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二 古诗歌阅读

专题十二 古诗歌阅读

ID:10626434

大小:4.27 MB

页数:113页

时间:2018-07-07

专题十二  古诗歌阅读_第1页
专题十二  古诗歌阅读_第2页
专题十二  古诗歌阅读_第3页
专题十二  古诗歌阅读_第4页
专题十二  古诗歌阅读_第5页
资源描述:

《专题十二 古诗歌阅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十二——知人论世,缘景明情1.(2014·江苏高考)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11分)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韦应物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李商隐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沧江白石渔樵路,日暮归来雨满衣。(1)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3分)答:(2)第二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隐者”的身份?请简要概括。(3分)答:(3)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5分)答:参考答案:(1)乘兴而往——怅惘不遇——欣赏叹慕。(2)城里鲜有人知;家住深山;与渔樵为伍;居室简陋。(3)第一首诗的结句,通过描写友人住处环境

2、,揭示其诗歌独特风格的成因,并暗寓对友人品性的赞颂。第二首诗的结句,通过描写诗人不遇隐者、日暮归来而雨湿衣衫的情景,突出访人的执着和情怀的深挚(或:通过想象隐者日暮归来而雨湿衣衫的情景,展示其生活情趣)。难易度:难。难度系数为0.36。区分度为0.53。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鉴赏古诗词作品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具体而言,第(1)小题考查考生对诗中所表达的情绪的理解与概括能力,第(2)小题考查考生对诗歌表达手法的认知和分析能力,第(3)小题考查考生对诗句表达效果的鉴赏能力。试题分析:韦应物、李商隐,都是唐代著名诗人,前者以山水诗著称,后者则以爱情诗著称。这两首“不遇”都是典型的七绝,属于考生熟悉的

3、格律诗,多用白描手法,用语质朴自然,意象平实简易。写景叙事事显而情隐,耐人寻味。考生可以深入作品内部,仔细揣摩、感受和领悟作者的深意。同时,两首诗的结句在形式上有相似之处(“雪满山”和“雨满衣”),希望由此引导考生自己去品味和解读其中微妙的差异。与容量相对较大的律诗不同,绝句的最佳效果是能够不着痕迹和出其不意地给予读者认识和感觉上的冲击。第(1)小题要求分析第一首诗体现的情绪变化,就是要引导考生在这方面进行一次实践。前两句,难得休假(十日一“休沐”)、因而有时间出门访友自然是兴冲冲的,访而不见自然怏怏若有所失,这些都属于人之常情,比较容易把握。但是后两句,考生就得用心思索了:“门对寒流雪满山”

4、,对于作者和作者所访的那位朋友,究竟意味着什么?如果考生能够注意及此,而且还能够正确理解“清人骨”的“清”字(可视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就很容易理解那种出其不意:作者因为没有达到访友的目的,反而有了仔细审视友人所在的小世界的机会,进而能够更好地理解友人的品格和其诗歌创作的风格。这样,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就完整地呈现出来了。第(2)小题,针对第二首诗发问,着重从内容与表达手法方面考查对作品的阅读与理解。“隐者”的身份体现在“城郭休过识者稀”的事实,以及“哀猿啼处”、“柴扉”、“沧江白石”、“渔樵路”等住所环境与景物描写。考生读懂了全诗,对“隐者”本身也有基本的认识,就可以做出准确的概括。需要注意的

5、是,“日暮归来雨满衣”一句与表明作者友人的隐士身份没有直接关联。第(3)小题,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这就需要考生对两首诗的总体风格与写作方式有清晰的认识和把握,其中隐含比较的要求。为了降低难度,允许各自展开分析,分别进行赏析即可。答题重点在于:韦诗,作者因为“不遇”加深了对友人的理解,因而赞美之情是不言而喻的;李诗,作者写“不遇”之后离开,日暮归来而雨湿衣衫的情景,通过写实,表现了访人的执着和情怀的深挚(若是理解为因为倾慕友人而想象其与宁静的无尘俗气的自然浑然合一的日常生活情景,通过展现友人的生活情趣来表达赞美之意,也可以)。答题分析:本题区分效果分层分析如下:得分全体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0

6、0.600.000.021.7511.180.070.283.1427.781.604.8616.58322.1310.7821.5033.41429.8326.3833.9828.80521.8328.9924.6912.19610.9319.2810.703.3474.189.073.110.6881.232.980.720.1190.280.740.130.02100.040.100.010.00110.000.000.000.00难度0.360.430.370.29区分度0.530.220.150.45本题总得分率不高,与往年持平,可见古诗词鉴赏题还是考生面对的难点。第(1)小题,对于

7、诗歌前两句,大部分考生都能正确作答。对于“门对寒流雪满山”则存在不同的理解,有的考生能做出恰当的概括,有些理解和概括则不够准确,如“诗思清骨、门对寒流的满满冷意”、“看到雪满山的美景后心中愉悦”等;少数考生在作答时完全忽略了“门对寒流雪满山”这个写景的句子,也导致失分。第(2)小题,试题指向明确,答案相对直接。只要不是照抄原文,就等同于概括,因此答题难度较小。如答成“‘识者稀’认识他的人很少;住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