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卫星应用领域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我国卫星应用领域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ID:10728876

大小:5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7

我国卫星应用领域的现状、问题与对策_第1页
我国卫星应用领域的现状、问题与对策_第2页
我国卫星应用领域的现状、问题与对策_第3页
我国卫星应用领域的现状、问题与对策_第4页
我国卫星应用领域的现状、问题与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卫星应用领域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我国卫星应用领域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摘要】综合分析了我国卫星通信、遥感和导航定位应用领域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一)卫星通信领域1转发器资源短缺,供需矛盾突出我国的卫星通信事业起步于70年代初,从1984年起,随着我国首颗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的成功发射,我国的卫星通信开始进入实用阶段。1985年国家为国内通信卫星空间段建设和发展提出的原则是:“租星过渡,C频段起步和适度满足需要”。1985年,邮电部租用国际通信卫星上18MHz带宽转发器,陆续建成北京、拉萨、乌鲁木齐、呼和浩特和广州5座12m~16m的大型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形成了初期国内

2、干线卫星通信网。同期租用一个72MHz转发器,向全国传送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CCTV-1),当年建成53座6m电视单收站,以解决边远、贫困地区收看电视问题,从而开始了卫星电视业务在国内的广泛应用。到1990年,我国从国际通信卫星组织租(购)的转发器达到9个等效36MHz的转发器。在租星过渡的同时,国内卫星制造部门也在抓紧研制“东方红2号”甲和“东方红3号”卫星,并分别于1988年3月和1988年12月成功发射了两颗“东方红2号”甲卫星,共有8个C频段转发器,标志着我国通信卫星进入实用阶段。1992年底,“东方红2号甲”第三颗卫星发射失利。除“亚星1号”外,其余

3、租用的卫星转发器1992年均已到期,两颗“东方红2号”甲卫星也分别于1992年9月和1993年6月结束设计寿命,因此,中央电视台、中央教育电视台节目传送面临中断的危险,中国通信广播卫星公司经国务院批准,在各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紧急从美国GTE公司采购了一颗在轨通信卫星SPACE-1(后定名中星五号),于1993年7月中旬在我国投入使用,避免了电视传输和通信中断局面的出现。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及我国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建设,国内对卫星通信的需求猛增,为了满足用户需求,在等待我国自行研制的大容量通信卫星“东方红3号”发射的同时,又分别租用了“亚太1号”卫星9

4、个等效36MHz转发器和“亚洲2号”5个转发器,以弥补国内空间段资源的严重不足。目前,国内卫星通信主要应用于广播电视传输、邮电公众通信、专网双向通信和广播业务等方面,共使用39个C频段(36MHz)转发器和8个等效36MHzKu频段转发器,分布于中星5号、亚太1号、亚洲1号、亚洲2号和静止14号等卫星上。中央电视台租用泛美卫星公司的4个Ku频段转发器用于国际卫星电视频道的全球电视广播。除上述已经使用的转发器外,还租用国际通信卫星的几千条线路用于洲际通信,吉通公司租用少量转发器(用于金桥工程)均未统计在内。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家用户正在使用的国内通信转发器资源按等

5、效36MHz带宽计算,至少有50个。此外,尚有目前已完成地面设施建设,正在等待投入运行的系统,大约需求25个转发器。这些需求是:(1)经广播电影电视部批准上星的10个省区电视台和部分已通过卫星传送的省区电视台,共需12个转发器;(2)邮电干线卫星通信网扩容准备完毕,约需10余个转发器;(3)专业用户扩容亦有一定的需求量。然而,1994年11月发射的“东方红3号”卫星未能进入预定轨道,致使国内广播电视传输和邮电公共通信面临可能全面中断的严重局面。因此,1995年8月,我国向美国休斯公司订购了一颗HS376卫星,该星被命名为“中星7号”。但是,该星在1996年8月

6、发射失利。而从美国GTE公司引进的“中星5号”是一颗二手星,于1984年发射,设计寿命10年,目前已进入超期服役状态,星上部分转发器已不能正常工作。“东方红3号”和“中星7号”卫星未能按计划投入运营,更加剧了目前国内转发器供求之间的矛盾,使我国的卫星通信面临十分严峻的局面。2卫星技术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正在扩大目前国外在轨服务的通信卫星,在技术上已达到成熟应用程度;尤其是C频段和Ku频段卫星的技术性能,与31年前发射的第一颗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相比,转发器数量从1台增加到48台,通信容量从几十话路增长到120000话路。重量从39kg增到4000kg,寿命从1~2

7、年延长到13年,地面接收天线直径从30m减小到0.5m~1m。相比之下,我国80年代中期发射的“东方红2号甲”与同期投入使用的“国际通信卫星6号”的通信能力相差20倍,性能价格比的差距就更大了。“东方红3号乙”的发射成功,使我国在C频段通信卫星上与世界差距大为缩短,但在Ku、Ka频段和军用通信卫星等技术上的差距仍在扩大。从目前国外通信卫星技术发展总趋势来看,我国的卫星通信技术无论在卫星品种、总体技术水平,还是元器件和关键技术等方面,均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20年左右的差距。这些差距主要表现在:在技术水平上,我国的卫星研制周期长,工作寿命短,通信容量小,性能价格比相差

8、悬殊;规模效益上,卫星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