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县鉴湖中学课程建设方案

绍兴县鉴湖中学课程建设方案

ID:10748117

大小:70.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7-08

绍兴县鉴湖中学课程建设方案_第1页
绍兴县鉴湖中学课程建设方案_第2页
绍兴县鉴湖中学课程建设方案_第3页
绍兴县鉴湖中学课程建设方案_第4页
绍兴县鉴湖中学课程建设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绍兴县鉴湖中学课程建设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绍兴县鉴湖中学课程建设方案第一部分学校概况一、历史审视绍兴县鉴湖中学的前身是绍兴县齐贤中学与绍兴县钱清中学,两校均创办于1956年,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至2005年,已培养高中毕业学生2万余名,为当地社会的各行各业各个层面提供了大量的人力资源,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随着绍兴县高中网点的调整,2005年4月,齐贤中学和钱清中学易地撤并,改版扩容成新校,校名“绍兴县鉴湖中学”,座落县城北界,占地239亩,设计规模90个班,成为绍兴县最大的普通高中。鉴湖中学勇担历史使命,秉承前身学校的优质基因,奋力开掘和宏扬鉴湖文化,精益求精,承粹砺行,卓越创新,特色办学

2、,声名鹊起。艰苦办学,勤奋办学,科学办学,近六十年间走出了一大批英杰,如浙江省前副省长王永明、浙江卫视主持人朱丹、英国皇家学院教授陈立峰。还有,2008届的赵晓峰,创作歌词《中国红,华夏风》获得周杰伦全球奥运歌词优秀奖,荣获孙越崎家乡教育奖。2008届的俞凌撰写的科技论文《一种可以利用生活废水的抽水马桶》在绍兴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荣获大奖,并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诸多人才一时难以尽举。学校现有7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942人。教师队伍中有孙越崎家乡教育奖获得者2人,浙江省优秀教师2人,浙江省师德楷模2人,浙江省教坛新秀1人,绍兴市学科带头人2人,绍兴市

3、拔尖人才1人。学校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75%左右,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专任教师的58%左右,教师整体实力较强。二、学情分析学校凭着出色的办学业绩和良好的社会声誉,每年吸引着柯桥区范围内的学生前来就读。根据柯桥区初中毕业生中考成绩,与县内其他省级重点中学比较,生源质量居中等偏下,位列全县中考2500位后的程度。经过三年的学习,有10%左右的学生能考入一本大学(其中部分为艺术生),50%左右的学生进入本科类学校学习,被大专以上录取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95%左右。我校的毕业生走上社会,绝大部分将会成为蓝领的技术工人。11三、学校课程改革的基础与经验

4、浙江省在2006年进入普通高中的课程改革,浙江省教育厅领导明确指出本次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可以理解为“高举一面大旗,实现两个根本转变”。“一面大旗”是基础教育要高举大众教育的旗帜,实现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化,“两个转变”就是基础教育一要从知识传授为本向以全面发展为本转变,二是要从教育单纯为社会服务转向以人为本,实现自我完善。学校积极落实《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实施第一阶段课程设置意见》,在课程功能上,教师更关注三维目标的落实,在课程结构上坚持课程综合化的改革方向,全面开设了综合课程,在课程教学上,新课程理念为广大教师所接受,教学方式更加灵活金榜,师生之

5、间形成了共同学习、平等交流的民主关系,更为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在课程管理上,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管理体制初步建成,学校初步形成了以艺术教育和创新教育为学校特色的格局,2009年9月起学校设立艺术小班,首届艺术小班毕业生中有5人被中国美术学院录取,每年有约20名左右的学生被211或985院校的美术、音乐或广电专业所录取。2011年4月成立了“创新思维园”社团,已有8项学生发明获得国家专利,另外8项已受理。四、学校课程改革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一)办学思想不够明确较长时间来,学校缺少对近60年的学校办学所积淀的优秀教育传统的进一步挖掘梳理

6、与传承提升,办学定位模糊,尚未形成比较切合实际的方向和奋斗目标;学校的办学没有形成与理念相呼应的较为完整的实践体系;学校规划也缺乏学校愿景及针对性支持策略;学校育人目标缺少对绍兴县鉴湖中学自身应有的特质的认识。(二)育人模式陈旧随着高中课改的不断深化,传统的育人模式受到挑战。现有的育人模式中带有很强的计划性与强制性,很难满足学生的差异发展的需求,与深化高中课改存在较大的矛盾。在传统育人观念指导下,育人片面理解为对学生的单纯看管;由于方方面面的压力,学校教育强化了对知识特别是应试的追求,对全面发展停留在表面。课程学习仅仅依靠必修形态予以完成,选修课流于形式

7、;育人以课堂教学为主,片面追求理论传授,忽视生涯规划和传统美德教育,不重视课程与生活的结合;(三)课程碎片化问题明显11学校办学缺少对课程建设的思考与追求,学校的课程缺少顶层设计,课程规划缺乏整体性,课程设置分散,学科之间缺少内在联系,必修课程校本化的深度、广度和特色化方面严重不足。课程开发建设缺乏系统性,目前学校只是开发出了一些由“话题”组成的课程,话题与话题之间、各门课程之间,缺乏逻辑和思维的联系,存在明显的“碎片化”现象。课程建设体系缺少必要的灵活性,选课走班教学一定程度上存在随意性。课程的学科特色乃至学校特色不够明显。(四)课程保障不尽理想目前学

8、校规模偏大,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办学标准达不到规定要求,许多教育教学设备设施得不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