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艺术电影的缺失与电影市场的结构失调

浅谈中国艺术电影的缺失与电影市场的结构失调

ID:10651026

大小:62.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07

浅谈中国艺术电影的缺失与电影市场的结构失调_第1页
浅谈中国艺术电影的缺失与电影市场的结构失调_第2页
浅谈中国艺术电影的缺失与电影市场的结构失调_第3页
浅谈中国艺术电影的缺失与电影市场的结构失调_第4页
浅谈中国艺术电影的缺失与电影市场的结构失调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中国艺术电影的缺失与电影市场的结构失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中国艺术电影的缺失与电影市场的结构失调中国艺术电影的缺失与电影市场的结构失调,保护艺术电影的同时推进产业化进程,才是中国电影真正需要的繁荣局面。一、艺术电影的缺失据国内院线汇总的最新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9月28日,张艺谋导演的艺术电影《山楂树之恋》总票房已破亿元,创下近十几年来中国文艺片票房的新高。这对于当前艺术气息稀薄的中国电影市场而言,不啻为一剂强心针,它在商业上的成功,如同当年顾长卫的电影《孔雀》一样,再次证明了精致艺术的市场号召力和产业价值。自2002年张艺谋的《英雄》上映以来,中国电影界掀起了大制作商业电影的热潮,此后,《七剑》、《功夫》、《神话》、《十

2、面埋伏》、《夜宴》、《无极》、《满城尽带黄金甲》、《投名状》、《孔子》等商业大片纷至沓来,使中国电影市场的商业化气息变得越发浓重。很长时间以来,在中国似乎只有贾樟柯、王小帅等少数导演仍然在坚持记录时代,他们为数不多的《任逍遥》、《三峡好人》、《十七岁单车》、《青红》等作品仍然坚守着艺术的操守,并传递出生活在中国社会底层人近乎绝望的呼声。过分的商业化取向导致了缺乏危机意识的盲目自信和轻视艺术的短浅眼光。于是,中国电影市场的结构性矛盾和制作上的两极分化日渐明显:一边是投资上亿元的商业大片,一边是较低成本投入的艺术片。在2009年,华语电影在戛纳电影节上几近颗粒无收,唯一的奖项是获

3、得最佳编剧奖的娄烨的《春风沉醉的晚上》,其资金来自法国,以香港电影的名义参赛,而内地电影更是缺席。2004年成为中国的电影发展年,因为中国电影在产业化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电影产量首次突破200部,达到了创纪录的212部,比2003年的140部提高了60%,是中国电影年产量的最高记录。但是,这种只是向数量和盈利看齐的中国电影市场的飞速发育,却酝酿了疯狂的乐观情绪。随着商业电影对艺术电影的不断挤压,商业电影越发成为创意不足和文化意识贫瘠的借口和遮羞布,并诱导中国电影观众不断地向娱乐文化和媚俗文化靠拢。电影艺术的激情与真诚被抹煞,耳目视听的粗暴符号泛滥于影院内外。中国电影家协会产业

4、研究中心发布的《十二五期间中国电影产业黄金五年发展研究报告》指出,从2011年到2015年,全国票房将突破300亿元,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表面上看来,中国电影近年来似乎出现了繁荣局面。但是,就各种类型电影的市场份额来看,艺术电影微乎其微的比重却昭示着深层的危机:诸多著名导演是否在冒着毁坏自己品牌的危险去获取短暂的商业辉煌(即所谓赢得了市场输掉了口碑)?纯商业电影的道路能否真正实现中国电影的繁荣?这种路线能引领中国电影在国际上走多远?结构性失调,已经成为限制国产电影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一大瓶颈。野蛮而激进的商业化,撑起了中国电影前所未有的繁荣盛景,但伴随着的是中国电影最有

5、力量那部分的消亡。如果中国电影的繁荣是以这样的代价得来的,那么,既使中国电影很快达到它所推崇的好莱坞似的格局,但它也只会是一个完全没有自己特色的好莱坞的替身。大致说来,有以下几种原因导致了中国艺术电影的萎靡不振。西方战争电影的四种典型模式分析,剥开西方战争电影商业化和功利化外衣,探索其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之阶梯型深度模式的建构。在视觉文化研究方兴未艾的今天,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视觉媒介和文化文本,以与生活时空同构的模式为载体表现现实与艺术的差异性,使观众在熟悉而又陌生的语境中寻觅感官的刺激和人生的体悟,其深度模式具有梯度性,能满足不同层次观众的需求。而战争电影作为电影艺术的重要类

6、型之一,目的不在于标榜所谓之科学的人类史观,而是试图通过将战争元素纳入限定视域来展现人与世界的关系、影像与思维的关系,赋予本应属于历史学范畴的人类行为和感情世界以审美的思维方式。它所展现的不再是单纯的历史事件,而是情感表达的张力和意识形态的诉求。西方战争电影自二十世纪早期出现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其类型多样且具有模式化的特点,本文从电影文本本身出发,依据结构模式和内涵特点将其分为寻找模式、狼孩模式、英雄模式和事件中心模式四种类型,以文化分析的视角,试图剥开战争电影商业化和功利化外衣,探索其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之阶梯型深度模式的建构方式。一、各模式及其视觉、思想、情感特点1、寻

7、找模式一直以来,寻找都是人类精神世界的一大主题,如文艺复新对一个时代的追寻,卡夫卡、博尔赫斯等现代派小说家对人类终极意义的探求,文学中的寻根实验等。而这种寻找的模式也存在于战争电影之中。其在着力表现对战争的历史反思的同时,也昭示了一种赋予人类存在意义的存在状态和行为方式。《冷山》、《漫长的婚约》、《美丽人生》、《硫磺岛家书》、《现代启示录》、《猎鹿人》和《东京审判》等都是这类战争电影的典型。此类型影片注重画面感的营造,对战场与监牢等的直接描述不多,这些场景多表现为无色度的灰色调,运用不饱和色彩或黑白画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