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东区某深基坑桩锚支护结构优化设计及监测反研究

郑州东区某深基坑桩锚支护结构优化设计及监测反研究

ID:10668485

大小:30.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07

郑州东区某深基坑桩锚支护结构优化设计及监测反研究_第1页
郑州东区某深基坑桩锚支护结构优化设计及监测反研究_第2页
郑州东区某深基坑桩锚支护结构优化设计及监测反研究_第3页
郑州东区某深基坑桩锚支护结构优化设计及监测反研究_第4页
郑州东区某深基坑桩锚支护结构优化设计及监测反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郑州东区某深基坑桩锚支护结构优化设计及监测反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郑州东区某深基坑桩锚支护结构优化设计及监测反研究摘要:桩锚支护方案是郑州东区深基坑中常见到的支护方案,本文通过工程实例,探讨在特定条件下对桩锚支护方案进行优化,从而做到在保证基坑安全的前提下符合经济的原则,通过对基坑的变形监测结果表明,支护效果较好。对邻近地区类似基坑工程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关键词郑州东区深基坑桩锚支护优化设计监测反分析中图分类号:U455.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引言拟建工程位于郑州东区,总建筑面积约为175万m2。一期工程主楼11栋,各建筑物为23~30层,裙楼2~8层,地下车库均为2层且相互连通,基底深度为

2、自然地坪向下约11.00~11.50m。基坑开挖边线南侧距路边线9.00m,西侧距路边线约9.00m,东侧距大道绿化带边线约25.00m,北侧为拟建二期场地,其中尤以西侧和南侧环境条件较复杂。拟建基坑周边环境条件见表1。具体情况详见图1。基坑场地周边临建距基坑边线距离一览表表1图1郑州东区某深基坑环境及支护平面布置图81.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场区位于冲积、冲洪积平原,地层岩性主要为粉土、粉质粘土,按其成因类型、岩性及工程地质特性现将在基坑支护影响范围内的工程地质单元层描述如下:第⑴1层(Q4ml):杂填土,以建筑垃圾为主,

3、大部分已经挖除。层底深度0.40~3.00m,平均厚度1.40m。第⑴层(Q4al):新近沉积粉土,浅黄色,稍湿,稍密,层底深度1.10~4.20m,层厚0.30~2.60m,平均厚度1.9m。第⑵层(Q4al):新近沉积粉土,浅黄色,湿,稍密,层底深度3.50~6.70m,层厚1.70~4.00m,平均厚度2.5m。第⑶层(Q4al):新近沉积粉土,褐黄色,湿,稍密,层底深度5.10~9.80m,层厚1.00~4.50m,平均厚度2.89m。第⑷层(Q4al):粉土,褐黄色,湿,中密,层底深度7.40~11.80m,层厚0.70~

4、4.50m,平均厚度2.2m。第⑸层(Q4al):粉质粘土,灰褐色,软塑~可塑,层底深度9.00~13.00m,层厚0.70~3.40m,平均厚度1.6m。第⑹层(Q4al):粉土,灰黄色,湿,中密,层底深度11.50~15.60m,层厚1.20~3.70m,平均厚度2.4m。第⑺层(Q3al+pi):粉质粘土,灰色~灰黑色,软塑~可塑,层底深度14.60~21.60m,层厚1.00~7.20m,平均厚度4.3m。8第⑻层(Q3al+pi):粉砂,灰色,饱和,中密~密实,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云母等。层底标高66.30~73.0

5、6m,层底深度17.00~23.90m,层厚0.30~5.30m,平均厚度1.66m。第⑼层(Q3al+pi):细砂,灰色~灰黄色,饱和,密实,层底深度31.00~35.00m,层厚7.50~14.60m,平均厚度10.20m。第⑽层(Q3al):粉土,褐黄色,湿,中密,层底深度34.30~36.80m,层厚1.50~8.00m,平均厚度4.8m。各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见表2。表2各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表场地勘探深度范围内,可分为二层水,对基础施工均有影响。18m以上为潜水,含水层岩性以粉土为主,地层属弱透水、弱富水层,主要接受

6、大气降雨的补给,潜水位为6.50~7.00m,建议粉土渗透系数为K=0.5m/d;18~30m为微承压水,含水层岩性为粉砂、细砂,主要接受大量降雨及侧向径流补给,主要消耗于人工开采。测得微承压水位位8.10~9.40m,建议粉细砂渗透系数为K=5m/d。潜水与微承压水之间的水力联系密切。该场地历史最高水位约为1.50m。2.基坑支护方案选型及支护方案确定2.1基坑支护方案选型8以下仅对基坑西侧及南侧选型支护方案选型及确定进行分析,限于篇幅,基坑的降、止水方案及挖土要求等不在涉及。2.1.1本基坑工程的特点根据本基坑开挖深度、工程地质

7、及周边环境条件,按照文献[1]的规定,确定本基坑工程侧壁支护等级为一级。本基坑工程具有以下特点:①基坑较深,达12.5m;周围环境条件较复杂,身处闹市,基坑侧壁等级为一级;②基坑地下水位为6.50~7.00m,场地历史最高水位约为1.50m,需进行降水。基坑开挖深度内及坑底部为⑤层软塑粉质粘土,降水难度较大;③以往经验表明,因基坑底部为⑤层软塑粉质粘土,该地层渗透性差、地质条件差,极易在桩间形成流泥、涌砂现象。若处理不及时,将可能导致地面发生沉降;④应对基坑及周边建筑进行变形监测,并做好巡视工作。2.1.2基坑支护方案的分析与确定本

8、工程设计方案中,边坡计算时考虑最大超载为20kPa,坑边超载应在基坑边缘2.0m以外。根据本基坑较深及位于软土地区的特点并结合国家及行业有关规范及有关文献[1][2]8[3],首选采用桩锚支护方案。到考虑到场地上有一定的放坡空间,故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