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丙酚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异丙酚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ID:10738144

大小:5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8

异丙酚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进展_第1页
异丙酚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进展_第2页
异丙酚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进展_第3页
异丙酚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进展_第4页
异丙酚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异丙酚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异丙酚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进展【关键词】,异丙酚;缺血再灌注损伤;兴奋性氨基酸;γ【关键词】异丙酚;缺血再灌注损伤;兴奋性氨基酸;γ氨基丁酸严重的缺血常引起组织细胞的损伤。虽然恢复缺血器官血流是防止细胞不可逆损伤的必要条件,但再灌注本身可能加重缺血组织的进一步损伤,即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表明,预先短暂的缺血或轻度缺氧可激发或动员机体内在的防护能力,对随后严重的缺血缺氧产生强大的防御和保护作用,这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缺血预处理。缺血再灌注损伤预处理的方法很多,药物预处理是通过药物激发或模拟机体自身内源性保护作用而呈现出保护作用。异丙酚是一种新型的静脉

2、麻醉药,除了麻醉作用外,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愈来愈引起广大学者的关注。1缺血再灌注的细胞效应及异丙酚的作用长时间的缺血导致多种多样的细胞代谢和超微结构的变化。首先,缺血诱导细胞氧化磷酸化减少,进而引起高能磷酸盐(ATP和肌酐)的合成障碍,使膜上ATP依赖的离子泵功能下降,Ca2+、Na+和水进入细胞内。再灌注开始的几分钟内,在缺血期间细胞外积聚的质子被迅速冲掉,细胞外的酸性环境被取代,形成细胞内外H+浓度差,引起Na+H+交换,造成H+外流及Na+内流。由于Na+H+ATP酶的活性降低(酸中毒,ATP耗竭,无机磷酸积聚及氧自由基都可以阻止Na+H+ATP酶

3、的活性),形成细胞内Na+超负荷,通过Na+H+交换,引起细胞内Na+外流及细胞外Ca2+内流,导致Ca2+超载,再灌注期间Na+H+交换的活性增强可能是Ca2+超载和再灌注损伤的原因。异丙酚可一定程度上结合于开放的钙通道,并通过开放向失活状态转变的速率,增加L型钙通道电流失活率,从而对L型钙通道电流呈剂量依赖型和可逆性抑制。另有研究表明,异丙酚对细胞膜上电压依赖性钙通道都有拮抗作用,抑制细胞内的钙超载,目前越来越多的实验研究证实是线粒体的钙超载而不是细胞浆的钙超载伴随着缺血再灌注损伤。Lisa等[1]认为,线粒体钙超载产生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之一,就是线粒体基质钙

4、浓度升高,致使线粒体内膜一种渗透性转运孔道开放,从而使达1500道尔顿的分子或离子可以通过线粒体内膜,干扰线粒体的产能,影响心功,心肌线粒体这种非特异性孔道开放也被认为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主要机制之一,线粒体基质钙超载是这种非特异性孔道开放的重要原因,尤其是伴有氧自由基的情况下。静脉麻醉药异丙酚具有抑制这种非特异性孔道开放的能力[2]。2异丙酚对活性氧的作用 再灌注可导致大量有毒性的活性氧产生,活性氧有很强的氧化和还原作用,通过脂质过氧化作用直接损伤细胞膜。此外,活性氧可激活白细胞,通过活化磷脂酶A2合成花生四烯酸(前列腺素等合成的主要前体)而产生化学趋化作

5、用,活性氧还可通过活化转录因子刺激白细胞粘附分子和细胞肽基因的表达。除直接造成细胞损伤外,活性氧还能增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白细胞活化、化学趋化性和白细胞-内皮细胞间的粘附。异丙酚可减少自由基的生成和维持细胞膜及线粒体功能稳定等作用,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3]。异丙酚在化学结构上与内源性抗氧化剂维生素E和已知的抗氧化剂丁化羟基甲苯十分相似,其抗氧化作用的结构基础也正是这种类似的酚羟基结构。异丙酚可直接与自由基反应,生成2,6二异丙基苯氧基团,同时使自由基灭活,其主要的抗氧化机制是抑制自由基介导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异丙酚主要干扰了脂质过氧化的夺氢过程,形成的

6、酚基进一步与脂质过氧化基反应形成一个更稳定的无活性的产物,中断了脂质过氧化的链式反应,同时异丙酚良好的脂溶性使其更容易积聚在细胞的脂质双层膜上,从而提高细胞抗氧化损伤的能力。3异丙酚对白细胞的作用 Romson首先提出白细胞参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理论。在鼠离体肺移植模型中采用机械过滤的方法减少循环中白细胞数量能使再灌注后肺功能得到改善,而在再灌注早期给予白细胞则能引起严重的肺损伤。此后,大量的动物和临床研究均证实了白细胞参与再灌注损伤过程,其中以中性粒细胞(PMN)为主,这种损伤的严重程度与再灌注前循环中的白细胞呈直线关系。PMN主要通过以下四方面对组织产生损伤:

7、①通过产生花生四烯酸类产物;②激活后因“呼吸爆发”产生释放自由基,引起脂质过氧化,使膜的结构和功能完整性受到破坏,导致膜的通透性增高;③释放溶酶体酶尤其是弹性蛋白酶,破坏肺组织的结构蛋白,导致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的断裂,使肺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肺损伤。因缺血再灌注后PMN变得僵硬并易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使之可堵塞微循环,造成“无复流现象”。体外实验结果表明异丙酚可抑制PMN呼吸爆发,降低活性氧的产生,抑制PMN的趋化和吞噬作用。异丙酚影响PMN效应的作用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涉及到诸多因素:①抑制PMN表面整合素、选择素分子的表达;②抑制PMN跨跃内

8、皮细胞的迁移;③抑制PM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