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知识产权(二)论文

论知识产权(二)论文

ID:10700250

大小:5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7

论知识产权(二)论文_第1页
论知识产权(二)论文_第2页
论知识产权(二)论文_第3页
论知识产权(二)论文_第4页
论知识产权(二)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知识产权(二)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知识产权(二)论文关于我国的知识产权制度产生和发展有几种说法,突出代表是"二十年说"和"百年左右说"两种。"二十年说"主要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专利法、商标法等知识产权法律的制定和我国政府奉行保护知识产权的政策,建立行政和司法保护两种机制的事实出发,认为现代的知识产权制度产生于二十年间,"二十年前,中国在知识产权制度方面,几乎是一片空白"(注67)。"百年左右说"主要从鸦片战争以来我国陆续出现近代工业,并与他国有了较多的接触.freelATTHEITED,1989。注26UNDERSTANDINGINTELLECTUALP

2、ROPERTYLAMICHAELA·JACOBS,1998REPRINT。注27同上。注28同上PAGE1-2。注29参看纹谷畅男著《无体财产权法概论》,1994年日本东京第5版,转引自郑成思著《知识产权法》第3页。注30见郑成思著《知识产权、财产权与物权》,《知识产权》1997年第5期第18页。注31见赵晋枚等合著《智慧财产权入门》第13页,1998年月旦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初版。注32同上第14页。注33同注28第19页。注34参见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知识产权纵横谈》,《世界知识出版社》1992年版第32页。注35参见吴

3、汉冬《无形财产权的若干理论问题》,《法学研究》1997年第4期第79-80页。注36同上第80页。注37同注32,..第四页。注38参见刘春茂主编《中国民法学·知识产权》,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页。注39参见吴汉冬等编著《知识产权法概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34页;钱明星著《物权法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6页。注40见郑成思著《再论知识产权的概念》,《知识产权》1997年第1期第16页。注41同上第16页。注42见吴汉东著《无形财产权的若干理论问题》,《法学研究》1997年第4

4、期第82-83页。注43同上。注44见郑成思著《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1997年7月版,第11-24页。注45见张平著《知识产权法详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7月第5-7页。注46见刘春田主编《知识产权法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5月版第5-7页。注47也有学者认为区分知识产权的特征与其保护客体的特征无重要意义,因而言及知识产权特征也可以将其客体的特征算入。参见郑成思著《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1997年7月版第11页。注48见黎国智主编《法学通论》,法律出版社1998年9月第1版第150页。注49著作权

5、的取得为自动取得,不以登记作为先决条件,这有别于商标、专利权的取得。但这同样被法律所确认。在这种意义上,著作权、技术秘密权等同样具有法定性。注50见笔者撰稿《知识产权法》部分,黎国智主编《法学通论》1998年9月第1版第150-151页。注51在不正当竞争"权"中,有些属于法人的名誉权问题,如诋毁、诽谤、贬损法人名誉、商誉等行为侵犯了民事主体的不正当竞争权。其法律关系受到反不正当法的调整。注52参见郑成思著《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1997年7月版第10页。注53参见注40第83页。注54知识产权制度无论中外均产生于封建

6、社会,最早的知识产权法律也是依据由"地域"观念极强的封建君主发布的命令在其权利所及的地域发生效力。而此种在君主一定领域内的效力,就成为"古老"的地域性。注55知识产权制度在后来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逐渐成为国家法律赋予民事主体的一种民事权利。但知识产权仍旧依赖于国家法律关于知识产权的制度,而主权原则又是国家法律最基础的制度,不论国家大小,在其主权上一律平等,各国均对其他国家的法律制度给予尊重,以求别国对自己的尊重。因此,专利权、商标权和版权等传统知识产权仍旧均只能以一定国家法律产生,又只能在其依法产生的地域内

7、生效。参见郑成思著《再论知识产权的概念》,《知识产权》1997年第1期第19页。注56见郑成思著《知识产权法》第231页,1997年7月法律出版社第1版。注57同上第168页。注58该法于1709年被议会通过。注59郑成思著《版权法》(修订本)第13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8月第2版。注60同上。注61同上第13-14页。注62张平著《知识产权法详论》第9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1版。注63参见陈有西著《反不正当竞争法适用概论》第27页,人民法院出版社1994年9月第1版。注64同上第29-30页。注65同

8、上。注66同上第31页。注67见《回顾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任建新著,《中国知识产权二十年》第18页。注68见《近百年来专利商标法之变迁》第4页,台一国际专利商标事务所著。注69同上。注70参见郑成思著《知识产权法》第231页。注71同上。注72参见《近百年来专利法之变迁》第7页。注73参见同上第18页。注74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