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退耕还林减水减沙效益初现的论文

黄河退耕还林减水减沙效益初现的论文

ID:10625783

大小:6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07

黄河退耕还林减水减沙效益初现的论文_第1页
黄河退耕还林减水减沙效益初现的论文_第2页
黄河退耕还林减水减沙效益初现的论文_第3页
黄河退耕还林减水减沙效益初现的论文_第4页
黄河退耕还林减水减沙效益初现的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黄河退耕还林减水减沙效益初现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黄河退耕还林减水减沙效益初现的论文摘要:头道拐与龙门之间是黄河主要暴雨洪水和多沙粗沙来源区,近10多年该区间水量沙量锐减,2009年头道拐、龙门两站实测径流量的差值仅为8.7亿m3,而1956年~2000年均值为50.8亿m3,锐减幅度分别为82.8%;然而2009年龙华河状头四站合计实测输沙量为1.182亿t,比多年均值12.52亿t偏少90.6%;而2009年降水量与多年均值比较头龙区间偏多2.2%;降雨量增减幅度并不多,来水来沙减幅巨大。经实地查勘,综合分析,区间水沙量锐减主要为自然与人类活动因素:降水减少(降水强度与暴雨总量)、水土保持与退耕还林、煤矿开采、河

2、道挖沙采矿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退耕还林减水减沙效益初现,估计占其中的2-3成。黄河水的生态建设使闭流区与毛乌素沙漠变绿洲有变成现实的可能性设想。关键词:水沙量锐减雨强采矿填洼退耕还林针对河龙区间(河口镇水文站现为头道拐水文站)降雨量减少或减少幅度不大而区间来水产生河川径流量却减少剧烈,进而河流输沙量更是降低到1亿t左右,分析其原因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结合理论分析与实际查勘,特别倾听一直工作在一线的水文职工对此“异常”情况与历史上的水文情势的变化有哪些不同的直观感受和认识,将对开展水文情势分析有很大的帮助。.1.减水减沙明显1.1减水减沙根据黄河水资源公报,200

3、9年各流域分区降水量与1956~2000年均值(以下简称多年)比较,黄河龙羊峡以上、头道拐至龙门区间、花园口以下偏多13.0%、2.2%、4.2%,其余二级分区偏少,其中兰州至头道拐区间偏少25.0%、黄河内流区偏少9.1%,其他偏少在3.5%以内。头道拐与龙门区间是黄河主要暴雨洪水和多沙来源区,近10多年该区间水量沙量锐减,2009年降水量与多年比较偏多2.2%,2009年头道拐、龙门实测径流量分别为169.6亿m3和178.3亿m3;2009年两站之间实测径流量的差值仅为8.7亿m3,而多年均值头龙之间为50.8亿m3,锐减幅度为82.8%。2009年黄河龙门、渭

4、河华县、汾河河津、北洛河状头四站合计实测输沙量为1.182亿t,比多年均值12.52亿t偏少90.6%。1.2暴雨次数雨强总量减少黄河三大洪水来源区分别为河(口镇)龙(门)区间、龙(门)三(门峡)区间、三(门峡)花(园口)区间。河龙区间为黄河洪水三大来源区之一。黄河近300年来,花园口站超过20000m3/s流量的大洪水有4次(1761年32000m3/s,1843年33000m3/s,1933年20400m3/s,1958年22300m3/s)。1843年黄河特大洪水主要来源于陕北的皇甫川、窟野河、无定河一带以及泾河、北洛河上游的洪水。1933年黄河大洪水由陕北的延

5、河、清涧河以及渭河、泾河洪水所组成。局部地区暴雨强度大洪水频繁,1977年8月1日陕西与内蒙交界的乌审旗发生一次特大暴雨,暴雨中心木多才当10小时降水1400毫米(调查值)。陕北孤山川高石崖站,集水面积1263km2,1977年8月2日,出现洪峰流量10300m3/s。窟野河温家川站,集水面积8645km2,出现10000m3/s以上的洪峰有6次。最近20年来该地区仅发生一次上万的洪水,洪水次数与强度减少明显。2.减水减沙原因经过实地查勘,区间水沙量锐减主要因素为自然与人类:降水强度与暴雨总量不多、水土保持与退耕还林、煤矿开采、河道挖沙采矿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退耕还

6、林减水减沙效益初现,有可能占其中的3成。2.1自然因素降雨总量、降水强度与暴雨总量不多是区间不产水不产沙的主要原因。2.2水保措施与退耕还林水土保持是黄土高原坚持不懈的长期的工作。自2000年以来的退耕还林成效显著。据新华网报导:西部大开发10年来,陕西省植被覆盖度持续稳定增长,由2000年的56.9%上升至2010年的71.1%,年均增加1.4%。其中榆林市植被覆盖度由12%上升至33.2%;延安市植被覆盖度由45.4%上升至68.2%。陕西省植被覆盖度的持续增长得益于退耕还林区的植被覆盖显著增加,以及长城沿线防风治沙工程区植被覆盖度大幅上升和天然林保护区植被覆盖度

7、的上升。2.3煤矿开采、河道挖沙采矿能源开发特别是煤炭开采对地下水系统的平衡破坏,有“挖了一山煤,流走一条河”说法。对于煤和水共存于一个地质体的矿产开发,煤矿的开采与地下水资源紧密相连,煤层往往与地下含水层相邻,采煤时会疏干地下水,有的地方会形成以矿井为中心的降落漏斗,使地下水向矿坑汇流,影响了地下水资源的补排关系,打破了地下水原有的自然平衡,这直接改变了地表出露和开采的可能。山西省有关成果,根据测算,每开采1吨煤,要影响、破坏、漏失2.48立方米的水资源,按照现状开采量6亿吨计算,每年就有约15亿立方米的水资源浪费掉了。皇甫川滩区农业用水已由政府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