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沉淀输注在五种疾病中应用的临床分析论文

冷沉淀输注在五种疾病中应用的临床分析论文

ID:10631151

大小:48.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7-07

冷沉淀输注在五种疾病中应用的临床分析论文_第1页
冷沉淀输注在五种疾病中应用的临床分析论文_第2页
资源描述:

《冷沉淀输注在五种疾病中应用的临床分析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冷沉淀输注在五种疾病中应用的临床分析论文【摘要】目的分析冷沉淀在临床的应用情况。方法收集136例冷沉淀输注的病例,按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中的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拟定五种疾病分类。通常1U冷沉淀的容量为(255)ml,冷沉淀常用剂量为每10kg体重输1~1.5u,使纤维蛋白原水平维持在0.5~1.0g/L。成人出血2000mL,可考虑补充冷沉淀10u,同时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实验的各相关指标。结果冷沉淀输注在五种疾病中应用的临床治疗后有效率达94.2%。结论冷沉淀的止血功效逐步被临床认识并在各类疾病中得到大量应用1。【关键词】血浆冷沉淀凝血因子临床应用随着成分输血的规范发展,冷沉

2、淀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冷沉淀是由新鲜冰冻血浆(FFP)在2℃条件下.freell,..放置-30℃冻存。冷沉淀常用剂量为每10kg体重输1~1.5u,使纤维蛋白原水平维持在0.5~1.0g/L。纤维蛋白原缺乏症需冷沉淀的应根据患者输注前的纤维蛋白原水平估算。输注时需在37℃循环解冻箱内融化,融化后以患者可以接受的速度尽快同型输注。判断疗效时主要观察患者的出血表现是否得到改善及实验各相关指标等均是重要参考价值,其中血常规、出凝血、血浆蛋白等检测结果均由检验科提供,存档于病历中。2结果冷沉淀输注在以下五种疾病中临床应用分析见表1表1136例冷沉淀输注在以下五种疾病中临床应用后治

3、疗有效率情况3讨论3.1冷沉淀输注在五种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治疗中取得94.2%的显著疗效,这与其包含多种蛋白质,具有复杂的生物学功能有关。冷沉淀中含有FFP中大多数的凝血因子和血浆蛋白,FⅧ、Ⅸ、Ⅺ主要参与内源性凝血过程,Fg、Ⅱ、Ⅴ、Ⅹ参与共同过程。当患者的出血、失血大于20%血容量以及各种急性出血性疾病发生时,患者的血容量、组织间液急速下降,失血量越多凝血因子丢失越多,“晶体”、“胶体”的补液扩容只能恢复心输出量和组织血液灌注,而如何减少出血、控制血压是抢救的关键,因此除了须输注红细胞、血浆外,甚至还要输注血小板和冷沉淀来止血。3.2FⅧ是凝血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输注冷沉淀具有促

4、进血小板黏附的作用。Fg不仅是血液凝固中主要结构蛋白,还是血小板之间的桥梁,其含量增加可使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从而达到止血效果。本份4例出、失血量大于20%血容量的病例中无疗效的:1例患者从高空跌落引起胸腔部分及腹膜后血肿、重度休克等引起严重创伤性失血,最终病人因凝血机制障碍死亡;1例是产妇在入院时就已感染B族链球菌(GBS)而在分娩时发生DIC最终抢救无效死亡;2例因经济等原因患者自动出院。出血性疾病3份病例无明显疗效是因患者年老体弱,肺功能差,术后有炎性渗出物,最后并发ARDS死亡1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转院2例。3.3恶性肿瘤患者手术中输注冷沉淀治疗更显示出优越性。冷

5、沉淀具有减轻和防止术中出血效果,且术后无炎性渗出物和修复时间短,感染机会相对减少,伤口愈合快2。尤其是肝癌患者因肝功能损害,不能及时将所有输血中的抗凝剂枸橼酸钠代谢,从而可出现输血越多,渗血越快的现象。冷沉淀中含有FⅧ及Fg的浓缩物,输注冷沉淀更显出明显疗效3。3.4冷沉淀中的Fn是由成纤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肝细胞等合成分泌的一种广泛存在于血液、结缔组织以及多种细胞表面的一种高分子α2糖蛋白,Fn具有促进创伤愈合的作用,有生物胶之称4。因此在出血、贫血、严重感染的患者治疗过程中合理使用输注冷沉淀,不仅能提高治疗效果,还可减少血液输入和抗生素使用,节约有限的血液资源和医药资源。本文中

6、严重感染的1例输注后无明显效果是因患者褥疮创面面积过大且护理不到位,后将冷沉淀于37℃循环解冻箱内融化,并将冷沉淀与庆大霉素混合,均匀喷洒于褥疮创面上,才控制感染,病灶明显缩小。3.5虽然冷沉淀使用的有效性在临床上已得到证实,本资料显示其痊愈和好转在五种疾病中合计有效率达94.2%,疗效显著,但更为重要的是使用冷沉淀的病毒安全性问题更值得我们关注。制备冷沉淀的血浆虽已经过严格的HBsAg、抗-HCV、抗-HIV及梅毒血清学等病原检测,但病毒阳性血液仍有相当的漏检,“窗口期”、病毒变异等问题仍存在,使用冷沉淀还不可能达到零风险。因此为了避免感染,临床输血必须根据病情需要选择适当的血液

7、成份制品并确定达到预期疗效需要的输血剂量,严格掌握冷沉淀的适应症,为提高治疗的临床价值,权衡利弊。同时也为了缩短“窗口期”,减少漏检,防范因输血带来的新风险,国家正大力推广病毒核酸(NAT)的检测技术,相信安全有效的“冷沉淀”临床功效将有广阔的前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