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给排水设计特点论文

室外给排水设计特点论文

ID:10706730

大小:5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7

室外给排水设计特点论文_第1页
室外给排水设计特点论文_第2页
室外给排水设计特点论文_第3页
室外给排水设计特点论文_第4页
室外给排水设计特点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室外给排水设计特点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室外给排水设计特点论文摘要:建筑小区的给排水工艺由于小区位置、作用不同而与建筑内给排水工艺、城市给排水工艺均不同,有其独特之处,故称为城市与建筑的交界处。本文介绍了广州大学城中大教学区室外给排水设计基本情况,重点介绍综合管线设计和室外给排水管材选用及施工特点。关键词:综合管沟覆土厚度建筑小区0前言小区给排水的设计既要与大市政给排水管衔接好,又要与建筑单体进户管衔接好,同时要处理好一期和二期工程的设计深度。可以参考的设计规范有《室外给水设计规范》、《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居住小区给水排水设计规范》、《城市

2、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等,在设计中要准确运用规范,知道其适用条件。笔者完成了此次广州大学城中大教学区室外给排水工程的规划、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一系列工作.freel2。距广州中心约17km,距市桥约13km,距广州新城约17km。2001年,广州市编制完成了《广州市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规划确定东、南部为中心城区发展的主要方向。确定中心城空间布局的基本取向为:北优、南拓、西进、东联。广州大学城是广州市南拓轴上的重要节点,是广州信息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华南地区高级人才培养基地、科学研究和交流的中心,是以

3、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型技术产业基地之一,是学、研、产一体化发展的面向21世纪的信息化生态型城市新功能区。广州大学城的设计共分为五个组团,中山大学属于第一组团,而中山大学的设计又分为教学区和生活区两个区。教学区室外给排水的设计主要是室外给排水管道和附件的设计,其中给水管线4条(两条生活、两条消防),排水管线2条。生活管线从大市政给水管网上引入,消防管线从图书管的小区消防加压泵房中引出,为保证供水安全性,给水管线均沿教学区环路环状布置。污水管网收集教学区污水后分散排入大市政污水管网,雨水经雨水管网就

4、近排入教学区内水体。此次设计积极响应了广州大学城“一流的规划、一流的设计、一流的建设、一流的质量”的建设要求。2管线综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道路下的市政管线也日益复杂。为减少道路二次开挖现象,维持人们的正常日常生活,避免人力、物力的浪费,在专业管线设计前要宏观控制好市政管线。国外及国内某些城市利用综合管沟来解决这一难题。这种做法对交通特别繁忙、不允许随时开挖及地下空间特别狭小路段尤其有利,但是综合管沟也有弊端:一次性投资大,各管线的主管单位不同而很难协调,管沟内部的通风、防火、

5、排水等问题很难妥善处理且其断面尺寸也很难预测。鉴于以上问题及结合南方城市的特点,作者认为在一般道路下可不设管沟,而是通过合理安排管位、合理控制管线标高、性质类同管线做成小管沟等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2.1道路上管位布置教学区内主环路宽16m,只有车行道和人行道,无快、慢车道之分,在道路两边为绿化带。根据《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以下简称《规范》)规定,此道路只需在单侧配管,管位布置如图1所示。图1中大教学区道路管位布置由于雨、污水管管径较大且埋深较深,故将其布置于车行道下。给水

6、管管径小、埋深浅且是压力管道,检修频率高,一般设于人行道下,因此在两边人行道上分别设置两条给水管且靠近道路中心线一侧。电力、电信管分设在两侧人行道远离道路中心线一侧。2.2管线高程控制合理安排好各管线平面位置后还应合理控制各管线高程。一般来说,从上至下管线顺序依次为电力管(沟)、电讯管(沟)、煤气管、给水管、热力管、雨水管、污水管。此次设计电力管(沟)一般深为1.2m左右,电讯管沟深为1.3m,将煤气管控制在1.4m左右,给水管覆土控制在1.0m左右,而将雨、污水管起点覆土控制在1.5m左右,在高程上使

7、各管线基本相互错开。若管线在高程上相碰,则遵守“压力管让重力管、小管径让大管径、支管让干管”的原则。2.3管线间距控制《规范》规定,一般市政管线之间的最小垂直净距为0.15m,个别管线如电力管沟与其他管线最小垂直净距为0.50m,这在实际工程操作时很难做到。一般管线净距>0时即可施工,《上海市排水管道通用图》在排水管道之间净距大于零且小于管道基础厚度的情况下采用管道混凝土方包加固,因此在市政管线综合规划时,除电力管线同热力及燃气管交叉时最小垂直净距争取控制在0.5m外,其他管线综合规划时的管线最小垂直净

8、距>0即可。此次设计中有部分管线很难避开则做成交叉井形式,将污水管线直接穿过交叉井,而雨水管线在井中断开(见图2)。图2雨、污水管交叉井的做法对于小管径压力管线与重力管线交叉无法避开时,可采用4个45°弯头绕开(见图3)。图3压、重力管交叉时的做法若该压力管为给水管且从重力管上方走行而覆土厚度不够时,可从排水管下方走,但给水管须做钢套管以免水质污染。3管材选用国内近几年对管道的质量要求越来越严,对管材及配件技术的发展相当重视,并投入大量的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