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河北省区域创新能力分析与评价论文

关于河北省区域创新能力分析与评价论文

ID:10732223

大小:5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7

关于河北省区域创新能力分析与评价论文_第1页
关于河北省区域创新能力分析与评价论文_第2页
关于河北省区域创新能力分析与评价论文_第3页
关于河北省区域创新能力分析与评价论文_第4页
关于河北省区域创新能力分析与评价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河北省区域创新能力分析与评价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河北省区域创新能力分析与评价论文.freel)(mp)为公共因子或因子向量;A=(a)为因子载荷矩阵,a为因子载荷,是第i个初始变量在第j个公共因子上的载荷;s为特殊因子,表示初始变量不能被公共因子解释的部分。因子分析的基本步骤为:(1)对原始变量标准化,以消除指标变量之间因量纲不同而产生的影响。(2)建立标准化的指标变量间的相关系数矩阵。(3)计算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值及特征向量,根据累计贡献率选取公共因子个数。(4)对公共因子命名并给予合理的解释。(5)建立初始因子载荷阵。(6)将因子载荷阵进行方差最大化旋转,得到比较理想的新的因子载荷矩阵。(7)计算各因子得分和综合得分,根据研究目的对

2、问题作出相关分析,如综合排序、主成分回归等。(二)聚类分析聚类分析的基本思想是,认定所研究的样本或指标之问存在着不同的相似性,并根据一批样本的多个观测指标,具体找出一些能够度量样本或指标相似程度的统计量,以这些统计量为划分类型的依据,把一些相似程度较大的样本或指标聚合为一类,把另外一些彼此之间相似程度较大的样本或指标聚合为另一类,关系密切的聚合到一个小的分类单位,关系疏远的聚合到一个大的分类单位,直到把所有的样本或指标都聚合完毕,把不同的类型一一划分出来,形成一个由小到大的分类系统。聚类分析的最终目的就是把相似的研究对象归成类,其步骤是:(1)计算n个待聚类样本两两之间的距离。(2)构造n个类

3、,每个类只包含一个样品。(3)合并距离最近的两类为一新类。(4)计算新类与当前各类的距离。若类的个数等于1,转到步骤(5),否则回到步骤(3)。(5)画出聚类谱系图。(6)决定类的个数和类,并对其进行合理的解释。三、东部地区区域创新能力的实证分析(一)指标数据的选取、来源及处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05年提出将内地划分为“四大板块八大经济区”的方案,将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板块,并将这四大板块划分为八大综合经济区。其中,东部板块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海南。为了能对区域创新能力进行系统、综合的评价与比较,本文选取这1O个省市进行研究,是因为东部板

4、块的10个省市具有经济发展水平接近、区位特征相似的特点。本文数据为东部地区10省市2007年的区域创新能力指标。其中:x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万元/人),X为各地区人均财政支出(元从),x,为人均科研经费内部支出(元/人),x4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x为各地区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万元),x为高等学校科技人员(人),x为各地区人均教育经费(元从),x为国内专利申请授权数(件),x为各地区单位面积外商投资金额(亿美元/l(m),X。为公路和铁路密度(kg/km2)。指标数值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一2008》。本文运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3中的因子分析方法对1O个指标的数据进行分析

5、,首先做Bartlett球形检验,以判断数据是否适合因子分析,结果见表1。由表1发现,Bartlett球形检验统计量为127.89,其相伴概率P值为0,小于显著性水平值0.01,表示可以拒绝偏相关系数为0和相关系数矩阵为单位阵的原假设,表明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在进行因子分析之前,初始变量的观测数据需要进行标准化,以消除量纲和数量级差异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因为对指标数值进行了标准化处理,平均水平为0,所以后面分析的结果会出现正值和负值,正值表示高于平均水平,负值表示低于平均水平。(二)公共因子的提取运用SPSS13对标准化的指标数据进行因子分析,计算因子载荷矩阵,并且为了明确公因子的含义使每一个

6、指标变量在公因子上的载荷向0和1分化,使因子结构更加简单,本文采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法进行正交旋转。公共因子的特征值和方差贡献率如表2所示,因子载荷矩阵如表3所示,旋转后的方差贡献率可以作为计算因子综合得分的权重。根据累积方差贡献率大于85%的原则,我们选取3个公因子。其中第一个公因子F、第二公因子F2和第三公因子F,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40.184%为32.654%和16.453,累积和达到89.291%,即三个公因子包括了89.291%的原始信息,所以我们选取三个公因子即三个综合变量进行分析。从表3中可以看出,第一公因子F。中指标xx5、X6、X7的载荷系数较大,主要代表人均科研经费内部支出、

7、各地区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高等学校科技人员、各地区人均教育经费。由于其主要体现了相关部门区域创新系统的投入,所以命名为创新投入因子;第二公因子F2中指标x、x:、x,、x。的载荷系数较大,主要代表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各地区人均财政支出、地区单位面积外商投资金额、公路和铁路密度。由于其主要体现的是区域创新能力的外部环境,所以命名为创新环境因子;第三公因子F3中指标x、X4的载荷系数较大,主要反映国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