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霍或者拯救感觉论文

挥霍或者拯救感觉论文

ID:10749276

大小:5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8

挥霍或者拯救感觉论文_第1页
挥霍或者拯救感觉论文_第2页
挥霍或者拯救感觉论文_第3页
挥霍或者拯救感觉论文_第4页
挥霍或者拯救感觉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挥霍或者拯救感觉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挥霍或者拯救感觉论文自杜尚以来,我们似乎可以合法地使任何东西特别是日常生活物品和行为变成艺术品,这和毕加索们的变革完全不同,毕加索们只不过画得乱七八糟,但看上去确实还是有界限的艺术品,而杜尚把小便池这样不成样子的东西搞成艺术品,这种革命取消了界限。革命总是兴高采烈的,问题在于如何收拾局面。看来杜尚比起另一些有着类似企衅的革命者.freel以及各种综合性形式和材料的新媒介。作品物质手段的开放能够带来许多灵感,艺术家一定不会放过这些新的机会,这不是问题;进一步又表现为观念革命,作品需要表达的观念越来越具有学术性,不仅是艺术史上的学术性,而且往往还带有政治学、社会学甚至哲学的意义,这似乎

2、是在要求感性具有深度。复杂化了现代化活自然造成感性的复杂化,因此要求有思想深度的感性,这也不成问题。真正的问题在于革命后的场面如何收拾,或者说,革命后如何重新恢复感性的积累以便能够使新艺术成为人们生活的享受方式。所有的形式和内容进入艺术,多少意味着“艺术”这个概念的意义变成了不可限制的所指(reference),这种革命改变了艺术作为“在生活旁边的”理想关照或反映形式,而成为“在生活里迦的”另类表演形式,又同时要求观念上的艺术怀,显然使得艺术品的“不可见的”部分变得很大,这就产生艺术品的身份认证问题。于是,一个艺术品所以有资格被认为是艺术品,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艺术批评的解释,特别是

3、包含着从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到哲学的学术分析在内的。批评显然,在许多情况下,假如没有批评家来把一个作品的隐藏着找中者关联着的额外意义负荷提示出来,那个作品很可能在直观的意义上是相当无聊的。结果,现代艺术――逻辑地但又荒谬地――导致了后现代批评问题:艺术批评的资格又是如何被认可的?这个问题的核心也许应该说是UmbertoEco的“过度解释”①(over-interpretation),问题大概是说,假如允许批评家对作品任意胡说,那么过度的解释会糟蹋掉作品的真正可能的意义;而假如仅仅允许关于作品的严格解释,那么又会使作品失去丰富的暗示能力而影响作品的吸引力。这个两难是存在的,但我有些

4、怀疑,这个问题所以变得严重,很可能是由于许多艺术家和批评家虽然接受了被给予现代艺术的充分自由开放的机会,却并没有真正理解这个机会给予的究竟是什么。这样说好像有些不太礼貌。不过幸亏我属于那些很喜欢实验艺术的人,否则就会有不接受新事物的嫌疑。我想说的是,那些革命怀的大师们的作品确实打开了艺术的新思路,但是却成为艺术行动的坏榜样,因为他们有意无意地暗示艺术家们去把艺术看作是任意革命、任意犯法的行为。很显然,一种犯罪行为所以看上去很酷很新奇,魅力十足,令人向往,那是因为有着普遍压抑的环境,绝大多数人都不敢犯罪,而假如所有人都愿意并且被允许去犯罪,犯罪就不再是很酷的事情了,因为每个人都在剥夺

5、别人的饭碗。同样,假如所有艺术家都在比拼谁最离奇最革命,那么革命和离奇就成为生活常态,就不会有感性积累。Ⅱ从理论上说,现代艺术的自由机会只不过意味着材料和表达方式的自由,而人们还是需要某种能够证明艺术身份的特定效果,使人能够有信心直观地辨认出那是个艺术品,而不至于要人们等待理论解释之后才很不好意思地知道(不是感觉到)那个东西(真他妈的)原来算是个。作品就像真正的思想决不是那种需要读3000本专业参考书才能懂的话语,真正的艺术也不是需要变态之后才能理解的感觉。不管是思想还是艺术,都必须是卓越的生活直观。我把证明艺术身份所需要的艺术效果称为艺术品制造的“跨可能世界”感觉(trans-p

6、ossible-alized)判断失去意义从而恢复感觉的搜索能力和感动能力,因为现代生活的主旋律就是使一切规范化、制度化和官僚主义化,而这些都是剥夺生动感觉的手段。因此现代艺术必须是怀疑论的(skeptical),或者说是现象学的(phenomenological)。艺术所创造的“另外世界”有着自己的逻辑,它明明是“这个世界”的样子,但却显示料想不到的另外世界,正是这种与生活世界既亲密又疏远的暖昧关系使我们通常的感觉方式失灵,它废掉我们的腐朽感觉习惯,它要求着我们努力去建设另一种心灵,它使事情“变熟为生”(defamiliarization。人类学家MarcusandFischer

7、的概念③),我们好像见到了不可思议的东西,不得不换一个心灵去理解它――“另外世界”就要求有“另外心灵”。我们所需要的另外心灵显然应该是一个敏感的朴实(naive)心灵,就像婴儿一样健康敏感,特别善于发现各种激动人心的事情,而不是一个灵找“恶心”或“呕吐”(Sartre概念)的变态心灵――其实变态心灵不是别的而恰恰是现代平常无聊心灵的其中一种,因此当有些艺术家去寻找大便、发霉食物、抹得满墙的精液以及其它垃圾时,很可能是把平常无奇、不需要想像力的变态现象错当成奇迹了。“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