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验的社会关系到本质的社会关系——马克思对现实社会关系的理解之历史性考察

从经验的社会关系到本质的社会关系——马克思对现实社会关系的理解之历史性考察

ID:10656164

大小:46.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7-07

从经验的社会关系到本质的社会关系——马克思对现实社会关系的理解之历史性考察_第1页
从经验的社会关系到本质的社会关系——马克思对现实社会关系的理解之历史性考察_第2页
从经验的社会关系到本质的社会关系——马克思对现实社会关系的理解之历史性考察_第3页
从经验的社会关系到本质的社会关系——马克思对现实社会关系的理解之历史性考察_第4页
从经验的社会关系到本质的社会关系——马克思对现实社会关系的理解之历史性考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经验的社会关系到本质的社会关系——马克思对现实社会关系的理解之历史性考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从经验的社会关系到本质的社会关系——马克思对现实社会关系的理解之历史性考察2006年第5期(总第J32期)理论探讨THEORETICAIIVlSTI(;ATIONNo.5,2006Oenera1.No.132从经验的社会关系到本质的社会关系马克思对现实社会关系的理解之历史性考察汤建龙(南京大学哲学系,南京210093)摘要:马克思对现实社会关系的理解有一个从经验主义到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过程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笔记本I"中,马克思对社会关系的理解是经验实证主义的,而在"笔记本Ⅱ","笔记本Ⅲ"以及以后的《神圣家族》和《评李

2、斯特》中,马克思对现实社会关系的理解则是经验历史主义的;同时,在上述文本中,现实社会关系的线索在马克思的思路中是处于次要地位的.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开始,现实社会关系的线索被马克思提升到了理论线索的主导地位,但是,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对现实社会关系的理解仍然是经验历史主义的.只有从《哲学的贫困》开始,马克思对现实社会关系的理解才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平台,但《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对现实社会关系的本质内容的理解还不是科学的,只有到《l857一l858年经济学手稿》时期马克思对现

3、实社会关系的本质内容的理解才真正科学而深刻.关键词:马克思;社会关系;经验实证;经验历史;历史唯物;现实中图分类号:C91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594(2006)05~0055—05社会关系是马克思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对马克思哲学中社会关系范畴的不同理解直接影响到对马克思哲学本质的正确把握.马克思并不是一个天生的马克思主义者就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过程而言,它有一个逐渐廓清理论迷雾和谬误,不断深化发展的过程.具体到社会关系问题上,我认为,从1844年到1857年和1858年的十几年问,马克思对现实社会关系的理解有一个从

4、经验主义向历史唯物主义的转变过程,这具体表现为一个从对现实社会关系的经验实证主义的理解向经验历史主义的理解的转变,进而把现实会关系的线索由原来被批判的次要地位上升为理论思路的主导线索,再从对现实社会关系的经验历史主义的理解上升为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的过程.不难看出,对这一转变过程进行揭示和分析,对科学,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哲学的本质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评李斯特》:从经验实证的社会关系到经验历史的社会关系(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笔记本I"到"笔记本Ⅱ"和"笔记本Ⅲ":从经验实证的社会关系到

5、经验历史的社会关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一本马克思论述经济学的着作.《手稿》主体部分主要分为三个笔记本,分别标记为"笔记本I","笔记本Ⅱ"和"笔记本Ⅲ".从手稿的总{本思路上看,支持马克思的是一条经验主义和人本主义相辅相成的逻辑思路.但其中又是相当复杂的:在马克思的研究过程中,有一个从经验实证主义和抽象人本主义向经验历史主义和历史人本主义的转变过程.具体到马克思对现实社会关系的理解上,则表现为由经验实证的社会关系转变为经验历史的社会关系对应于《手稿》的具体文本,则是表现为由"笔记本I"中马克思对现实社会关

6、系的经验实证主义理解转变为"笔记本Ⅱ"中马克思对现实社会关系的经验历史主义理解.下面让我们沿着《手稿》三个笔记本的原始线索对此作一分析.根据现有的研究资料,马克思足在阅读了萨伊和斯密的着作后写的"笔记本I",而"笔记本Ⅱ"和"笔记本Ⅲ"是马克思在进一步阅滨了李嘉图,穆勒和麦克库洛赫等人的着作后写的.根据现有的文本,我认为,马克思在"笔记本I"中对现实社会关系的理解完全足经验实证主义的.这一点和马克思当时的经济学立场密不可分.正如马克思自己所说,他此时是"完全站在国民经济学家的立场上"一【_"的.我们知道萨伊和斯密等国民经济学家的研究是

7、完全站在经验实证主义的基础上的.他们主要注重的是对脱离了生产关系的分配和交换关系进行实证研究.马克思此时的思路和国民经济学家一样.在"笔记本I"中,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研收稿日期:2006—06—15作者简介:汤建龙(1978~),男,江苏溧阳人,博士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究就是按照斯密的模式,以互不相干的三栏一~"工资","资本的利润","地租"来展开的.因而,马克思此时所能做到的只能是对资本主义生产的当事人之间的竞争关系进行分析和讨论.同时,这些资本主义生产的当事人~~工人,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苦以及农场主

8、都被理解为脱离了生产关系的原子式的个人马克思就是从这种原子式个人的关系中得出现实社会关系不利于工人的结论.按照马克思后来在《资本论》中的论述.这种把工资,利润和地租分割开来看不出这三种因素都是建立在资本的生产关系的基础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