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前瞻性指引的有效性论文

货币政策前瞻性指引的有效性论文

ID:10711018

大小:5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7

货币政策前瞻性指引的有效性论文_第1页
货币政策前瞻性指引的有效性论文_第2页
货币政策前瞻性指引的有效性论文_第3页
货币政策前瞻性指引的有效性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货币政策前瞻性指引的有效性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货币政策前瞻性指引的有效性论文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未来健全宏观调控体系的改革方向是采取相机调控、精准调控措施,适时预调微调增强可预期性和透明度,创新调控思路和政策工具,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大定向调控力度,增强针对性和准确性。具体到货币政策调控,需要央行根据实际创新运用政策工具,不断丰富和完善货币政策工具组合..毕业,实现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等多重货币政策目标的平衡。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作为引导公众形成市场预期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前瞻性指引,具备在零利率和负利率条件下仍能发挥作用的优势,越来越受到各国央行的青睐

2、。因此,如何提升央行前瞻性指引效果成为完善货币政策调控的重要课题。前瞻性指引的传导机制和作用效果所谓前瞻性指引,就是指中央银行向公众发布关于未来货币政策特别是政策利率的信息。这一概念最早由Eggertsson和Woodford于2003年提出,他们认为中央银行前瞻性指引可以影响未来短期市场利率预期,进而延伸到长期市场利率,最终会影响当期消费支出行为。然而从世界各国货币政策实践来看,将前瞻性指引纳入货币政策工具范畴更早始于1999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当时日本央行出于缓解长期通缩问题,宣布零利率政策将会持续到

3、通缩压力完全消除之后。随后,一些成熟市场国家,如美联储在2003年、挪威央行在2005年、瑞典央行在2007年相继发布未来政策利率的趋势预测。前瞻性指引工具在货币政策操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当时主要发达国家价格水平持续走低、名义政策利率不断下降并接近零利率下限,导致传统货币政策工具失效,借助预期管理进行宏观调控成为货币当局新的选择。其基本原理是,中央银行发布前瞻性指引向市场传递未来货币政策意图的信号来影响公众预期,同时结合市场信息反馈的情况来调整货币政策。这一过程既不是中央银行单向针对市场

4、发布信息,也不是市场参与者对货币当局情绪性施压,而是两者之间的动态博弈。从各国货币政策实践效果来看,前瞻性指引管理至少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积极作用。其一,有助于降低金融市场波动性程度。短期来看,通过锚定市场短期政策利率,中央银行发布关于货币政策规则的明确信息,有助于公众准确解读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行为,并形成较为一致的政策目标预期,最终降低金融市场的波动性。其二,有助于中央银行锚定通货膨胀预期。长期来看,中央银行发布具有承诺性质的前瞻性指引,可以减少未来政策路径的不确定性,从而维护长期物价稳定目标,这意味着长

5、期通胀预期被较好锚定。其三,有助于社会公众投资行为的最优化。在不确定环境下,社会公众很难根据过去投资经验来预期未来市场利率水平。中央银行若发布明确的政策意图信号,公众可以据此预测未来政策利率走向,从而更好地控制投资组合风险。前瞻性指引工具的调控作用已经获得不少国家中央银行认同,但这一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仍然受到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制约,如功能定位是否清晰、作用机制的复杂程度等。这都需要在以下方面进行不断完善。第一,提高前瞻性指引信息的精准度。当中央银行向市场传输信息的精准度较低时,公众预期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匹配程

6、度就会急剧下降,甚至会产生相反的预期效果,误导经济主体投资决策。第二,控制中央银行道德风险引起的社会成本。当不可预测事件出现时,中央银行面临着失去信誉的道德风险,缺乏动力及时调整政策利率,这种延迟调整行为会增加不必要的社会成本。第三,强化前瞻性指引政策的可信度。如果基于社会福利最大化确定的最优利率与央行承诺利率不一致时,无论中央银行是否违背利率承诺,此时社会公众都会对央行承诺产生不信任,最终弱化货币政策声明引导公众预期的效果。创新央行前瞻性指引的政策工具目前,提升前瞻性指引工具的有效性成为各国货币当局共同面

7、对的课题,在货币政策透明度不断提高的背景下,这一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国际金融危机之后,随着前瞻性指引实践的不断深入,各国央行都在积极借助各类利率工具的价格信号功能来引导和管理市场预期。其中短期利率期货具有进行杠杆交易、市场交易活跃,以及政策利率标的等特点,迅速成为各国央行采用前瞻性指引操作时的重要锚定工具。从各国的实践来看,短期利率期货着力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将短期利率期货价格作为政策利率的参考基准,助力中央银行准确把握市场预期。众所周知,期货交易市场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价格发现,而当前全球绝大多数短

8、期利率期货产品都是直接挂钩政策利率,因此利率期货价格基本可以代表金融市场参与者对未来利率走势的预期。对于中央银行而言,利率期货价格可以成为其利率政策决策和公开市场操作的参考依据。事实上,早在20世纪90年代,新兴市场国家如巴西,BMF交易所刚推出利率期货不久,其挂钩利率就成为巴西央行货币政策的调控目标。研究发现,2000年以后的巴西银行间隔夜利率指数期货(DI1)的利率变动就领先于基准利率的变动,即便经历了巴西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