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洲大厦沉降观测方案

方洲大厦沉降观测方案

ID:10703207

大小:132.61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07

方洲大厦沉降观测方案_第1页
方洲大厦沉降观测方案_第2页
方洲大厦沉降观测方案_第3页
方洲大厦沉降观测方案_第4页
方洲大厦沉降观测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方洲大厦沉降观测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邻里中心方洲大厦主体工程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编制人:审核人:编制日期:江苏南通二建集团有限公司22沉降观测方案1.编制依据序号名称编号备注1邻里中心方洲大厦主体工程结构施工图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3《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4《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5《水准仪检定规程》GB/T153146《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行业标准》CH-T10042.工程概况邻里中心方洲大厦工程位于苏州市工业园区,规划范围南至方洲路,西侧至津梁街,场地东西方向较狭长,地势较为平缓。本工程为商业中心,由A幢、B幢、C幢、D幢、E幢、F幢、G幢、H连廊组成,主楼沿方洲路一侧东西布置,

2、通风和光照条件相对较好。A幢、B幢主楼的地下室为半地下室且均相互连通,部分地下室设计有人防功能,平时作地下车库和设备层用。地下室面积7478平方米。A幢、B幢、C幢、D幢、E幢、F幢、G幢地上三层,最高处为楼梯间屋顶,高18.7米,H区为二层连廊,本工程总规划用地面积7625.5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28973.71平方米。本工程附房基础形式有两种,分别为天然独立基础与地下室筏板基础。3.观测目的、原则及观测点布置3.1.观测目的工程建筑物从施工开始到竣工,以及建成运营后很长一段时间,沉降变形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变形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属正常现象,但一旦超过某一限度,就会危及建筑物的安全。因此,在建

3、筑物的施工和运营期间,都必须对建筑物进行安全监测,以便及时掌握变形情况,发现问题,采取措施,保证建筑物从施工开始到运营期间均安全有效。并且由于建筑物长度较长,且地基为粘土层,因此有必要对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3.2.观测原则1.参照设计图纸;2.建筑物的四角及大转角处;3.高低层建筑物、纵横墙的交接处两侧;4.建筑物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3.3.观测点布置根据“3.2.”观测原则要求,共布置34个沉降观测点,沉降观测点设置主体结构上,具体点位见沉降观测点平面布置图(附图2)。7沉降观测方案3.4保护措施主体结构上的沉降观测点设置在框架柱上。由于本工程对外装饰要求较高,为了保护外装饰墙面

4、,并且使墙面美观,特将沉降观测点设置在相对室外标高-0.3m处,并砌筑窨井加以保护,后期观测时打开窨井进行观测。4.观测方法4.1.观测基准点设置基准点是沉降观测的基本控制,拟在场地外适当位置设置3~4个水准基准点,并准确测定其高程。为保证准确无误,将分时间段、往返观测,往返观测之差满足:M≤±0.3mm。工作基点用作直接测定观测点的起始点或终点,选择适当位置布置工作基点,与基准点一起布设成水准环线,按要求进行联测。4.2.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和观测沉降观测点在建筑物施工过程中由我方埋设好沉降观测标志点,标志的埋设位置应避开如雨水管、窗台线、暖气片、暖水管、电气开关等有碍设标与观测的障碍物,埋设于

5、-0.300位置(见附图,观测点大样见第3页,一层施工完成后,采用植筋方法布设观测点),地下室顶板上的观测点直接设置在顶板上。本次共布设36个沉降观测点(详见苏州工业园区科技园五期创意产业园A-3区工程沉降观测点平面布置图)。沉降观测点与工作基点、基准点构成沉降监测网,按二等水准测量的要求进行精确测量,主要技术要求如下:                     沉降监测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表4.1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mm)每站高差中误差(mm)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检测已测高差较差(mm)使用仪器、观测方法及要求1.00.300.600.8DS

6、05型仪器,按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   (见表2.2)施测                  二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表4.2等级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mm)路线长度(km)水准仪的型号水准尺观测次数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与已知点联测附合或环线平地(mm)山地(mm)二等2—DS05铟瓦往返各一次往返各一次4—7沉降观测方案各次沉降观测是整个工作的主体,建筑物施工到各个时期的沉降变形量就在这一环节中反映出来,为保证测量的准确性,观测之前对所使用仪器按规范要求进行检验校正,观测按照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使用同一仪器和水准尺、固定观测人员、在基本相同的环境

7、和条件下工作的要求进行观测,精度严格遵行规范要求:                    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                      表2.3等级水准仪的型号视线长度(m)前后视较差(m)前后视累积差(m)视线离地面最低高度(m)基本分划、辅助分划读数较差(mm)基本分划、辅助分划所测高差较差(mm)二等DS0550130.50.50.7注:二等水准视线长度小于20m时,其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