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相增强金属材料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纳米相增强金属材料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ID:10728999

大小:5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07

纳米相增强金属材料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_第1页
纳米相增强金属材料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_第2页
纳米相增强金属材料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_第3页
资源描述:

《纳米相增强金属材料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纳米相增强金属材料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纳米增强金属材料在工程方面具有广泛应用领域和前景,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纳米相增强金属材料制备技术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目前纳米技术应用广泛,在高强金属材料应用方面尤为突出。本文针对现有主要几种纳米增强金属材料制备工艺方法进行概述并比较,讨论其优缺点。最后还探讨了纳米相增强制备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改进方向,并对纳米结构材料应用领域和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纳米增强制备方法优缺点  随着科技进步,各个领域对于相关材料的性能要求日益提高。纳米增强技术是改善材料性能的重要方法之一,其在金属材料领域尤其应用

2、广泛。在电子、汽车、船舶、航天和冶金等行业对高性能复合材料需求迫切,选用最佳制备方法制备出性能更优良的纳米材料是当前复合材料发展的迫切要求。  1纳米增强技术概述  纳米相增强金属材料是由纳米相分散在金属单质或合金基体中而形成的。由于纳米弥散相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和强的界面相互作用,纳米相增强金属复合材料在力学、电学、热学、光学和磁学性能方面不同于一般复合材料,其强度、导电性、导热性、耐磨性能等方面均有大幅度的提高[1]。  1.1机械合金化法  机械合金化法(MA)是一种制备纳米颗粒增强金属复合材料的有效方法。通过长时间在高能球磨机中对不同的金属粉末和纳米弥散颗粒进行球磨,

3、粉末经磨球不断的碰撞、挤压、焊合,最后使原料达到原子级的紧密结合的状态,同时将颗粒增强相嵌入金属颗粒中。由于在球磨过程中引入了大量晶格畸变、位错、晶界等缺陷,互扩散加强,激活能降低,复合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不同于普通的固态过程,能制备出常规条件下难以制备的新型亚稳态复合材料。  1.2内氧化法  内氧化法(Internaloxidation)是使合金雾化粉末在高温氧化气氛中发生内氧化,使增强颗粒转化为氧化物,之后在高温氢气气氛中将氧化的金属基体还原出来形成金属基与增强颗粒的混合体,最后在一定的压力下烧结成型。因将材料进行内氧化处理,氧化物在增强颗粒处形核、长大,提高增强粒

4、子的体积分数及材料的整体强度,这样可以提高材料的致密化程度,且可以改善相界面的结合程度,使复合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得到提高。  1.3大塑性变形法  大塑性变形法(Severeplasticdeformation)是一种独特的纳米粒子金属及金属合金材料制备工艺。较低的温度环境中,大的外部压力作用下,金属材料发生严重塑性变形,使材料的晶粒尺寸细化到纳米量级。大塑性变形法有两种方法:等槽角压法(ECA)和大扭转塑性变形法(SPTS)。  1.4粉末冶金法  粉末冶金法(PM)是最早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方法,技术相对比较成熟。其工艺为:按一定比例将金属粉末和纳米增强颗粒混和均匀、

5、压制成型后进行烧结。  1.5液态金属原位生成法  原位反应生成技术[2](In-situsynthesis)是近年来作为一种突破性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合成技术而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重视。其增强的基本原理是在金属液体中加入或通入能生成第二相的形核素,在一定温度下在金属基体中发生原位反应,形成原位复合材料。  除上述几种常用的纳米增强制备方法外,还有真空混合铸造法、纳米复合镀法等[3]。  2纳米增强制备工艺优缺点比较  对以上几种纳米增强制备技术在工艺及质量性能方面的优缺点进行分析:  2.1工艺复杂性及成本和产量方面  机械合金法:制备成本低、产量高、工艺简单易行,但是能耗

6、高;内氧化法:制备工艺简单、有利于规模生产,但是生产成本高;大塑性变形法: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不可规模生产;粉末冶金法:制备工艺复杂但成熟、生产成本高、效率低;原位生成法:工艺性差、制备成本高、不适于规模化生产。  2.2制备材料质量和性能  机械合金法:各项性能良好,硬度提高明显,能制备常规条件难以制备的亚稳态复合材料,但增强粒子不够细化,粒径分布宽,易混入杂质;内氧化法:提高增强粒子的体积分数,改善相界面结合程度,综合力学性能得到提高,但内部氧化剂难以消除,易造成裂纹、空洞、夹杂等组织缺陷;大塑性变形法:组织晶粒显著细化,无残留孔洞和夹杂,粒度可控性好,但粒度不均匀

7、,增强粒子产生范围小;粉末冶金法:材料性能好,增强相含量可调,增强相分布均匀,组织细密,但材料界面易受污染;原位生成法:材料热力学稳定,力学性能优良,且界面无杂质污染,但增强颗粒限于特定基体中,增强相颗粒大小、形状受形核、长大过程影响。  上述分析可以得出,粉末冶金法技术最为成熟,机械合金法工艺最为简单易行,内氧化法有利于大规模生产,金属液态原位生成法最具有发展前景。王自东[4]等人应用金属液态原位生成纳米增强技术,使得金属材料强度大幅度提高的同时,塑性也能大幅度提高,解决了增强同时增韧或增强同时塑性不下降这一世界难题。以锡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