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训文化的发展历程与中国孝道文化

家训文化的发展历程与中国孝道文化

ID:10733982

大小:5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8

家训文化的发展历程与中国孝道文化_第1页
家训文化的发展历程与中国孝道文化_第2页
家训文化的发展历程与中国孝道文化_第3页
家训文化的发展历程与中国孝道文化_第4页
家训文化的发展历程与中国孝道文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家训文化的发展历程与中国孝道文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家训文化的发展历程与中国孝道文化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古往今来,有无数思想家从社会稳定、社会发展的高度来探讨研究家庭问题。历朝历代都存在大量社会问题,其中有不少都是由家庭问题引发。因此,重视家庭问题、研究家庭问题,事关整个社会的发展稳定。  促进家庭稳定和幸福的因素有许多。其中,家训就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家训是中国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是中国家庭教育的方法之一。关于家训的说法很多,有人做过统计和专述,有包括家范、家戒、家教、家规、家法在内不下70种说法,其中被使用最广泛的是家训。  家训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国的家训文化源远

2、流长。家训最早出现,是通过父母对子女的当面训诫来体现的。  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西周政权建立以后,遍封功臣,建立诸侯国。周武王之弟周公旦,受封于鲁国。由于周公旦要留在京城辅佐侄子周成王,不能就封,就让自己的儿子伯禽就封于鲁。伯禽临行之前,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周公训子,就是父母对子女当面进行训教,这也是一段关于中国家训文化最早又最可信的记载。  父母对子女面对面的训诫,用文雅的词来说,就是庭训。庭训典出《论语季氏》

3、,讲的是孔子当面训诫儿子孔鲤的故事。由此,趋庭、鲤对、庭对也成为中国家训文化的代名词。后来,中国的家训通过书信、训词和遗嘱等形式传递;再后来,家训又通过制定完整的家规、家约、家范来体现,形成了家庭内部所有成员的行为准则。  中国的家训文化从一开始就有明确的指向。综合起来有这么几项基本功能一是训导教育子女成人成才。这是家训最基本的一个功能。周公戒子、孔子庭训,都体现了这一点。中国的家训文化,可分为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衰败期、蜕变期,但不管是哪一个时期,家训都离不开对子女的教育。  二是实行家庭的自我控制。任何一个家庭都不是孤立的。它作为社

4、会细胞、社会的基本单位,必须接受来自外在的社会控制。这种社会控制包括法律控制、行政控制、道德控制以及习俗控制。同时,为了维护家庭内部的稳定、调整和处理好家庭内部关系、将子女培养成人,使家庭得以承继和绵延,还必须要有家庭的内在控制及家庭的自我控制。这种自我控制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通过家训(包括家规、家约、家范等),以口头或书面的各种形式来体现,从而起到对子女、对全体家庭成员的教育、引导和约束作用。  三是确立良好的家风。家风是指一个家庭的传统风习,是人们在长期的家庭生活中逐渐形成和世代言传下来的生活作风、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的总和。家风的形成,

5、是家庭长辈和主要成员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诲的结果,而家训和家风有着密切的联系。隋朝初年的颜之推在《颜氏家训治家篇》中说过这样一段话: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父慈而子逆,兄友而弟傲,夫义而妇陵,则天之凶民,乃刑戮之所摄,非训导之所移也。在这里,强调了家风引导和家庭中长者、尊者的表率作用的重要性。在近现代,江南钱姓家族人才辈出,若星汉灿烂。这和其先祖制定的《钱氏家训》并代代相传、恪守不移、形成良好的家风是分不开的。  从司马父子到王氏兄弟孝有大小之分,对父母能养能敬,是一

6、种孝,但只是小孝;自身修行扬名,以彰显父母养育教诲之德,才是大孝。  这是中国古代孝道思想的升华,对后世的孝道文化产生了极大影响。  中国古代家训内容广泛,包括伦理道德的要求、文化知识的教育、谋生技能的传授、为人处世的告诫等,几乎涉及个人、家庭、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对孩子的伦理道德教育被放在第一位。而孝道是人类最基本的道德,因此,关于孝道的教育,成为中国家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家训文化成果的重要体现。  关于孝道,无论是思想家、帝王、官员以及民间的士绅读书人家庭,在他们的家训实践和家训着作中都有大量体现。  在古代帝王的家

7、训中,对孝道很重视。三国时期魏武帝曹操,对儿子要求严格,尤其重视儿子的慈孝。他曾发表《诸儿令》,说今寿春、汉中、长安,先欲使一儿各往督领之,欲择慈孝不违吾令,亦未知用谁也。儿虽小时见爱,而长大能善,必用之。吾非有二言也,不但不私臣吏,儿子亦不欲有所私。  字里行间所表达的主要精神,是不以权谋私、赏罚分明、用人唯贤,但同时也清楚地表明了他对儿子孝道品行的严格要求。  在古代的名臣将相中,有两个家庭的家训和孝行是很出名且足以垂范后世的。一个是西汉的司马谈、司马迁父子,另一个是东汉末年的王祥、王览兄弟。  司马迁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的。

8、他在西汉武帝时任太史令,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获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一个男子,身受腐刑,这是难以忍受的奇耻大辱。因此,司马迁几次想到去死。但他最终还是含垢忍辱地活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