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低碳城市发展研究

我国低碳城市发展研究

ID:10658562

大小:2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07

我国低碳城市发展研究_第1页
我国低碳城市发展研究_第2页
我国低碳城市发展研究_第3页
我国低碳城市发展研究_第4页
我国低碳城市发展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低碳城市发展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我国低碳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11月?下期学术?理论现代衾誊我国低碳城市发展研究王换娥崔铭(河北金融学院河北保定071051)摘要:当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和低碳城市建设理念正在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同的经济社会发展潮流.并已经成为一些发达国家的城市发展战略.有关专家和基层政府部门人士建议,在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危机的双重压力下,无论从应对日益趋紧的国外压力和国内压力讲,还是从实现经济转型抢占产业刺高点的角度看,都应尽快选择低碳城市建设发展战略.通过选择"低碳化"的城市发展路径,以此为主线实践科学发

2、展观,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提升我国未来的国际竞争力.关键词:低碳城市发展研究一,发展低碳城市的现实意义(一)有助于我国从能源,资源,环境和气候变化等多重困境中"突围",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手段.作为资源并不丰富的岛国,英国政府最早提出"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欲借此摆脱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威胁.之后欧盟,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纷纷将低碳理念纳人国家发展战略,很多国际大都市以建设低碳城市为目标,关注和重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代价最小化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积极推动经济社会向低碳化方向转型.(二)有助于我国实现

3、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可持续"转型".目前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主要依赖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化石能源的支撑,低碳城市建设可通过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将建立在化石能源基础上的现代工业文明,转向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生态文明,在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加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三)有助于提高我国的未来经济竞争力,抢占新一轮产业制高点.以"低碳经济"为标志的低碳产品与技术的竞争,着眼点是未来数十年国家经济实力的比拼,超前部署就能在未来的发展中赢得主动.我国能否在未来几十年中跻身世界发

4、展的前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应对低碳经济发展调整的能力,我们必须抢占具有低碳经济特征的前沿技术制高点,引领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科技基础,开辟具有低碳经济特征的新兴产业群,高新技术产业群和现代服务业产业群.受访专家认为,低碳城市建设是解决当前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迫切需要,是在能源短缺背景下寻求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大国负责形象的展示,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应尽快采取行动积极应对挑战,主动寻找机遇.二,现阶段我国发展低碳城市的有利条件低碳城市建设是一种以良好生态环境为基础的科学发展模式.根据自然基金会的定

5、义,低碳城市是指城市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保持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处于较低的水平.目前建设低碳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的理念已在国内多个城市萌芽,不少城市已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进行积极的探索.我们应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研究和实践低碳城市建设的可行途径,实施整体规划,以科学发展观引领低碳城市建设,抢占发展先机.目前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向低碳转型已具备一定的基础,将低碳城市建设和低碳经济发展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已具备条件.(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显着增强,为我国发展低碳城市奠定了强有力的物质和经济基础.(二)

6、我国在低碳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正在快速提高,为低碳城市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目前,大批成熟的低碳技前后互寄贺年卡的习俗,但近年来,电话,手机短信,E—mail等现代高科技下产生的通讯方式席卷信息传递市场,尤其受青年人青睐,贺年卡因其收发周期长,传递信息滞后等制约因素迅速淡出中国文化传播舞台.在日本因凡是12月28日前寄出的贺年卡会统一在元旦这一天邮递至目的地而使得这一风俗得以延续下来.新年期间人们收到的千篇一律,毫无个性色彩的短信,E—mail,电话里的问安,固然也是新年问候,但比起收到对方精心挑选,字斟句酌,带着

7、友人熟悉气息的贺年卡时的温暖,比起亲人拥抱异乡归来游子的激动,比起年夜饭上一家团圆的其乐融融,在情感上总归是淡漠了不少.此外,新年原本是为了慰劳一年的辛苦而调养生息,为了藉此强化家族成员亲缘关系的假期,近年来,在新年期间也涌现出个别不良现象,如聚众豪赌,奢靡浪费,攀比富贵等,违背了正月的传统意义,扭曲了正月风俗的文化内涵.其实,中日两国正月民俗活动都发生了种种变迁,但作为年节活动的整体本身,仍然没有发生变化.它好像一直处在反复合理化和分工化之中,总是有一种力量使其朝着完整化方向发展.它总是按照满足民俗思考的的要求起着调节

8、或弥补作用.【6】正月有着重要的意义和文化内涵,新年该如何度过,如何让新年过得有意义,如何保留民族的文化传统,又能顺应时代潮流变通,使正月风俗有民族特色地健康传承下去,是个值得我们好好思考的问题.参考文献:【1】扬琳.中国传统节日文化【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4-5.【2】【日】大林太良.正月来i毫一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