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罚违纪员工方法

处罚违纪员工方法

ID:10743101

大小:17.59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08

处罚违纪员工方法_第1页
处罚违纪员工方法_第2页
处罚违纪员工方法_第3页
处罚违纪员工方法_第4页
处罚违纪员工方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处罚违纪员工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处罚违纪员工方法HR在工作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员工违纪问题,如何处理违纪员工,也是令HR比较头疼的事情。因为一旦处理不慎,不但容易造成员工过激行为,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人员和财产的安全,引起劳动争议的发生,双方对簿公堂;而公司在劳动争议中败诉,往往会给企业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因此如何合法合理的妥善处理员工违纪行为、避免和减少劳动争议的发生,是HR人员需要掌握的重要技巧。一、对违纪员工处罚的法律依据企业要维持正常的生产秩序,需要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来规范企业劳动者的行为和管理职工。企业的规章制度也就成了劳动者职务行为的规范。而企业规章制度的执行需要相应的保证力

2、,毕竟规章制度不像道德、习惯那样,靠个人的自学约束就可以执行,规章制度能得以执行的保证力就是要靠规章制度中的“罚则”。如果没有“罚则”,企业的规章制度就很难得以执行,也起不到保证生产秩序的需要。从这一点来说,企业享有处罚权是必要的。但是用人单位是否能享有处罚权,也是大家争论的焦点。有人认为,处罚权只能由行政机关才能享有,企业的处罚权缺乏合法性与正当性。其实这种是不对的,企业拥有相应的用工自主权,也应享有与用工相关的处罚权。《企业职工奖惩条例》中已明确规定国有和集体企业可以对职工进行奖惩。那么其他性质的企业享有处罚权的依据何在呢?《劳动法》第4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

3、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关于规章制度的规定,就是用人单位享有处罚权的法律依据。二、对违纪员工处罚的设定及应注意的问题(一)对违纪员工处罚的各类关于用人单位可以设定的处罚种类,法律没有明确的规定,只有1982年的《企业职工奖惩条例》中有所涉及。尽管《企业职工奖惩条例》适用的范围仅限于国有企业和集体所有制企业,但这一规定为其他性质的企业对违纪员工处罚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因此根据《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的规定,用人单位处罚权主要有以下几种:1.行政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留用察看、开除。2.行政处理。包括除名,违纪。3.违纪解除劳动合同。4.经济处罚。包括罚款(最多不超过当月工

4、资的20%);经济赔偿(由用人单位酌情确定具体数额,可以由违纪员工交付,也可以从其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数额不能超过当月工资的20%)。5.调岗降薪。需要指出的是,现在的企业要慎用“除名”和“开除”,因为他们带有深厚的计划经济的色彩。当时企业国有的,企业劳动者是国家的人,是录用制的固定工,人身依附关系很强。而现在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是有期限的合同制,是平等的。用人单位可以在行使行政管理权时使用开除、除名(其实也就是解除劳动合同)等手段处理员工的时候,用人单位已经是把自己当作于高于劳动者的地位来做决定,并且“除名”和“开除”带有一定的贬义,无论发生什么情况,用人单位都无权将合同关系的

5、另一方即劳动者开除或除名,用人单位的最高权利仅限于解除劳动合同。(二)对违纪员工处罚设定时应注意的问题用人单位的处罚权设定一般从属于企业规章制度的范畴,因此,用人单位处罚权的设定应当符合企业规章制度的相关要求。这里就不再赘述。但是企业处罚权是规章制度中最为敏感和重要的部分,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要比规章制度制定要求更为严格。因此用人单位处罚权的设定应符合以下条件:1.目的性企业设定处罚权的目的,应是保障劳动者履行劳动义务,而不能基于其他目的,如为克扣劳动者工资、逃避法律规定的义务、侵犯劳动合同的人身权等等。2.适当性企业设定处罚权不仅要合法,还需要合理、适当,不能影响劳动者基本生活保

6、障,更不能牺牲劳动者基本生活保障为代价。如有的企业规定,不准上班迟到,每月迟到一次,罚款300元,迟到两次罚款800元.对于一般工资只有2000元左右的劳动者而言,迟到两次几乎就要被扣一半工资,显然是不妥的。3.范围性处罚作为一种负激励措施,只有在一定的范围内实施才能起到警示作用。因此企业的处罚范围也只能是规范劳动者在企业中从事生产、企业管理行为,不能随意扩大处罚范围,把毫无关系或关系不大的员工牵进去,或者是说和企业中从事生产、企业管理行为关系不大的行为也拿来处罚,比如个别职工犯错误,全车间的职工一起受处罚,就是企业没有正确把握处罚范围性的表现。4.限定性用人单位设定处罚权,一般不

7、要涉及劳动合同的变更或解除。用人单位的处罚权本为用人单位内部管理职责之一,但是如果这种内部管理职责如果涉及劳动合同的变更或解除,性质上就从内部管理转移到法律限制的范围,如果劳动者提起申诉或诉讼,仲裁机构或法院就可以介入变更、解除劳动合同是否具有“充分合理性”。关于“充分合理性”在劳动变更部分,已作过详细阐述,这里不再赘述。对此有些地方的高级法院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如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第(五)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因单位处分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