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回顾及对我国的启示论文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回顾及对我国的启示论文

ID:10730657

大小:62.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07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回顾及对我国的启示论文_第1页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回顾及对我国的启示论文_第2页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回顾及对我国的启示论文_第3页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回顾及对我国的启示论文_第4页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回顾及对我国的启示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回顾及对我国的启示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回顾及对我国的启示论文内容提要:对外直接投资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活动的主要特征。中国正处于对外直接投资的起步和探索阶段,急需相关理论的指导。本文将以传统的和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为框架,对其进行简要的评述,最终着眼于这些理论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启示,使中国企业能够立足于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并获取竞争优势。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理论;评述;启示一、传统跨国公司理论(一)垄断优势理论美国学者斯蒂芬#8226;海默1960年在其博士论文《国内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中,运用关于厂

2、商垄断竞争的原理说明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提出了“垄断优势理论”。主要观点:1、市场的不完全性是跨国公司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根本原因和基础..,认为完全竞争不仅是一种纯粹的理论假设,并且在完全竞争下对外直接投资也并不会发生,现实经济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是各种不同类型的不完全竞争市场,包括:商品市场的不完全、要素市场的不完全、规模经济造成的市场不完全以及由于政府干预形成的市场不完全。2、市场的不完全性使得跨国公司能够拥有垄断优势,而这种垄断优势正是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具体表现在技术与知

3、识优势、规模经济优势、先进的组织管理优势、雄厚的资金优势以及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全球性的销售网络方面的优势。评述:垄断优势理论是最早研究对外直接投资的独立的理论,奠定了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研究的基础,指出培养和提升各自的垄断优势是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必要前提条件。但是垄断理论的产生背景是对具有明显垄断优势的美国跨国公司的研究,因而没有垄断优势的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兴起解释乏力,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也不能解释有垄断优势的企业放弃出口和技术许可证的转让而直接对外直接投资的原因。启示:企业的垄断优势固然是企业进行对外直

4、接投资的一个重要前提,但也应该认识到,企业优势的形成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我国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也可以通过对外直接投资逐步培养和不断提升自己的垄断优势。(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雷蒙德#8226;维农,于1966年5月在《经济学季刊》上发表了《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和国家贸易》一文,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主要观点:将企业的垄断优势、产品生命周期以及区位因素结合起来,动态的调整跨国公司的对外投资行为:1、产品的创新阶段:创新国企业率先进行新产品的开发与生产,由于新产品的特异性而具有较低的需求价格弹性

5、和较高的收入弹性,企业能获得垄断优势,产品倾向在国内生产;2、产品成熟阶段:由于产品需求价格弹性的日益增大、技术的扩散以及贸易壁垒的影响,创新国企业始到次发达国家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在当地进行生产与销售;3、产品标准化阶段:当非技术型熟练劳动成为产品成本的主要部分,企业的竞争将主要表现为价格竞争,这时企业倾向通过国际直接投资将生产转移到劳动成本较低的发展中国家,产品出口将出现逆流现象。评述: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动态解释了发达国家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时机与区位选择之间的关系,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进程,也从

6、一个侧面阐述了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动机,并且从内外因两个方面论证了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必要性。但该理论主要针对最终产品市场,而对于资源、技术开发型的对外投资现象解释乏力。并且,该理论难以解释非代替出口投资的增加以及跨国公司海外生产非标准化产品的现象。启示:1、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决策之前,分析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首先,对产品的生产技术的性质、类型以及其扩散性和转移性进行分析;其次,对产品本身进行swot分析,确定产品的竞争优势、劣势、机会以及威胁;最后,对产品的国内销售、国外出口以及国内外市场情况进行分析。根据以

7、上分析,最终确定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以指导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市场进入决策。2、将进入成熟期的产品的生产地点转移到生产要素价格低且靠近市场的地区。我国的家电、轻纺、机械、电子等行业由于生产能力过剩,产品严重供大于求,已进入产品的成熟期,再加上国际上反倾销、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我们只能改变以往单纯依靠出口的策略,而选择将这些产业的生产设备和能力向合适的地区转移出去,在国外进行生产制造。(三)内部化理论1976年,英国里丁大学经济学家巴克莱和卡森以及加拿大经济学家拉格曼,以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为基础,以市场的不完全性为起

8、点,提出了内部化理论,强调企业将垄断优势保留在企业内部,并通过内部使用而取得优势的过程。主要观点:由于外部市场失效,中间产品(除了通常意义上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外,更重要的是指专有技术、专利、管理及销售技术等“知识中间产品”)价格难以确认而使交易成本过高,公司为了克服各种经营障碍、保证企业获得最大利润,就有动力形成一个内部化市场,不仅使资源和产品在各子公司之间进行合理配置和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