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竞技游泳后备人才竞赛体制建设过程回顾

浙江竞技游泳后备人才竞赛体制建设过程回顾

ID:10656847

大小:61.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07

浙江竞技游泳后备人才竞赛体制建设过程回顾_第1页
浙江竞技游泳后备人才竞赛体制建设过程回顾_第2页
浙江竞技游泳后备人才竞赛体制建设过程回顾_第3页
浙江竞技游泳后备人才竞赛体制建设过程回顾_第4页
浙江竞技游泳后备人才竞赛体制建设过程回顾_第5页
资源描述:

《浙江竞技游泳后备人才竞赛体制建设过程回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浙江竞技游泳后备人才竞赛体制建设过程回顾  前言  浙江游泳在伦敦奥运会上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获得了4金(2项世界纪录)、1银、1铜的佳绩,创造了奥运史上浙江游泳的历史最好成绩。在2014年仁川亚运会游泳比赛中浙江籍运动员获得11金6银2铜的佳绩。源源不断的优秀后备人才是浙江游泳腾飞的坚实后盾,浙江竞技游泳后备人才竞赛体制的完善和创新是促进浙江游泳水平提高、培养优秀后备人才的重要保障。运动竞赛体制是指保证运动竞赛顺利开展的组织体系,以及维持该组织体系运行的竞赛制度、法律法规的总和[1]。  运动竞赛制度安排的方式由竞

2、赛设置、竞赛约束和竞赛安排三个具体内容组成[2]。通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浙江省已经逐步形成了省运会、迎春杯冠军赛、锦标赛和年度分站赛等以选拔和培养游泳后备人才为目标的赛事。  本研究试图通过对浙江竞技游泳后备人才竞赛体制建设的历史和现状进行梳理,进一步总结浙江游泳的成功经验,也为其他省市竞技游泳后备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浙江竞技游泳后备人才竞赛体系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研究法。从浙江特色的角度,尽可能全面考虑和收集有关竞技游泳后备人才培养和竞赛

3、制度的相关文献。  1.2.2访谈调查法。对浙江全省11地市从事游泳业余训练的教练员和训练管理人员共30余人进行或实地访谈,深入了解浙江竞技游泳后备人才竞赛的历史和现状。  1.2.3数理统计法。采用Excel2007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浙江竞技游泳后备人才竞赛体制的建立与改革历程  2.1浙江竞技游泳后备人才竞赛的历史回顾  1971年举办了首届浙江省少年儿童游泳比赛,只设少年男、女组和儿童男、女4个组别,那时每年只举办一次全省少年儿童游泳比赛,整体水平与全国相比并无明显优势[3]。  1979年12月,全国

4、少年儿童冬季游泳分区赛在原浙江省体工队游泳馆举行,这也为浙江省首届迎春杯少儿游泳比赛打下了基础。随后在1980年1月举办了浙江省首届迎春杯少年儿童冬季游泳比赛,至今已经举办了34届。  1986年以后,由于已建的室内池大多为非标准比赛池,随着参赛人数逐年增加,难以承担参赛人数激增的赛事,每年的迎春杯比赛改变为分区赛,选择2~3个赛区,分别在浙南的温州;浙北的杭州、嘉兴;浙东的宁波、绍兴;浙西的金华等地举行,然后再将分区比赛的成绩汇总编制成绩册。  2000年开始,随着浙江省内各地市开始兴建标准游泳池(馆),再加上交通

5、条件的改善,浙江全省取消了分区赛的比赛形式,取而代之的是采用全省集中比赛(积分赛、迎春杯、锦标赛),这样也更有利于运动员的相互竞争和教练员之间的交流。现在,全省每年的少儿游泳比赛已经成为省队教练员选材的重要平台。  2.2浙江竞技游泳后备人才竞赛体制的改革历程  从1980年开始,浙江省每年举办夏季和冬季两次少儿游泳比赛,比赛规模和参赛人数逐年增加。90年代开始举办适合不同年龄、水平参赛人群的月月积分赛、传统学校(小学)游泳比赛和中学生游泳比赛。2012年举办了首届全省的幼儿游泳表演大会。经过一系列的调整和改革,逐步

6、形成了浙江特色的竞技游泳后备人才竞赛体制。  2.2.1全能比赛和特有的录取方式1986年,浙江省少儿游泳比赛在赛制方面做出了重大改革。采用全能比赛制度,每个运动员必须参加200m个人混合泳、400m自由泳以及单项的50m和100m。然后按《大纲》评分表录取全能前8名,另录取200m个人混合泳和400m自由泳的单项前8名[4]。这种浙江独有的录取方式延续至今,促进了浙江竞技游泳后备人才有氧耐力基础和四种泳式技术的全面发展,也为浙江游泳在中长距离自由泳和混合泳项目的绝对优势奠定了基础。  2.2.2坚持多年的形态跟踪测

7、试。在实施《大纲》等级评分标准的同时,还规定每个参赛运动员都必须在赛前参加由大会组织的身高、臂展、反臂体前屈和浮力四项测量。由于教练员普遍反映反臂体前屈测试过程中运动员容易受伤,又由于浮力测试难以操作,测量精度不高等原因,1988年以后,停止了这两个项目的测试。但是身高、臂展的测试一直延续至今,积累了大量非常有价值的数据,对浙江省游泳运动员的选材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现役省队运动员中有多名男子运动员的身高超过1.90m,女运动员也普遍达到1.70m。  2.2.3达级奖励,提高选材和育才质量。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

8、,在比赛规程中都有相应的奖励措施。这些奖励不但与比赛成绩有关,还与教练员的选材质量挂钩。奖励措施规定:凡参赛运动员的身高、臂展达到该年龄组良好以上标准,并在200m个人混合泳达到指定级别成绩,运动员便可获得免比赛食宿费用的奖励[5]。其目的是鼓励教练员选好材、育好材,同时也减轻参赛单位的经济负担。这样的举措大大调动了运动员、教练员和家长的积极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