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地质学讲义 第八章 矿井地质管理

矿井地质学讲义 第八章 矿井地质管理

ID:10628996

大小:2.32 MB

页数:22页

时间:2018-07-07

矿井地质学讲义 第八章 矿井地质管理_第1页
矿井地质学讲义 第八章 矿井地质管理_第2页
矿井地质学讲义 第八章 矿井地质管理_第3页
矿井地质学讲义 第八章 矿井地质管理_第4页
矿井地质学讲义 第八章 矿井地质管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矿井地质学讲义 第八章 矿井地质管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八章矿井地质管理矿井地质管理是煤矿企业技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储量管理、三量管理、地质工作标准化管理等方面。加强矿井地质管理,对于减少煤炭损失,调整采掘关系,防止地质灾害,延长矿井寿命,促进煤炭生产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要完善矿井地质机构,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建立科学的技术管理体系,把矿井地质管理工作切实做好。第一节矿井储量管理矿井储量管理是以掌掘储量动态和分析煤炭损失,以及监督合理开采为职责的一项重要的技术管理工作。由于矿井储量综合反映了生产矿井煤炭资源的数量、质量、开采技术条件和能利用程度,它是矿井设计、改扩建、开拓延深和安排生产接续的

2、主要依据,也是国家制定有关能源政策的基础资料。由此可见,矿井储量管理不仅贯穿于煤矿生产建设的全过程,而且具有很强的政策性、技术性和经济性。因此,它是一项难度较大、具有重要实际意义的技术管理工作。矿井储量管理由煤矿地质测量部门具体分管,其基本任务如下:(1)查清生产矿井煤炭资源情况,定期测算和上报储量的动态。(2)根据国家矿产资源法和煤炭工业技术政策,对资源的合理开采实行业务监督。(3)积极寻找煤炭资源,扩大可采范围,增加可采储量。(4)进行储量报损、注销、转出、转入的呈报和审批工作。(5)参与制定各种回采率指标,检查和分析指标的执行情况。矿井储量管理

3、的主要内容是储量计算、产量统计、损失量统计、储量动态分析等。一、矿井储量的分类和分级储量分类和分级应考虑储量的可靠性、开采技术条件和工业能利用程度等因素。随着各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各个时期能源政策的政变,储量分类和分级的标准和方法也不断更新和完善。矿井储量分类和分级基本上与资源勘探阶段相似。现着重介绍我国矿井储量分类和分生产矿井储量分类系统如图8-l所示。各类储量的含义和确定原则如下:图8-1矿井储量分类系统1.矿井总储量在生产矿井技术边界范围内,经地质勘探手段查明,符合煤炭资源标准的全部煤炭储量,称为矿井总储量,过去叫地质储量。2.能利用储量在矿井总

4、储量中,煤层厚度和煤质均符合当前煤矿开采经济技术条件要求的储量,称为能利用储量,过去叫表内储量。3.暂不能利用储量在矿井总储量中,煤层厚度和煤质不符合当前煤矿开采经济技术条件的要求,文地质条件和其它开采技术条件特别复杂,目前开采困难,暂时不能利用的储量,不能利用储量,过去叫表外储量。4.工业储量在能利用储量中,可作为设计和投资依据的储量,称为工业储量。5.远景储量在能利用储量中,因勘探程度较低,只能作为地质勘探设计和矿区发展远景规划依据的储量,称为远景储量。6.可采储量在工业储量中,预计可以采出的储量,称为可采储量。其计算公式为Q采=(Qx-P)(1

5、-n)K(8-1)式中Q采——可采储量;Qx—工业储量;P——永久煤柱损失;n——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系数;K——设计采区回采率。7.设计损失在工业储量中,按设计规定允许损失的储量,称为设计储量。(二)矿井储量的分级根据勘探程度的高低,以及设计和生产部门的需要,煤炭储量分为A、B、C、D四级。其中,A级和B级储量称高级储量;C级和D级称低级储量。A级储量是煤矿企业编制生产计划的依据;B级和C级储量是煤矿建设计和投资的依据;D级储量一般作为矿井建设远景规划或地质勘探设计的依据,有时可配合C级储量作为小型煤矿建设设计的依据。矿井储量类型与级别之间有一定的关

6、系,即:能利用储量包括A、B、C、D各级储量;工业储量包括A、B、C级储量,远景储量仅指D级储量。1983年颁布的《生产矿井储量管理规程》(试行)中规定,暂不能利用储量和可采储量,无论其勘探程度如何,一律不再分组。(三)矿井储量的特点与资源勘探相比,矿井储量具有以下特点:(1)矿井储量无论在数量或质量方面都处于变动状态之中,因此应根据变化情况,定期核算储量,掌握储量动态。(2)矿井储量计算块段的划分,应充分考虑生产的特点和要求,尽量利用水平、采区和采面的边界线,并根据地质条件划分出适于不同采煤方法的储量块段。目前,应商品经济的需要,还有人提出划分经济

7、地质储量的问题。(3)矿井储量要反映各种煤量损失,并进行认真的统计和分折。(4)生产矿井重算和核定储量的任务较重,应重视微机的开发和应用。二、矿井储量的动态和统计在矿井开采过程中,矿井储量经常处于变动状态。为了作到心中有数,必须及时了解储量变动的情况和原因,系统统计开采量和损失量,全面分析损失率和回采率,以便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开采煤炭资源。(一)矿井储量的增减1.矿井储量增减的原因矿井储量增减的原因很多,除因开采和损失而减少外,尚有下列原因造成储量的增减:1)补充勘探引起的储量增减经过系统的补充勘探或巷道揭露,证实煤层厚度、可采边界和煤质等发生

8、变化所引起的储量增减。2)采勘对比引起的储量增减通过采后总结发现,已采区域内的煤层厚度、可采边界和煤质等与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