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喇嘛甸油田萨一组油层注气开发数值模拟研究论文

关于喇嘛甸油田萨一组油层注气开发数值模拟研究论文

ID:10720118

大小:5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7

关于喇嘛甸油田萨一组油层注气开发数值模拟研究论文_第1页
关于喇嘛甸油田萨一组油层注气开发数值模拟研究论文_第2页
关于喇嘛甸油田萨一组油层注气开发数值模拟研究论文_第3页
关于喇嘛甸油田萨一组油层注气开发数值模拟研究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关于喇嘛甸油田萨一组油层注气开发数值模拟研究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喇嘛甸油田萨一组油层注气开发数值模拟研究论文论文关键词:数值模拟;注入强度;注入方式;套论文摘要:喇嘛甸油田萨一组油层注水开发后,套损严重,水井停注层多,油层动用程度低。为有效改善萨一组油层的开发效果,同时避免套损状况的加剧,探索注气开发萨一组的可行性,本文通过优选研究区块,运用数值模拟技术.freel五点法面积井网开发效果较好。损1问题的提出喇嘛甸油田萨一组油层总储量3108×104t,为防止和控制套损,接近50%的注水井点采取停注和控注措施,导致采出程度低,目前萨一组油层采出程度只有26.7

2、%。为有效改善萨一组油层的开发效果,同时避免套损状况的加剧,计划开展萨一组注气开发可行性技术研究。充分利用喇嘛甸油田丰富的天然气资源,探索萨一组油层注气防套损及挖潜内部剩余油的有效方法。并且根据国内外231项注气驱油的经验,注气作为比较可行的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提高采收率可达到5%。通过注入气与地下原油的混合形成混相,利用分子扩散、微观对流弥散和宏观对流弥散、重力分离等作用扩大波及体积和驱油效率,最终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因此,对于喇嘛甸油田而言,充分利用天然气资源,有效开发剩余地质储量具有重要意

3、义。2萨一组油层地质特点2.1储层沉积特征萨一组属于三角洲前缘相沉积,整体上以席状砂体沉积为主。萨一组油层韵律明显,主要属于多段薄互层的单砂层沉积,从电测曲线的特征上从上至下总体表现为很薄的单砂层、小型互层的厚砂体、正韵律、小型箱状四种特点。萨Ⅰ1:砂体不发育,主要以尖灭及表外储层为主,河道砂与席状砂零星分布,连通性比较差。萨Ⅰ2:主要发育表外储层及非主体席状砂,河道砂零星发育连通性较差。萨Ⅰ3:主要发育非主体席状砂、主体席状砂及表外储层,河道砂局部发育,连通性较好。萨Ⅰ4、5:主要发育主体席状砂,

4、同时还发育一定规模的水河道砂,主要以一、二类连通为主,连通性比较好。总的来说,北北块萨Ⅰ1~2沉积单元大部分以席状砂沉积为主,水下河道砂不发育,砂体之间的连通性比较差;而萨Ⅰ3、4+5沉积单元在发育席状砂同时,还发育一定规模的水下河道砂,因而砂体连通状况相对要好于萨Ⅰ1~2沉积单元,砂体发育规模、孔、渗等参数也要好于萨Ⅰ1~2单元。2.2储层连通特征通过对典型区块萨一组储层连通特性统计表明,萨一组各沉积单元连通率在20.0%~93.8%之间。其中萨Ⅰ3、萨Ⅰ4、萨Ⅰ5沉积单元连通性较好,连通率分别为

5、81.3%、82.5%、93.8%,而其它沉积单元连通性较差。3研究区模型的建立3.1地质模型的建立根据该区块精细地质研究成果,充分考虑地层平面非均质性,利用Petrel软件进行了相控插值,建立数值模拟精细地质模型,网格节点划分为47×41×30=57810,网格属性(孔隙度、渗透率、有效厚度)进行相控插值,真实地反映地层的变化趋势。试验区实际区块在纵向上有30个小层,模型中充分考虑了层间矛盾,将30个层独立成层,划为30个模拟层。采用角点网格,通过调整网格块之间的距离,尽量使油水井处于网格中心位置

6、,提高计算精度和速度,建立初始化静态模型。收集、整理了模拟区块168口井的生产动态资料(包括油水井射孔、补孔、压裂、酸化、堵水等措施),分析该试验区的动态特征,整理成Eclipse接受的数据格式,形成动态数据流,针对产油、产水等参数对地质模型进行修正。并且利用同位素资料、环空找水资料,结合萨一组实际计算结果调整单井的层间矛盾,对于单井、单层进行更加细致的模拟,建立符合油田开发实际要求的动态模型,为历史拟合奠定基础。3.2历史拟合结果该区块历史拟合阶段采用Eclipse黑油模拟器E100,角点网格,全

7、隐式求解。整个模拟过程所涉及的相态为:油、水、气和溶解气。初始状态只有油(含溶解气)、水两相。通过对该试验区的计算模型的可调参数的反复修改、计算,使计算模型尽量趋近实际地质模型,更能代表油田实际的地质模型,为预测最终采收率,预测未来油田产量、含水、压力的变化趋势,同时进行各种开发方案的计算和优化。通过对各种参数以及产油、含水等关键性指标的调整,全区拟合符合率达到95%以上,单井符合率在70%以上。截至目前,模拟区实际地质储量1179×104t,模型计算为1193.26×104t,高出实际储量的1.2

8、%;按照实际液量设计的要求,拟合末期实际采出程度达到30%左右,模型计算达到了29.13%,低于实际0.8个百分点;拟合末期实际综合含水率为94.9%,模型计算为94.8%,低于实际含水0.1个百分点。3.3剩余油分布状况通过对喇嘛甸油田模拟区的动态模拟结果进行分析,从平面上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注采不完善部位:一是断层两侧,由于井网不完善存在剩余油;二是河道砂末端及河间砂边部,由于相带突变造成几个方向或某一方向有注无采(有采无注)存在剩余油;三是两种相带相交过渡部位,由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