研究_第1页
后现代背景下当代视觉文化的审美特征研究_第2页
后现代背景下当代视觉文化的审美特征研究_第3页
后现代背景下当代视觉文化的审美特征研究_第4页
后现代背景下当代视觉文化的审美特征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后现代背景下当代视觉文化的审美特征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后现代背景下当代视觉文化的审美特征研究  空间,尤其是20世纪以来兴起的都市空间、全球化空间和虚拟空间,构成了当代视觉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视角,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学术界蔚为大观的空间理论对深入研究当代视觉文化提供了一个基础。美国文化理论家詹姆逊所提出的后现代社会的两个新层面就是空间优位和视觉文化盛行。虽然他并未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专门且明晰的讨论,但其着作的字里行间透露出后现代空间优位与视觉文化增殖是交织缠绕、一体两面的。后现代空间优位为阐发当代视觉文化的美学特点提供了一个区别于消费社会、媒介革

2、命和感性颠覆这三条传统路径的独特视角。在后现代空间的大背景下,当代视觉文化的审美特征主要呈现为审美泛化、审美经验浅表化和歇斯底里式崇高。  一、审美自律性观念的消解与审美泛化。  康德开启了在美学史上影响深远的审美自律性观念。自从康德将人类的活动分为认识、实践、审美三大领域并提出了审美无功利的概念以来,美学家、艺术家们都将艺术和审美理解为是与商业活动和日常生活相对立的高雅的事情,不涉及实际功利和目的。从德国古典美学到现代主义,这种审美自律性观念一直持续并不断被强调和补充。从奥尔特加的非人化、俄国

3、形式主义的陌生化、布莱希特的间离效果到法兰克福学派的自恋的艺术乌托邦,不但现代主义艺术采取了艺术和现实世界分离的态度,现代主义美学也极力主张审美自律性世界的确立。而到了无距离、去分化的后现代空间语境中,艺术品与非艺术品、高雅与通俗、审美经验与日常经验的界限被打破,审美自律性这种基于空间距离的观念遭到严重摧毁,强调中断日常意识和拉开艺术与非艺术之距离的美学观念,逐渐为一种生活即艺术或艺术即生活的观念所替代。强调距离会带来艺术与生活的断裂,令艺术的社会功能受到限制,但距离的消解也有其局限性,那就是艺

4、术失去了之所以成为艺术的合法性。艺术与日常事物和商品的区别被取消,非功利性的艺术与审美逐渐与实用性的事物和活动合流,孤立的审美经验转化为日常生活经验的连续体,代表更高价值和精神追求的艺术丧失了原有的神圣性和尊严,成为对日常生活的附和及对经济活动的装饰。  与自律性的消解相伴而来的是他律性的张扬,即詹姆逊所说的美感的生产已经完全被吸纳在商品生产的总体过程之中[1].在现代主义那里,艺术抵制商业化、维护经典权威,从而保持与日常生活的距离,保有自身的自律性空间。而在后现代背景下,商品化的形式在文化、艺

5、术中无处不在,一切都和商品化、消费主义联系在一起,文化和艺术成为消费社会的一部分。审美活动超出纯艺术文学的范围,渗透到日常生活之中。占据文化中心的已经不是诗歌、散文、戏剧、绘画、雕塑等经典艺术门类,而是一些新兴泛审美的文化活动,如电影、电视剧、时尚服饰、家居装修、流行歌曲。在一个审美泛化的世界里,不再需要纯粹的艺术来把美带入世界,这个任务已经由影视、广告、环境设计等完成。充斥于当代社会日常生活的符号和影像之流使现实遭到审美幻觉化和非现实化,现实与影像之间的距离消失,日常生活以审美的方式呈现出来。

6、  审美泛化所带来的结果是矛盾而复杂的。表面上,它拉近了艺术与大众、审美活动与日常生活的距离。但实际上,审美的泛化没能改变日常生活的平庸和现实功利对人们的控制,生活的审美化是表层意义上的对现实的装饰,仅仅给现实裹上一层糖衣,同时也是深层意义上的对现实的虚拟和篡改,它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审美泛化也没能实现对日常生活在精神高度上的提升,审美的自由精神、完善人性并没能随着生活的审美化进入生活的核心。恰恰相反,审美的泛化也是审美自身的弱化。韦尔施指出,日常生活审美化试图赋予世界以美,但所得

7、到的却是漂亮的虚饰,当艺术与生活的界限消解之后,艺术的独特品格也就随之消失了,万物皆为美的结果是什么都不复为美。使每样东西都变美的做法破坏了美的本质,普遍存在的美已失去了其特征性而仅仅堕落成为漂亮,或干脆就变得毫无意义[2].美的标准的相对主义带来没有美的取消主义,审美经验的泛滥造成对美的事物的冷漠和审美麻痹化,并进一步产生一种不可避免的对严重润饰过的环境的逃避倾向,全球化的审美化的策略成了它自己的牺牲品[3].  二、快感迷恋与审美经验浅表化。  视觉文化最让人迷恋的是它带来的快感,娱乐化、浅

8、表化的视觉文化给身心俱疲的当代人带来暂时的放松和抚慰。视觉文化最为人诟病的恐怕也是它的快感:抽空一切重量、深度和意义的快感,以及短暂满足之后无处排遣的空虚;无处不在的浅表化的审美,以及随之而来的对美的无感、漠视和麻木。  詹姆逊对此这样描述:在一个如此多地由视觉和我们自己的影像所主宰的文化中,审美经验的概念既太少又太多:因为从那个意义上说,审美经验随处即是,并且广泛地渗透到了社会与日常生活中;但正是这种文化的扩散(在更大,更宏伟的意义上说,)使个人艺术作品的观念成为问题,也使审美判断的前提变得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