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和李商隐作品中的意象比较

卡夫卡和李商隐作品中的意象比较

ID:10641716

大小:34.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7-07

卡夫卡和李商隐作品中的意象比较_第1页
卡夫卡和李商隐作品中的意象比较_第2页
卡夫卡和李商隐作品中的意象比较_第3页
卡夫卡和李商隐作品中的意象比较_第4页
卡夫卡和李商隐作品中的意象比较_第5页
资源描述:

《卡夫卡和李商隐作品中的意象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精选公文范文管理资料卡夫卡和李商隐作品中的意象比较  钱钟书先生讲过:“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  毫无疑问,对处于不同时空之下的作家在“意象”的创作上存在着共通性、可比性与差异性,而“意象”研究在文学中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因素。意象(image)作为一个术语,人们在解读上存在着差异。然而,无论是中国古代文论还是西方现代阐释,似乎都有这样的认识:[键入文字][键入文字][键入文字]精选公文范文管理资料卡夫卡和李商隐作品中的意象比较  钱钟书先生讲过:“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  毫无疑问,对

2、处于不同时空之下的作家在“意象”的创作上存在着共通性、可比性与差异性,而“意象”研究在文学中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因素。意象(image)作为一个术语,人们在解读上存在着差异。然而,无论是中国古代文论还是西方现代阐释,似乎都有这样的认识:[键入文字][键入文字][键入文字]精选公文范文管理资料卡夫卡和李商隐作品中的意象比较  钱钟书先生讲过:“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  毫无疑问,对处于不同时空之下的作家在“意象”的创作上存在着共通性、可比性与差异性,而“意象”研究在文学中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因素。意象(image

3、)作为一个术语,人们在解读上存在着差异。然而,无论是中国古代文论还是西方现代阐释,似乎都有这样的认识:[键入文字][键入文字][键入文字]精选公文范文管理资料卡夫卡和李商隐作品中的意象比较  钱钟书先生讲过:“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  毫无疑问,对处于不同时空之下的作家在“意象”的创作上存在着共通性、可比性与差异性,而“意象”研究在文学中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因素。意象(image)作为一个术语,人们在解读上存在着差异。然而,无论是中国古代文论还是西方现代阐释,似乎都有这样的认识:[键入文字][键入文字][键

4、入文字]精选公文范文管理资料意象是作家主观之意和客观物象相互交融的产物,具有复杂性、多义性和时代性。对于李商隐和卡夫卡这样的东西大家而言,虽然地域和时空迥异,但是却在意象的创作上存在着某种契合。梳理清楚二者意象的特色以及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对于我们深层次的理解与解读其作品的主题意蕴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一、李商隐密集的意象系统  李商隐诗歌中的意象是密集与丰富的,从内容范畴可划分两类:实体性意象和虚拟性意象。  所谓实体性意象是指诗人自己或前人通过感官感知并选取的客观存在的事物,所谓虚拟性意象指诗人或前人根据自身生活的直

5、接、间接经验加上一定的想象虚拟出的事物。实体性意象一般都是诗人构象的主体,李商隐也不例外。有学者对其全部诗歌意象进行统计考察认为”李商隐603首诗中共用意象为7957个(所有意象统计均不包含诗歌题目中的意象),其中实体性意象为7579个,占整个诗歌意象总数的95%.在这7579个实体性意象中,属于客观自然范畴的为3533个;社会历史范畴的为4046个。”  李商隐在他六百多首诗歌中共用了三百多个虚拟意象,占他诗歌意象总量的近百分之五,这个比重看似不大,其实还是不小的。这些虚拟意象大致分包括:[键入文字][键入文字][键入文

6、字]精选公文范文管理资料人物、动物、仙境、植物、器物。然而他的这些意象并不是简单的机械相加,而是融合着自己的情感蕴藉和艺术的技巧,有着独特的组合特色。具体表现为:并列式意象组合、叠加式意象组合、递进式意象组合、跳跃式意象组合、交错式意象组合。对于古典诗歌而言,袁行霈站在中西文论的角度,对诗歌双关义、情韵义、象征义、深层义、言外义,做过精到细致的分析。诗歌的多义性必然在某种程度上映射着“意象”的多义性,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人们对《锦瑟》的解读。自李诗问世以来,由诗人主体独特的语境营造而成的作品,与解人客体相互撞击汇合而成的一组矛

7、盾,终于衍化成中国诗史上一段难分难解的公案。它的出现给李商隐诗的成功解读带来不可抗拒的困难。《锦瑟》可以视为这个切口中的一个点,时人前贤对此诗内涵的隐秘性已有共识,它的历史积淀是极其深厚的。按周建国一书所述,第一种意见认为该诗为爱情诗,而此意见又可细析为三种说法。一是指“锦瑟”为令狐家的青衣。二是追忆无名女郎,清纪购云:“以思年华领起,以‘此情’[键入文字][键入文字][键入文字]精选公文范文管理资料二字总承,盖始有所欢,中有所阻,故追忆之。”三是为已亡故的宫殡飞莺、轻凤而作。第二种意见认为此诗是描写锦瑟演奏时的四种声调,

8、“山谷道人读此诗,殊不晓其意,后以问东坡,东坡云:‘此出《古今乐志》,其弦五十,其柱如之,其声也,适怨清和。’”  第三种意见为悼念亡妻王氏而作。第四种意见为哀平生不幸而作。分观以上种种,似乎已不存在余论的空间。从刘放到张采田(时间跨度为北宋至民国),他们认真探索古人语境,寻绎其中感情的消息,都企图揭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