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研究进展

ID:10612000

大小:5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7

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研究进展_第1页
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研究进展_第2页
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研究进展_第3页
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研究进展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研究进展【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研究;综述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的以弥漫性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我国NAFL的患病率在15%-20%之间。目前临床上尚无治疗NAFL的针对性药物,常用的降血脂、保肝药等效果不佳,而中医药防治NAFL有独特的优势和良好的应用前景。现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NAFL的研究综述如下:  1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病的基本原则,近年来采用辨证分型论治NAFL的报道很多,如王利军等[1]将脂肪肝分

2、为6型:肝郁气滞、肝胆湿热、痰湿内阻、瘀血阻络、肝肾阴虚、脾肾亏虚;罗军[2]将本病分为5型:脾虚痰湿、肝郁气滞、湿热蕴结、瘀血阻络、肝肾亏虚;陈姝娴等[3]将本病分为4型:痰浊壅阻、肝气郁结、湿热内蕴、痰瘀互结;曹建春[4]将本病分为3型:痰湿中阻、脾气虚弱、气滞血瘀。上述学者对本病辨证分型各不相同,体现出不同学者对主次证的重点把握不同。另外,李少东等[5]检索了1983年-2005年发表在国内医学期刊上的中医药治疗脂肪肝全文文献,结果涉及的证型多达43种,常见的有痰瘀互结、肝郁脾虚、湿热内蕴、气滞血瘀及肝肾

3、亏虚等5种,占总病例数的83.55%,也证实对脂肪肝的辨证论治总体上是围绕着气滞、痰浊、血瘀、湿热及气虚、阴虚的基本病机展开的。  2专方及经验方治疗   专方或经验方治疗NAFL疗效观察是目前临床报道的主流,多是针对气滞、血瘀、痰浊、湿热和肝肾亏虚等基本病机,采用相应治法;或多法并用,标本兼顾;或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辨病论治,多以自拟方为主。如邓海清等[6]用祛瘀化浊、疏肝解郁法治疗脂肪肝,基本方包括旱莲草、女贞子、莪术、丹参、虎杖、山楂、何首乌等,辨证加减,每天1剂,疗程2个月,总有效率为90.4%。邢练军

4、等[7]用清肝活血颗粒(由柴胡、黄芩、葛根、丹参、鳖甲等组成)治疗NAFL60例,疗程12周,具有明显的保肝、降酶、祛脂作用,总有效率为88.33%,优于强肝胶囊对照组。刘天虹[8]用健脾益肾祛瘀法治疗脂肪肝34例,基本方为何首乌、黄精、枸杞子、决明子、党参、白术、茯苓等,辨证加减,疗程2个月,总有效率为97.06%。严付红[9]用清肝降脂汤(由虎杖、垂盆草、丹参、赤芍、山楂等组成)治疗NAFL50例,疗程3个月,有良好的降血脂、保肝降酶作用,并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可用于NAFL的临床治疗。  3中成药治

5、疗    NAFL临床进展缓慢,需长期用药治疗,中成药服用方便,符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节奏。陈灵光等[10]用大黄蛰虫丸合陈夏六君子丸治疗脂肪肝36例,不但可以阻断肝内肝外因素导致脂肪性肝炎发生发展的病理过程,而且有降低血粘度、保护血管的作用。陈建宗等[13]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脂肪肝病人36例,疗程3个月,结果TG、TC、ALT复常率分别为50%、42.9%、57.1%,总有效率为85.8%,优于多烯康胶囊对照组。  4针灸治疗    针灸是中医学的特色,程井军等[12]观察电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疗效

6、,取肝俞、足三里、丰隆、太冲,疗程8周,具有良好的降血脂、减轻肝内脂质沉积、改善肝功能及降低肝纤维化指标的作用,疗效优于西药熊去氧胆酸片。黎启娇[13]探讨针灸从肾论治脂肪肝的方法及疗效,取穴①关元、复溜、足三里、三阴交、合谷;②肾俞、太溪、太冲、内关;关元、复溜、足三里、肾俞用提插补法,三阴交、合谷、太冲、太溪用提插泻法,两组穴位交替使用,疗效显著优于西药对照组,认为脂肪肝形成与肾虚有密切关系,从肾虚论治能切中病机,取得满意疗效。杨化冰等[14]观察穴位注射法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疗效,取双侧肝俞、脾俞、足三里、丰

7、隆、三阴交为主穴,辨证加减,用丹参针穴位注射,双侧交替使用,穴位注射不仅可以使药物循经直达患部,同时发挥了针刺功效,是药物与针刺的双重作用,故其疗效明显。  6中医外治法    “内病外治”是中医学的一个特色治法。徐大椿曰“汤药不足尽病”,“用膏贴之,闭塞其气,使药性从毛孔而入其膜理,……较服药大为有力”。刘玉等[18]用中药(由大黄、乳香、没药、栀子、吴茱萸、白芥子等组成,研末,醋调膏状)外敷肝区,红外线照射,疗效满意。张金玉等[19]自拟清脂保肝方(知母、黄柏、郁金、桃仁、泽泻、当归、山楂、茵陈、龙胆草等)

8、水煎服,药渣布包敷于肝胆区,在改善患者症状及血脂、血清ALT方面均明显优于辛伐他汀对照组。  7结语    NAFL根据其临床表现,属中医“胁痛”、“积聚”等范畴,多与饮食失节、情志失调、久病体虚、形体肥胖等有关,其病机主要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湿热内蕴,痰浊内生,痹阻肝脉所致。中医药在改善脂质代谢、促进NAFL逆转及治疗相关疾病等方面有独特优势。但目前治疗NAFL的临床报道多是某方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