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导尿致尿路感染前瞻性监测分析论文

留置导尿致尿路感染前瞻性监测分析论文

ID:10668858

大小:48.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7-07

留置导尿致尿路感染前瞻性监测分析论文_第1页
留置导尿致尿路感染前瞻性监测分析论文_第2页
资源描述:

《留置导尿致尿路感染前瞻性监测分析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留置导尿致尿路感染前瞻性监测分析论文..邓颖珍,王翠姣,刘秀荣【摘要】目的探讨留置导尿后尿路感染的发生及降低感染率的方法。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留置导尿患者进行前瞻性护理管理。结果363例留置导尿患者通过前瞻性目标监测,尿路感染发病率4.95%,明显低于全国监控网医院感染发病率。结论留置导尿所致尿路感染与留置时间、无菌技术操作、会阴部清洗消毒、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等有关;导尿后尿路感染是可以预防及控制的。【关键词】留置导尿;尿路感染;前瞻性监测留置导尿是临床常见的治疗技术操作,也是导致尿路感染的主要原因。尿路感染在医院感染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仅次于呼吸道感染1。如无菌操作和选用抗菌

2、药物不当,则导尿后的尿路感染必然发生。为了控制留置导尿后的尿路感染..,降低感染率,我们于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对363例插管患者进行了前瞻性目标监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对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363例插管患者进行前瞻性目标监测,男150例,女213例,年龄24~83岁。363例中插管48h145例,72h51例,4~7天62例,7~14天47例,2周以上58例。原发病包括前列腺肿瘤、前列腺增生、脑血管意外、脑外伤、糖尿病昏迷、外科手术前插管等。1.2管理方法医院感染质量控制小组依据PDCA法则从插管患者的各个环节入手,围绕医院感染

3、的内部管理、无菌操作、消毒技术、留管时间、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等进行逐项分解,寻找留置导尿患者医院感染影响因素和控制措施。2管理程序(1)根据留置导尿患者的特点制订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医院感染专职人员每日到病区进行监督指导,每月考核,考核内容与质控奖金挂钩。(2)加强对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关于留置导尿致尿路感染的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医护人员责任心及控制意识,患者及家属积极参与。(3)控制导尿后尿路感染的措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因会阴部有细菌长驻,稍有不慎就会将细菌带入膀胱。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是预防尿路感染的关键。插管后尽早拔管,如在留置期间无尿路感染征象不做膀胱冲洗,以免增加感染机会。每次护理操作前必

4、须认真洗手、戴手套、口罩,减少手上的细菌量,减少感染机会。加强导尿后的护理,使用一次性密闭集尿系统,尿袋置于膀胱的水平面以下、保持尿管通畅、每日更换尿袋,分离导尿管前必须先消毒再分离。会阴部每日用0.5%活力碘清洗消毒,也是预防尿路感染的日常工作。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合理用药。3结果留置导尿患者363例,发生尿路感染18例,医院感染发病率4.95%。病原菌种类及构成比:尿培养检出的病原菌中大肠埃希菌8例占44.4%,真菌感染6例占33.3%,粪肠球菌4例占22.2%。4讨论我院留置导尿致尿路感染的患者尿液中分离的菌株以大肠埃希菌为主,与文献报道一致2。绝大多数的尿路感染途径是上行性,肠

5、道细菌先在阴部定居、繁殖、然后污染尿道口,加之护理清洗消毒不到位、细菌从尿管旁、尿道黏膜分泌的黏液间隙中逆行进入膀胱,造成尿路感染。导尿所致尿路感染除与尿道口细菌有关外,还与导尿留置的时间长短有关。本院留置导尿患者48h145例、72h51例均无感染、4~7天62例无感染、7~14天47例感染4例,医院感染发病率8.5%、2周以上58例感染14例,医院感染发病率24.13%。从以上数据说明插管时间越长,感染机会越多,感染率越高。由于尿管长期置于尿道内,破坏了尿道的正常生理环境,破坏了膀胱对细菌的机械防御,从而削弱了尿道黏膜对细菌的抵抗力,影响了膀胱对细菌的冲刷作用,致使细菌容易逆行致泌尿系生

6、长繁殖引发感染2。抗菌药物应用问题,本院留置导尿优势菌株是革兰阴性杆菌、真菌,与临床追求高新抗生素不合理应用广谱抗生素有关。这就提示临床医生严格、规范,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合理应用药迫在眉睫3。预防留置导尿致尿路感染是护理技术操作的重要课题,需要更进一步探讨。加强无菌操作、消毒技术、责任心、缩短拔管时间、合理应用抗生素等是可以降低尿路感染发病率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