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美学的动物趣味探析

基于生态美学的动物趣味探析

ID:10712469

大小:60.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07

基于生态美学的动物趣味探析_第1页
基于生态美学的动物趣味探析_第2页
基于生态美学的动物趣味探析_第3页
基于生态美学的动物趣味探析_第4页
基于生态美学的动物趣味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生态美学的动物趣味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基于生态美学的动物趣味探析  生态美学将人类中心主义押上美学批判的前台,把人的审美主体性放在与自然生态平等和谐的角度下考察,这往往产生两种倾向:一种是对人的审美主体性的消解,另一种则是审美活动的泛主体化,抹平了人对审美活动的独断地位。循着生态美学的发展思路,审美趣味的主体延伸到自然万物,尤其是动物群体,因此而产生了动物趣味的概念。在美学的框架下,动物趣味这一概念究竟是值得关注的命题,抑或是一个伪命题,需要结合美学史和审美实践进行辨析。  一、从人权到动物权利:人文精神与生存伦理的普泛化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奉行人类为自然立法的原则,到近代西方启蒙思想家那里,由天赋人权观念扩展,开始关注动

2、物的权利以及感知等精神性问题。  动物权利的主张者首先着眼于动物是否拥有与人类相等同的生命权,这一般是天赋平等的思维从人向自然万物延伸的第一步,然而为了增加立论的效果与合理性,有些就从动物的精神性出发,论证动物是否有类似于人类的感知能力和情感反应。英国哲学家洛克在《关于教育的一些思考》中指出动物能感受痛苦,能够感觉到所受到的伤害,因此对动物的伤害在道德上是错误的;边沁在讨论动物解放问题时曾思考动物是否具有基本的理性和语言能力,是否具有基本的情绪反应能力;英国诗人亚历山大蒲伯用诗句来说明万物有灵论,为一种宽泛的伦理学奠定了基础;法国哲学家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一书的序言中论述动

3、物也是具有知觉的,从而扩大其权利论的基础。然而这些论述即便是在早期最激进的动物保护主义者那里,都还只是一种小心翼翼的尝试,或许在很多时候仅仅是一种话语策略,并不真正企望能从学理上论证动物在理性、道德乃至情感上能获得与人类等同的地位。  比如洛克反对残害动物,着眼点在这种行为对于人类带来的恶劣影响,他在谈到如何教育孩子正确对待动物时说道:那些因低等动物的痛苦和毁灭而感觉乐趣的人,将不会对他们自己的同类具有怜悯与仁慈之心。[1]116洛克的观点很有代表性,在启蒙思想家那里,对动物权利的关注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多数都在于人类道德规范的维护以及人权的张扬,是从天赋权利观点和正义理念所自然派生出来的。

4、  到20世纪后半叶,生态主义哲学打破以人为中心的哲学体系,对人的主体性进行最后的消解,不少生态哲学家提出以生态正义替代人类的社会正义,以环境伦理突破传统的人的伦理,从尊重动物生命权和生存权推移到尊重动物的情感,但这种推移并非直接引向对动物审美能力和审美情感的探讨,而是循着生态哲学和美学自身的研究逻辑逐步向前。美国哲学家罗尔斯顿在《环境伦理学》中将人和动物的情感类型进行了区分:虽然动物也像人那样拥有情感(二者都害怕死亡),但人却拥有许多以观念为基础的情感,甚至还拥有以观念为基础的痛苦。他们拥有以自我为基础(超越了仅仅以自身为基础)的情感。但罗尔斯顿认为并不能因此就将损害动物的行为合理化,

5、我们从人的优越性中推导出来的不仅仅是特权,还有责任。说人体现了最高层次的价值,这也就是在高度评价文化之善[2]100-106.  人们在对待非人类的动物时能体现人类文化的善,罗尔斯顿将这种善上升到宇宙正义的高度,体现了人文精神和伦理观念向自然推移的倾向,将人类社会存在的精神权力和道德逻辑依附到动物身上,这是人类文明向前推进的必然结果。然而也应该看到,这种尝试进一步推进的结果就是将人类自认为更高级的精神功能扩展到动物范围内,包括审美趣味等在人类之外的存在问题。这里又涉及到两个命题需要辨析:首先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实践过程中所体现的人的审美趣味尺度是否合理,另一个命题是动物趣味的说法是否成立。

6、  二、审美改造观念与人的趣味尺度  在原始的蒙昧时期,人们有限的审美趣味就体现为支配自然的力量展示欲望以及对自然中无法战胜的事物的崇拜,这些都是人与自然二元关系中所产生的情感倾向,进一步说,前者是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生存下来的愉悦和满足,后者是对超越人的力量的自然物的敬畏和拜服。  马克斯韦伯曾认为科学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理智化的过程,也使得人自认为具有了掌握一切的力量,这就意味着为世界除魅。人们不必再像相信这种神秘力量的存在的野蛮人那样,为了控制或祈求神灵而求助于魔法[3]29.人类对自身理性的自信与对外部世界认知的拓展产生了面向自然的自豪感与满足感,这种情感倾向在审美上就转化为一种趣味

7、倾向,比如,在原始壁画中出现大量狩猎、渔牧、耕作的场面,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展现自己的审美愉悦;另外,原始人在自己身上画出类似虎豹的斑纹并以此为美,还有原始图腾中所包含的蛇、鸟等动物意象,就是对自然中具有特殊力量的事物进行审美符号化后的产物,体现的是人类对自然强力的崇拜,并希冀自身在这种崇高之美的接触与传达中获取类似的力量。在这些最初的艺术形式中包含着人类最早的审美倾向,这就是审美趣味的萌芽,而这种萌芽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展示中逐渐扎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