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复译介西学的新“三面说”

严复译介西学的新“三面说”

ID:10678733

大小:5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7

严复译介西学的新“三面说”_第1页
严复译介西学的新“三面说”_第2页
严复译介西学的新“三面说”_第3页
严复译介西学的新“三面说”_第4页
严复译介西学的新“三面说”_第5页
资源描述:

《严复译介西学的新“三面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严复译介西学的新“三面说”  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这样评价严复的学术贡献:西洋留学生与本国思想界发生关系者,复其首也。[1]82严复译介西学为什么要与中国思想界发生关系?是怎样发生关系的?严复这一首创的学术方式在清代学术史上地位如何?这些问题梁启超未加具体论述,但它们恰恰启发后人不妨从学术的视角来审视严复的西学译介,尤其是清代学术对严复治学理念、学术思想与翻译方法的影响。  中国传统学术发展到清代,经过汉学、宋学诸家的争鸣与实践,讲究义理、考据、辞章三者相结合,成为很多学者的共识,如戴震、钱大昕、姚鼐、焦循、章学诚、阮元等。义理是思想

2、内容,是道的层面;考据是基本功,属于文献功底;文章是文辞,属于学术思想的表达艺术。  三者是学术的三个层面,是一体三面。[2]43是三者苟善用之,则皆足以相济[3]61。但到了晚清,中学之弊日渐突显,义理、考据、辞章倍受争议,严复在《救亡决论》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宋学空谈性理,其高过于西学而无实;汉学埋首考据,其事繁于西学而无用;辞章致学者习与性成,日增慆慢险躁。[4]44-45对此,严复转向曾国藩力主的经济之学,疾呼宋学、汉学及词章小道都应束之高阁[4]44,转而倡导西学,经世致用。然而严复译介西学不仅没有简单地弃置义理、考据、辞章这一传统

3、学术三面说,反而发展并提出了与此类似的翻译新三面说:阐释原作重义理反证、译书考证重敦崇朴学、译文表达重文章正轨。新三面说丰富了严复翻译思想体系,使严复的西学译介成为开创近代中西会通的学术方式。  一、义理反证与中西思想会通  义理反证可谓严复译介西学与本国思想界发生关系的现代学术方式。义理有广、狭之分,狭义的义理指程朱理学,广义的义理可谓言有物[5]58。用严复的话来说,就是语言文字背后的道理或大义微言[6]viii。义理存乎识[7]351,传统义理学囿于语内训诂、注疏以及儒释道之间的相互阐发,视角狭隘,限制了识。严复则独辟西径,在其第一部

4、译着《天演论》自序中就提出了跨语际的义理反证说,即考道之士,以其所得于彼者,反以证诸吾古人之所传,乃澄湛精莹,如寐初觉,其亲切有味,较之觇毕为学者,万万有加焉。此真治异国语言文字者之至乐也[6]viii。就是说,西学义理用吾古人之所传加以反证,往往能让中、西学不谋而合的义理达成共识,如此则是治西学者之至乐。严复的义理反证是跨语际解释,即以西学为视角来归求反观[4]49中学之义理,力图中西兼治,熔于一炉。  义理反证一面译介西学,一面发掘国故;一面以西学昌明中学,一面更是借中学传播西学。  严复的义理反证说标志着旧学的黄昏和新学的黎明,隐含着

5、传统经典义理之优先论、失传论,开创了新学之中西会通论。严复批评汉学无用、宋学无实,而对先秦儒学、老庄哲学等中华元典情有独钟,一方面认为这些圣哲的微言大义和学术成就较西方往往先之[6]ix,另一方面又告诫晚清国人:近二百年,欧洲学术之盛,远迈古初。[6]ix考察中学由盛转衰的原因,严复认为夫古人发其端,而后人莫能竟其绪;古人拟其大,而后人未能议其精[6]ix。就是说,中国圣哲之学没有得以延续和发扬光大,因为后人不知广而用之者,未尝事其事,则亦未尝咨其术而已矣[6]ix。对此,严复一针见血地指出他们在治学方法、学术责任等方面存在着严重问题:二千

6、年来,士徇利禄,守阙残,无独辟之虑。[6]ix所以,传统学术中的微言大义在后人抱残守缺中慢慢失传。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转于西学,得识古之用焉[6]x,因为中西事不相谋而各有合[6]viii。严复坚信新学愈进,则旧学愈益昌明。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也[8]43。这从学术史的角度为义理反证、中西会通提出了传统文化现代转换的历史使命。  严复义理反证说的学术创新,在于以西学为视角发明 [6]ix、反观[4]49中学之义理,严复八大译着分别从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逻辑学等学科发明、反证了诸多与西学相通、相合的吾圣哲先发[4]1413之义

7、理。  翻译《天演论》,以西人天演学说发明、反证了儒家首经《易经》之易道,认为此其道在中国谓之易,在西学谓之天演[9]4。翻译《群学肆言》,发明、反证了《大学》《中庸》之精义,认为该书详实地阐明了《大学》以格致诚正为治平根本的义理,且每持一义,又必使之无过不及之差[10]xi。翻译《群己权界论》,发明、反证了《大学》絜矩之道,认为自由是君子所恃以平天下者矣[11] xii。翻译西方逻辑学,发明、反证了《易》本隐而之显,《春秋》推见至隐,认为《易》重演绎法,《春秋》重归纳法[6]viii-ix。翻译《原富》,发明了《大学》《周官》《管子》《孟

8、子》,以及《史记》之《平准书》《货殖列传》等,认为中国虽然没有形成经济学说,但存在着相似之识。[12]译事例言,7-8评注老庄,认为老子之言是天演开宗语[4]1077,而西人亦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