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信贷资产证券化发起人会计处理探微——以平安银行小额消费贷款资产证券化为例

研究信贷资产证券化发起人会计处理探微——以平安银行小额消费贷款资产证券化为例

ID:10732750

大小:69.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08

研究信贷资产证券化发起人会计处理探微——以平安银行小额消费贷款资产证券化为例_第1页
研究信贷资产证券化发起人会计处理探微——以平安银行小额消费贷款资产证券化为例_第2页
研究信贷资产证券化发起人会计处理探微——以平安银行小额消费贷款资产证券化为例_第3页
研究信贷资产证券化发起人会计处理探微——以平安银行小额消费贷款资产证券化为例_第4页
研究信贷资产证券化发起人会计处理探微——以平安银行小额消费贷款资产证券化为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研究信贷资产证券化发起人会计处理探微——以平安银行小额消费贷款资产证券化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研究信贷资产证券化发起人会计处理探微——以平安银行小额消费贷款资产证券化为例一、引言  一般来说,金融机构进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目的是将原本处于静态的债权资产转化成现金流,获得大量的现金资产,从而改善企业的现金流状况。与此同时,信贷资产证券化发起人都希望在会计处理上将信贷资产从报表中剥离出来,终止确认金融资产,实现资产的真实出售。因此,改善现金流和实现资产的真实出售是发起人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的现实动机。  而实现资产真实出售这个动机的背后存在着道德风险,因为拟证券化的资产未必都是发起人的优良资产。我国商业银行自2014年以来,不良资产率不断攀升,

2、如果以劣质资产作为基础资产进行证券化,那么发起人极有可能将不符合真实出售条件的金融资产作为出售处理,从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另外,如果发起人通过一定的手段掩盖了自己与特殊目的实体的关联方关系或者控制关系,那么特殊目的实体便成为发起人转移资产或者隐瞒负债的工具。正如安然公司利用会计准则漏洞,将特殊目的实体的经营业绩纳入合并范围内,三年内虚增了4.99亿美元的利润,低估了数亿美元的负债,直接导致了公司的破产。  如果公司管理层有粉饰报表的动机和需求,那么其会通过资产证券化中精巧的设计实现合规的要求,但是这样做会损害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因此,信贷

3、资产是否满足真实出售的条件,是否能对其终止确认以及是否应将特殊目的实体纳入发起人的合并财务报表都是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如果在这几个方面的会计处理存在随意性,那么资产证券化极易成为发起人进行盈余管理的工具,对整个金融体系都会造成毁灭性的冲击。  本文选取发起人的会计处理作为研究视角,主要探讨金融资产的终止确认以及是否应当将特殊目的实体纳入合并范围。  二、信贷资产证券化发起人会计处理理论  (一)金融资产终止确认的理论  发起人进行资产证券化的动机是实现债权资产销售或者进行融资,或者二者兼而有之。如果发起人的动机暗含着将相关债权资产清出表外的现实

4、需求,那么能否将信贷资产从资产负债表中核销就成为必须重点关注的问题,这主要涉及金融资产终止确认问题。  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会计准则对金融资产终止确认主要体现为三种分析方法,即风险和报酬分析法、金融合成分析法以及后续涉入法。  1.风险和报酬分析法。风险和报酬分析法(RiskandRedash;金融工具:揭示和呈报》(IAS32)要求终止确认的条件是实质上已经将所有的风险和报酬转移出去。风险和报酬分析法运用的难点在于判断相关的风险和报酬是否转移。  2.金融合成分析法。金融合成分析法(FinancialponentApproach),是美国财务会

5、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1996年发布的《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25号金融资产转让与服务以及债务解除的会计处理》中提出的。与风险和报酬分析法不同的是,该方法认为对金融资产控制权的判断是资产终止确认的依据。一旦有事实表明会计主体已不再拥有该资产的控制权,那么该证券化资产视同完成了销售过程,可以终止确认;如果会计主体能够控制该证券化资产,则不符合终止确认的条件,应作为融资处理。金融合成分析法偏向于将证券化资产转让作真实销售处理,即倾向于将资产从报表中剥离,采用这种方法的资产证券化比较容易成为发起人粉饰报表的工具。  3.后续涉入法。2002年,国际

6、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在《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修订意见征求稿)中第一次提出后续涉入法(ContinuingInvolvementApproach)。此方法适用于没有对金融资产完全出售的情况,指分别对继续涉入的部分和真实出售的部分进行处理,继续涉入的部分依然留在表内。后续涉入法是对前述两种方法的综合,考虑更为复杂的合约要求。在运用后续涉入法时,首先判断与资产所有权相关的所有风险和报酬是否完全转移,再判断控制权的归属,如果发起人依然享有对资产的控制权,但是在资产的风险和收益方面模糊不清,那么应当考虑其对金融资产继续涉入的

7、程度,以此来确认有关资产和负债的处理。按照与后续涉入是否相关分别进行不同的会计处理,有关的则视为融资处理,无关的则视为销售处理。  4.三种确认方法的关系。风险和报酬分析法是以风险和报酬是否转移作为资产终止确认的判断依据,金融合成分析法是以控制权转移作为首要的判断依据,而后续涉入法则是在前两种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综合。这三种方法的判断重点不同,但却是一脉相承的,是会计准则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出现而不断改进的过程。  5.中国会计准则对终止确认的相关规定。当前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的会计实务操作主要依据《财政部关于印发〈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会计处理规定〉的

8、通知》(财会[2005]12号),以及《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CAS22)、《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CAS23)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