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旅游族群性研究历程、成果及研究方法

国外旅游族群性研究历程、成果及研究方法

ID:10632927

大小:75.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7-07

国外旅游族群性研究历程、成果及研究方法_第1页
国外旅游族群性研究历程、成果及研究方法_第2页
国外旅游族群性研究历程、成果及研究方法_第3页
国外旅游族群性研究历程、成果及研究方法_第4页
国外旅游族群性研究历程、成果及研究方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国外旅游族群性研究历程、成果及研究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国外旅游族群性研究历程、成果及研究方法  ethnicity(族群性)这个词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是民族-国家视域下族群关系日益复杂化的产物。正缘于此,ethnicity指涉的内涵就相当丰富。理查德詹金斯(RichardJenkins)归纳道:(1)族群性与文化差异相关;(2)族群性根植于社会互动,且在某种程度上是社会互动的产物;(3)族群性与其构成要素文化一样是不稳定的、可变的;(4)族群性既是集体又是个体的一种社会认同,在社会互动中具体化,在个人的自我意识中内在化[1]。因此,ethnicity曾有民

2、族性民族关系民族意识族群本质族群属性等多种译法,但多数学者偏向族群性之译,笔者亦追随主流而选用族群性的译法。族群性既是文化人类学的学科术语,也是其传统研究对象,但自20世纪6070年代民族旅游兴起以来,族群性成了旅游影响效应研究不可或缺的一个层面,罗伯特伍德(RobertE.ichelPicard)与罗伯特伍德(RobertE.arie-FrancoiseLanfant)、爱德华布鲁纳(Ediddot;亚当斯(KathleenAdams)则认为就案例研究而言,此书适于在校大学生阅读,对专业读者就显得过于简单

3、[7]。总之,这3本编着代表了旅游族群性研究的高峰时期,所选编的论文几乎覆盖了全球的第四世界人群,民族旅游中的族群性样态以个案研究的形式被呈现出来,反映了旅游吸引力与族群性之间的复杂关系。20世纪90年代末有2篇综述性论文,从不同角度总结了旅游族群性的表现形式及其研究视角。  其一,罗伯特伍德的旅游族群性:概述(Touristicethnicity:Abriefitinerary),文章从3个方面来观察旅游族群性:(1)国内、国际旅游是怎样成为重建族群关系的一股重要力量的;(2)在许多地区,旅游不再外在于族

4、群文化,反而成为族群性表述和建构过程中的内在组成部分;(3)旅游与其他社会、文化活动之间的界限逐渐消弭,在后现代的迫力下,旅游活动的特殊性在衰减,导致族群性变成旅游趣味性的标识;反之,非旅游的族群商品和体验也在模仿旅游业的做法,例如主题化、舞台真实、再创造等。伍德还指出,旅游情境下的族群性自觉建构现象对诠解种族与族群关系研究领域中的两个重要论题大有裨益:一是原生论与工具论在族群认同、族群动员上的长期对立,前者认为族群性是一股牢牢根植于过去的强大力量,这股力量对于现在是难以言喻且不可抗拒,后者则强调族群性的情

5、境性及其在稀缺资源竞争中的资本功能。二是真实性问题,焦点集中在舞台真实的逻辑是否阻碍了旅游者看到真正的文化并最终导致族群文化本身的衰落或毁灭,伍德认为类似舞台真实这样的旅游文化可能成为族群文化的一部分,甚至变成族群认同的凭据,因此,研究者的任务不是去揭露文化的非真实部分,而应该去解读文化获得真实性的过程[2]。  其二,密切尔希区柯克(MichaelHitchcock)的旅游与族群性:情境论视角(Tourismandethnicity:Situationalperspectives)。希区柯克通过对族称、族

6、群-民族主义、旅游者刻板印象的阐述,揭示第四世界人群对旅游的情境性(工具性)适应策略,从而总揽族群边界创造、维持与变化的复杂过程[8]。这两篇综述性论文共同反映了一个现象,即族群性浸润在旅游的许多层面。但无论是伍德所偏重的族群性、旅游与其他社会活动的关系研究,还是希区柯克曝露的族群对旅游资本效应的追逐,本质上都是范登伯格民族旅游可以促发族群性的再创造之论断的印证、演绎和延伸。  综观旅游族群性的研究历程,其轨迹是与世界旅游发展状况(尤其民族、遗产旅游)相呼应的,研究偏好是个案研究,研究对象涉及全球多种文化人

7、群。20世纪80年代是旅游族群性研究的发轫期,90年代是积累期,族群理论是研究的重要依据,因此,研究者多具有文化人类学、人文地理学或社会学背景。但不能判定在这一领域是否已形成一个学术共同体,因为对于一些研究者来说,旅游族群性只是他们的偶然涉入。由于所搜集的文献截止于2003年,在此之后的论文只涉及2~3篇,因此我们所勾勒的旅游族群性研究历程不代表2003年至今的研究概况。但就2010年纳尔逊在日本金泽组织的东亚旅游中的族群性与国家主题研讨会(ExploringEthnicityandtheStatethro

8、ughTourisminEastAsia)所征集的论文来看,范登伯格关于旅游族群性的原创观点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具有强大的解释力。  2国外旅游族群性的研究概述  吴其付曾经从民族国家的文化认同、地方族群的文化认同、地方族群的文化变迁、民族艺术品的转化与复兴4个方面总结了英语文献中的旅游文化认同研究[9],文章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发,但认同只是族群性的一个层面,不足以代表整体的旅游族群性研究。因此,参考理查德詹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