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住宅小区景观规划误区及应对策略

现代住宅小区景观规划误区及应对策略

ID:10723379

大小:5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7

现代住宅小区景观规划误区及应对策略_第1页
现代住宅小区景观规划误区及应对策略_第2页
现代住宅小区景观规划误区及应对策略_第3页
现代住宅小区景观规划误区及应对策略_第4页
资源描述:

《现代住宅小区景观规划误区及应对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现代住宅小区景观规划误区及应对策略第一章绪论1.1研究问题的对象及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化规模越来越大,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显著提高,温饱问题在上个世纪早已解决,普通百姓也基本实现衣食无忧,居住环境得到了空前的改善,人们的观念已经从有房住、房够住变为有好环境的房子住。购房者的关注点也从之前户型、大小和楼层,逐渐转变为对居住环境小区景观和配套设施上有了更多的侧重。然而,有关居住区环境的景观设计研究却一直较为滞后,体现在景观设计和景观生态效应方面的一些设计问题越来越突出。景观的设计理念的滞后和开发商们对于购房者心里的把握以市场需求为主要导向以及对于整体楼盘

2、过于炒作使得住宅区园林景观设计走入了一些误区。开发商对于销售业绩的渴求直接造成对于住宅区卖点的炒作,乃至整个建筑风格及景观规划与所在城市大环境风格上的脱节,为今后社区内生活的居民们埋下了众多的后患。因此对于住宅区景观设计提出合理的、理性的设计方法及思路已经刻不容缓。每一景观都是人类居住的家,中国古代山水画把可居性作为画境和意境的最高标准。无论是作画或赏画,都是一种卜居的过程(郭熙2008)。居住区景观环境在人们的是日常生活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他为人类提供了多方位及多层次的生活居住空间。人一辈子约有一半以上时光是在居住区环境中度过的,因此如何从中国实际

3、情况出发因地制宜选择住宅和营造住宅景观,创造一个科学合理、舒适清静的居住环境,对保障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延年益寿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以生活中最常见的上班族为例,除去工作的8小时及正常的社交活动及交通活动每天最少有8-10小时在所在的居住区度过,再者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居住区将会是广大老人安度晚年的主要区域,居住区景观环境的好坏与否对于社区内的居住者的心里、生理乃至经层层面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重要性可想而知。1.2研究意义和目的对于在景观设计领域目前所产生的这些现实问题,设计师需要在设计的初期阶段就要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从多

4、角度、多层面多方位来认识和研究景观设计工作。对于相关专业知识及交叉学科如城市规划、建筑学、植物配植、文学艺术乃至风水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和深化,这些思考能够对未来住宅区景观规划和建设起到积极作用,期望设计出为住宅区真正的主体居民所服务的优质景观。1.3研究的内容通过对西安住宅区的实地考察,结合实际的工作经验,本研究课题的内容如下:本文以目前我国对于住宅区的相关定义、住宅区规划与建设的重要经济指标及参数作为衡量标准,对居住区居民的日常行为习惯、心理上的需求以及对住宅区功能性景观设施的需求为研究基础,分析了在目前我国现状下居住区景观设计所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

5、探讨了如何在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工作时充分考虑如何满足不同层次居民的生活、娱乐、休闲等等的全方面的需求。第二章我国住宅区演变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基础薄弱,城市建设理论基础基本是空白,住房短缺,人民居住水平非常低下,除过封建社会遗留的老街、老坊、四合院及弄堂等传统的居住形态外基本没有真正的符合新中国意义上的住宅区。50年代后我国积极学习和借鉴了前苏联居住街坊的方式,但由于苏联与我国地理位置和文化的差异,这种规划方式并不尽如人意,他们主要采用了封闭的周边式设计并配置少量公共基础设施,虽然这种院落的布局方式能保证有私密并且安静得住居环境但是却不利于通风采光,这种

6、街坊式的院落在偏远地区的部队大院还能看到他的影子;到了50年代中后期由于规模的扩大化使之成为规模较大的小区,但也都是以街坊院落为基本单位所构成的,我国的居委会也是6在这个时期逐渐形成的。到了60年代后逐渐形成一街多坊式的构成,一条主要的大街在大街两边是不同的次干道而每一条次干道中便是不同的院落,而这条大街便是现代所谓的商业中心,商店、食堂、邮局、电影院等等设施一应俱全,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基本得到满足;70年代后随着我国经济逐渐复苏、人口数量急剧增加,住宅区建设迅速扩大化,科学、高效、合理的住宅区规划提上议程,在理论上形成了以居住区居住小区住宅组团为主要思路的

7、规划格局,在居住区一级囊括了道路系统、公共设施、绿地系统的等多方面的要素,居民的一般生活需求都得以满足,我国的住宅区规划设计也基本步入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上。进入8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后经济的飞速发展,住房建设体制以分配制、怔租金、福利型为主要特征,居住区多表现为单位大院的形式(程轶婷唐孝祥2007)。居住区内的成员多为同一单位的同事及亲属,人和人之间相互熟识,都有共通的生活,形成了良好的社区氛围,安全性也完全得以保障,用夜不闭户形容不足为过。90年代以后至今是我国住宅区蓬勃发展的一段时期,1995年提出的2000年小康住宅科技产业工程以及1998年

8、我国取消单位福利分房制度是我国的房地产业迅速崛起,当房屋变为消费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