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带有“引力”的气血运行通道

经络----带有“引力”的气血运行通道

ID:10660116

大小:84.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07

经络----带有“引力”的气血运行通道_第1页
经络----带有“引力”的气血运行通道_第2页
经络----带有“引力”的气血运行通道_第3页
经络----带有“引力”的气血运行通道_第4页
经络----带有“引力”的气血运行通道_第5页
资源描述:

《经络----带有“引力”的气血运行通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经络----带有“引力”的气血运行通道经络的发现和经络学说的形成最迟是在五千年、甚至七千年以前。何以见得?中医学的脏腑、经络名称、数目与阴阳五行八卦、十干、十二支直接对应,而天文学、民俗学、考古学等领域最新成果证明:阴阳五行八卦、十干、十二支等知识诞生于六、七千前年以前!剖析古人对经络的阐释,展现经络与阴阳五行八卦、十干、十二支密不可分的关系,探询并证明经络诞生的原理,对比这两类事物的功能与特性,就能够诠释经络实质,解开经络之谜。一、经文阐释的经络经络学说从远古时代留传下来,主要是根据《黄帝内经》的记载

2、。《黄帝内经素问·徵四失论》说:“经脉十二,络脉三百六十五,这些全都是人所共知,医生所遵循使用的。”[1]所谓“全都是人所共知”,说明古人都知道“经络”是什么,就象人们对手脚与胳膊腿的了解一样,用不着多作解释。如果古代医家不知道“经络”是什么,就不会建立起完整系统的经络学说了。但是,由于历史原因,中医学在宋代以前,就把《黄帝内经》对“经络实质”的解释丢失了。比如从汉代到宋代,专门论述气血在人体经络运行规律与针灸原理的《黄帝内经·灵枢》九卷,就仅以残本传世,到北宋元佑八年,高丽献来《黄帝针经》,《黄帝内经

3、·灵枢》丢失的部分才又失而复得。但是受语境和语法变化的影响,后世人已经无法全面正确地了解《黄帝内经·灵枢》对“经络”的解释。所以,对“经络实质”的诠释仍然被埋没着。明代医学大家李时珍先生《奇经八脉考》指出:“阴经阳经相互贯通,如圆环一样没有开端,没有终止。其流溢之气,进入奇经,相互灌溉,在内温煦脏腑,在外滋润腠理。奇经统共八脉,不拘制于十二正经,无表里配合,故称之为奇经”。[2]李时珍先生回答了什么是“奇经八脉”,也回答了“内景隧道,惟反观者能照察之。”但是没有告诉我们经络的起源问题,也没有告诉我们经络

4、的实质究竟是什么。受中医经典曾经散轶与失传的影响,经络学说逐渐掺杂了一些曲解误说。要想澄清这些误说,诠释经络的实质,就需要结合与经络相关的古代中国天文学、气科学等知识,对经文进行认真分析。1.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如环无端,是运行气血的通道《中医-西医,同医不同一》介绍了中医“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的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之命名,不是依据解剖出来的实际人体器官,而是依据阴阳五行八卦、干支、二十八宿这些气数。经络在内归属于脏腑,在外联络于四肢末节,是沟通人体内外,运行气血的通道。经络是经脉和络

5、脉的总称。“经”,有路径的含义,是经络系统中的主干;“络”,有网络的含义,是经脉的分支。两者纵横交错,遍布全身,是气血运行的通道。中医学将人体的主干经脉分为十二条,又称“十二正经”。十二正经分手三阳经、手三阴经;足三阳经、足三阴经。经络内联脏腑,外络肢节,由头走足,由足走腹,由腹走胸,由胸走手,由手走头,再由头走足。循环往复,周而复始。就象圆环一样,没有开头,没有结尾(见图1十二经气血环周图)。2.经络----判断脏腑盛衰,预知人体死生的晴雨表《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篇》指出:“人在孕育之初,先由男精女血会

6、合成精,精发育而生成脑髓,再逐渐生成人体,骨为支柱,脉为营运气血的通道,筋来约束骨骼,肉象围墙一样卫护机体,到皮肤坚韧毛发生长,出生之后,脉道内外相通,水谷入于胃,化生精微,血气开始运行不止。经脉,是用来决断死生,处治疾病,调节人体虚实的,做医生的不可以不通晓。”[3]也就是说,人体自生成之日起,就由血气、经脉维系着生命活力。《黄帝内经素问·调经论》记载了经络对于人体的重要作用:“五脏的本质、现象与规律,全都由经脉隧道体现出来。经脉隧道运行气血,如果血气不和,百病就千变万化生发出来。所以要遵循经脉的运行

7、规律。注文解释说:隧,是潜伏的通道。经脉潜伏运行而不显现,故称之为经隧。血与气,是人生命的活力所在。邪气侵袭它,则血气不正。血气不正,则发生变化而出现病患。然而经脉,是能够决定死生,治疗百病,调整虚实的,所以要慎重地予以对待。”[4]《黄帝内经灵枢·脈度》分析了手三阴三阳、足三阴三阳、蹻脉、督脉、任脉的走向与尺寸,指出:“这些经脉是气血运行的大的隧道。经脉为内里,别出旁络者为络脉,由络脉再分之,别出旁络的为孙络。邪气盛而有淤血的可刺其孙络出血,人体血气盛者用泻法,人体血气虚者可以饮食汤药予以补养。”同时

8、还强调:“经脉之气不能够不运行,如同水之流动,如同日月之运行而不能休止,阴脉荣养五脏,阳脉荣养六腑,如圆环之无端,无法计量它的环周次数,終而復始地循环往复。流溢的精氣,在內灌溉五臟,在外濡养筋骨、肌肉、皮肤。”[5]《黄帝内经灵枢·根结》介绍了经脉与天地之气阴阳变化相互感应,及其根据脉搏频率推断脏腑盛衰,预测患者死期的规律:“岐伯说:天地之气相互感应,寒暖之气相互推移,阴阳之气相互变化,哪一个少哪一个多?阴气是偶数(--),阳气是奇数(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