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地应力区域隧道施工

高地应力区域隧道施工

ID:10657474

大小:3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07

高地应力区域隧道施工_第1页
高地应力区域隧道施工_第2页
高地应力区域隧道施工_第3页
资源描述:

《高地应力区域隧道施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地应力区域隧道施工高地应力区域的隧道施工,易发生塌方和岩爆等变形破裂现象,当围岩类别较高,质地坚硬、干燥无水时,极易发生岩爆,当围岩类别较低时,易发生软岩变形并引起塌方。一、岩爆的预测及施工措施:(一)、预测1、地质预报:当隧道埋深较大时,每一开挖循环结束后,进行一次地质调查,绘制开挖工作面的地质素描图和地质展示图,根据地质调查结果,进行地质预报。2、岩体二次应力场现场测试:采用钻孔应力解除和应力恢复测试方法,分段对洞壁及掌子面现场测定围岩表层岩体二次应力场。同时进行现场岩石点荷载强度试验,利用洞壁切向应力洞壁岩石单轴抗压强度

2、Rb来预报岩爆和判定等级。(二)施工措施:1、施工支护和安全防护:增设临时防护设施,对靠近开挖工作面,易发生岩爆区段的主要施工机械安装防护网和防护棚架,施工人员配发钢盔和防弹背心,掌子面加挂钢丝网。根据地质预报和现场测试结果分析,对可能发生岩爆地段喷钢纤维砼,钢纤维掺量5%左右,喷层厚度8~10cm,对于轻微光爆可能效预防,以确保表层能够承受较大变形而不改开裂。对于中等岩爆地段,采用锚杆加固岩体,同时改变洞壁岩体的应力状态,改变岩爆的触发条件,控制岩爆发生的前两阶段的发展,从而防止岩爆的发生。锚杆施作应及时,长度为2.5m左右,

3、间距视现场民政部而定,在中等和强烈岩爆区,除了安装系统锚杆外,再配合网喷或喷钢纤维砼等综合防治手段,以控制岩爆的强烈程度,当岩爆特别严重时,增加钢拱架支护,拱架之间用Φ22钢筋焊连并焊接到锚杆外露外露端上。2、调整围岩加应力状态,消除或减轻岩爆:①喷洒高压水:爆破后立即向工作面及附近洞壁岩体喷洒高压水,喷洒范围延长到离工作面100m处,施作锚杆时,再利用锚杆孔向岩体深处洼水,以增强岩体的塑性,减弱岩体的脆性,经常保持岩体的潮湿状态,可降低岩爆的强烈程度。②超前应力解除:在强烈岩爆区,可在隧道两侧拱脚附近打地应力释放孔,孔深3.0

4、m,间距0.5~1.0m,拱部则以0~10的仰角打超前应力释放孔,孔径42mm以上,孔深根据钻机性能,尽可能加深,使前方拱部围岩的高地应力提前释放。使用岩台车施工时,在掌子面周边拱线处钻两排4.5m~5m深的炮眼,炮眼间距50cm,外插用30度左右,间隔装药,引爆后在拱部2~3m以上的岩体内部形成一个爆破松动圈,截断岩体内部应力的集中,使岩体本身形成一个保护层。③根据岩爆稳定,大多数隧道断面都形成了一种不规则的梯形,因此,将隧道洞室直接开挖成不规则梯形的断面开头,也有得于防止岩爆。另外,采用线孔爆破,减少一次装药量,拉大不同部位

5、的炮眼的管段信间隔,从而延长爆破时间,减少爆破动应力声的叠加,降低岩爆的频率和强度衬砌工作紧跟开挖工序,减少岩层暴露时间,有利于减少岩爆的发生。二、软岩变形的预测及施工措施:高地应力区段的隧道围岩类别较低时,易发生塌方及软岩塑性大变形等变形破裂现象,可建立一套围岩变形跟踪监测系统,来了解和判定围岩是否有大变形现象,这个系统由长度分别为3.5m、3m、2m、1m、0.2m、3.5m元根Φ22的钢筋简易位移传递杆组成,钢筋用锚固剂固结在孔底。由于离开挖洞越高,其变形越小,较3.5m传递杆或视为座标杆,通过定时测量它与其他不同深度的传

6、递杆间的相对位移,可以得到围岩不同深度的经向位移,再辅以其他常规量测平段得出的数据,作为判定围岩是否发生变形的依据。在施工中,除减轻爆破对围岩的扰动,利用喷、锚网、钢栅等强支护手段加强支护外,提前释放应力,根据量测结果及时施作二次衬砌,并封闭成环,都有利于隧道的安全施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