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群体访前置控制访事件思考

做好群体访前置控制访事件思考

ID:10616869

大小:65.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07

做好群体访前置控制访事件思考_第1页
做好群体访前置控制访事件思考_第2页
做好群体访前置控制访事件思考_第3页
做好群体访前置控制访事件思考_第4页
做好群体访前置控制访事件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做好群体访前置控制访事件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做好群体访前置控制访事件思考群众通常在5人以上集体到同一机关或单位反映共同意见和要求的群体上访行为,简称为群体访。当没有及时发觉或处理好群体访问题及矛盾,而引发群体“闹事”事件称为群体访事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群体性矛盾日趋增多,群体访的表现日趋突出,呈现情绪急、规模大、频率高的趋势及特点。这很容易被一些不怀好意的人所煽动和利用,形成群体访“闹事”事件。不但干扰党政机关的正常工作、分散领导干部的工作精力,而且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给维护社会稳定带来了许多困难。尤其对缺地少田以工业为主的xx来说,80%以上的信访件属群体访性质。xx拥有大小500余家针织为主企业,1万

2、以上职工。就每年解决劳资问题涉及300多人、100多万元,再加其他非正常死亡等突发性事件,平均每年发生群体访达70起以上,但都能得到超前介入妥善处置,没有因此而引发群体访事件。其主要经验在于积极做好群体访前置控制工作,有效预防了群体访事件的发生。  一、群体上访的成因分析  从发生群体访事件的性质来划分,可分为政治类、经济类、文化类和宗教类。从其上访内容来划分,可分为土地占用、征用、旧村改造拆迁、民族风俗信仰、突发性非正常死亡事故、班子不团结、待遇保障、劳资纠纷等引发。从其上访心态分析:1、抱有“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心态;2、带着为共同利益随之而起、随众而行的心理;

3、3、带着人多助威、责任难分有安全感心理;4、故意率众上访给政府或单位施加压力,以获重视调处。从主客观来分析:客观上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分配形式的多元化,得益人群层次化,涉众利益工程高频出现,贫穷差距的不断拉大,使人们心态极度不平、泄释情绪一触即发;主观上:我们干部作风上的问题,为民工作上的不到位,处理问题上的不及时,执行政策上的失控等都是引发群体访事件的主要因素。  二、群体上访的危害性  群体上访危害性从态势形式上来划分,可划分为“和平型”和“不和平型”。“不和平型”主要指有组织、有预谋的,将矛头直接指向党和政府,企图通过打着上访幌子来闹事动摇党的领导,动摇社会主义道路

4、。这类闹访者往往被一部分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和煽动,实施定时、定点、定物打、砸、抢、烧暴力活动。如我国新疆2009年“7.5”事件,大多是境内外反华势力和敌对分子所造成。这与人民内部矛盾中的群体访事件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属人民内部矛盾中的群体访,一般首先从和平态势开始,是人民群众表达某种意愿,提出某项要求,行使自己民主权利的过程,只是采用了集体行动的方式反映问题,这也是一种促进改革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有利因素。但是集体访的出现,往往是由于有些地区、单位忽视群体利益和正当要求或者工作方法不当,采取措施不力、不及时而引发的,实际上是社会矛盾已到激化的一种反映,这就为社会稳定埋下了隐患,成为引发群

5、体性冲突事件的潜在因素。虽与另有图谋的聚众闹事有质的区别,但一旦处理不当,也会增强矛盾的对抗性质,形成非法聚众闹访、聚众集会、冲击机关单位、围攻领导、静坐绝食、呼喊口号、招揽围观、拦车拉扯滋事等。不仅耗费人力、物力,而且扰乱党政部门的正常工作、扰乱企业单位正常生产秩序和经营活动、损害党和政府形象,还会引发其他恶性事件,严重影响社会治安。  三、群体上访的前置控制工作  群体访不可怕,因为它既是信访活动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又是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而最可怕的是一旦发现有群体访现象,我们不会去重视、处置、应对,这才是引发群体性事件的致命点。如果我们党政领导能重视群体访苗头的信息收集,认真做好

6、群体上访的前置控制工作,相反群体访为我们反映了存在的问题,对改革发展是有益无害的,否则群体访事件会不断升级,危害极大。  因为群体访事件一旦形成,参与人数多,有较强的偏激心理,有极强的演化性,事件处理难度增大,有较大的危害性,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必须高度重视群体访的处置。实践证明,要有效控制群体访事件的形成,必须做好群体访的前置控制工作,因为群体访往往是有人计划、有人组织的,都有个酝酿过程,只要我们能掌握其事态形成前的酝酿串联动态信息,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掌握工作主动权,超前做好工作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就能有效预防和遏制群体性上访事件的发生。  (一)收集信息找出苗头  群体性上访是

7、一个动态的过程。除“不和平型”群体性事件有一保密过程,而一般人民内部矛盾中“和平型”的群体性上访,基本上没有保密的过程,都有言行活动迹象。因此要找出群体性上访苗头,只要我们:1、利用现成的、上下左右的,信访网络触角的“嗅觉神经”来发现苗头;2、绷紧每个信访干部注意收集群体访这根“神经”,平时与社会上所有人谈话特别是在办理信访中提高警惕性,认真发现一些群体访12全文查看的蛛丝马迹;3、发挥平时排查机制作用,开展周查月排不稳定因素,排查做到善于层深面广、善于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