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状态与农民增收论文

就业状态与农民增收论文

ID:10724586

大小:5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7

就业状态与农民增收论文_第1页
就业状态与农民增收论文_第2页
就业状态与农民增收论文_第3页
就业状态与农民增收论文_第4页
就业状态与农民增收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就业状态与农民增收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就业状态与农民增收论文..毕业内容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收入的提高及其波折,与经济大环境是紧密相关的。改善就业环境,目前的焦点是改革和完善土地征用制度;完善就业培养机制,提高劳动力素质,强化就业能力;优化就业结构;加强就业保障制度,营造农民就业的良好氛围。关键词:就业状态,农民收入..毕业,科学发展观一、农民收入不稳定,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特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得到迅速发展,农民的收入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也显现出很不稳定、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严峻形势。从表1可以看出:(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变

2、化。农民人均纯收人从133元达到1000元用了15年时间,即从1979—1994年;而从1221元达到2000元只用了3年时间,即从1995~1997年;再从2090.1元达到3000元用了8年时间,即从1998年—2005年。这28年期间农民收入增长变化经历了“慢—快—慢”的过程。(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具有周期性。从1978—1985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2.57降为1.8,历时7年;而从1985—1994年,城乡收人差距从1.8上升到2.86,历时9年;而从1994—2001年8年期间,城乡收入差距基本

3、没有多大变化,但这中间1994-1999年又有所下降;从2000年开始有所上升,2001年为2.90。从2002年城乡收入差距开始上升到3.11,至2005年达到3.22,历时5年。这28年期间,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从下降到上升到停滞再上升,基本上都在7年左右时间,恰似一个U字形,这刚好与前面所述的农民收入“慢—快一慢”相吻合,即当农民收入增长加快,城乡收入差距就缩小,反之亦然。在1993-2001年期间,1996—1998年城乡收入差距明显下降,刚好是农民人均纯收入跃进2000元期间,而从2001年城乡收入差

4、距又上升扩大,2000年正是农民人均收人增长在这段时间最低的时候。(3)28年来农民的收入增长是很不稳定的,忽高忽低,能够保持增长在5%以上,并连续3年以上的只有二个时期,一是改革开放初期,1979—1984年,年均增长16.5%,是最好的时期。二是1994—1996年,年均增长6.44%,当然最近这二年也不错,都在6%以上。从以上分析可以说明一个问题,农民收入不稳定,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特别是国家的政策是紧密相关的。改革开放初期(1979-1985年)农民收入增长极为迅速,城乡

5、居民收入缩小,与当时推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农村实施多种经营,以及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一系列有利发挥农民创造精神,保护农民利益的政策和措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为什么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000元到2000元只用短短的3年时间?主要原因在于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召开,正式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历史性的转折,创造了非常好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和氛围,极大地调动了城乡居民的积极性。最近农民收入又开始比较快的增长,与2003年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进入经济

6、发展新阶段,与中央提出“以工补农,以城带乡”,从2004年开始又连续出台1号文件,大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是息息相关的。为什么1989—1991年农民收入陷入最低谷?这与当时全国进行治理整顿和经济调整不无关系。1997—2000年农民的收入又接连下降,这与当时的国外亚洲金融危机,国内经济紧缩又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体制还很不完善的情况下,农民收入增长是很容易受到经济社会的大环境和国家的相关政策影响。经济社会的氛围和国家的政策之所以对农民的收入增长起推波助澜的作用,

7、是因为它们会对农民的就业状态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而农民的就业状态是决定农民增收的关键。二、就业状态:决定农民增收的关键如何促进农民增收,无论是政府,还是老百姓,还是学者和专家都倾注了极大的关注,并提出许多良策和采取了不少措施,但是给人们的感觉,似乎缺乏一个共同的目标,多元的目标没有、甚至不可能被整合起来,也很难形成合力。或者说,各干各的,各有一套,这必然导致提高农民收人水平难有实质性的进展,难以形成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我们认为农村“就业状态”是农民增收的关键。什么是“就业状态”?在经济学里,运用的概念是“充分

8、就业”,主要是指就业的程度,是从劳动力的供求数量对比关系上分析,如果达到均衡就是实现了充分就业。但是,在我国特别是在农村,就业问题就不仅是一个劳动力就业岗位的对比关系,而更为重要的是就业的平等性和就业能力的问题。这是与一定的制度和体制环境紧密相连的。换句话说,研究我国农民的就业问题,不能只探讨有多少剩余劳动力,需要提供多少就业岗位,有多少人失业,这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这不能完全说明农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